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王守荣和苗长明等编著的《浙江省气候资源环境及其变化》一书已于2008年6月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浙江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浙江省生态气候资源区划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首

  • 标签: 书出版 变化书 气候资源环境
  • 简介:1前言近年来,本省冬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形成冬暖,夏季炎热,春季早来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现象破坏了生物生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正当世人对此焦虑之际,去冬今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此后又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它的效应与之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使东太平洋沿赤道附近海域表面海水的温度,仅从5月初到6月初的一个月时间里下降了8.3℃,这突如其来的降温过程前景对全球气温或本省的气候环境又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暂

  • 标签: 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生物多样性 厄尔尼诺现象 九十年代 生态环境
  • 简介:根据“万有升降周期论”,对环境趋势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探讨。“万有升降周期论”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升降再升的周期性变化,各种事物的周期长短不同,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小周期中包含着更小的周期,层次无穷;升降的基本形态有4种,即正弦形、对数指数形、圆锥形、正态形;事物处在不同层次的周期、不同形态的升降中,相互影响,形成复杂而相对稳定的多彩世界。具体讨论了地球温度的升高、月球与人类生存、天体运行与人类健康,并提出了一些预测性的意见。

  • 标签: 环境 医学气象 预测 万有升降周期
  • 简介:1前言东北南部被称为燕辽易早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县份——辽宁省喀左县,在生产兼育苗的日光温室(钢筋水泥结构或竹木结构)的日光温室中搞蔬菜育苗只有七八年的历史,当地农民在保护地育苗和栽培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近年来,广大菜农,包括从事保护地日光温室栽培和育苗的大棚专业户,通过参考科学普及书刊,

  • 标签: 日光温室 小气候环境 保护地育苗 竹木结构 蔬菜育苗 育苗袋
  • 简介:采用空气污染指数法对西安市2004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西安市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影响该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污染时间为1、2、3、11月,采暖期污染源的排放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影响西安市空气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

  • 标签: 空气污染指数 大气环境 质量评价
  • 简介:简要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下,大气环境和气象医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包括环境毒理学。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城市小气候与人体健康、气象病、医学气象预报以及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环境变化 医学气象 健康 空气污染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经济应用和效益论坛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的业务、咨询、科研和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回顾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地面气温而加速某些大气污染成分(如O3)的前体物(如VOCs)的自然源排放,可以通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边界层高度和天气系统出现频率等来影响污染物的垂直混合和扩散速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大气环流形势,进而改变污染物的传输方式;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到室外空气质量,还可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因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局地或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也可以带来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变,这些认识已被学者们达成一致。但是这些影响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程度,未来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前体物的排放量,大气污染成分与气候变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不同大气组分间在不同气象条件作用下的物化过程和机理的认识等。我国在涉及气候变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今后加强该项研究,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公共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气候变化 环境空气质量 公共健康
  • 简介:通过教育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关系的分析,提出在各级气象部门构建教育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的组织环境,以更好地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并顺利推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强调教育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需要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支撑。

  • 标签: 组织成员 教育培训 规划 职业 环境 构建
  • 简介:大气环境是奥运成功的基本保障之一,尤其城市大气污染诸多影响因素中气象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包括大气化学影响因素的预报系统平台亦是未来城市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

  • 标签: 预报技术发展 大气环境 保障服务 奥运 同化 城市大气污染
  • 简介:论述了激光雷达的结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跟踪激光雷达最新发展和应用,根据探测物质的不同,分别讨论了激光雷达在探测气溶胶、云、边界层、温度、能见度、风、大气成分、水汽和钠层方面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国外星载激光雷达的发展和新的应用动态。进一步讨论了在激光雷达探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激光雷达将向多波长、多探测功能、商业化、区域化及全球化方向发展,它在气象与环境监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激光雷达 气象探测 大气环境监测 星载 应用
  • 简介: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态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的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和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和23.09t·a^-1;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和1.58t·a^-1。

  • 标签: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生态功能分区
  • 简介:通过对尕海-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分析了气象灾害、气候变暖和环境蠕变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分析表明,气象灾害可导致植被缺水或受机械损伤;当地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60~70年代相比,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4℃,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87.5mm,导致部分区域草地退化、鼠害猖獗、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环境蠕变--以国道213线改建工程为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干旱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人类活动 环境保护
  • 简介:利用1960—2013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60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暴雨发生过程中多个时次的环境场与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大暴雨天气是极地、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低层冷式切变线带动极地冷空气从偏北路径入侵辽宁地区,西风带短波槽东移使低空急流加强,诱发地面辐合线锋生触发辽宁地区大暴雨。辽宁地区大暴雨的落区、强度与低空急流和冷暖空气的路径、强度密切相关;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是产生强降水的基础,动力抬升条件是降水强度的决定因素。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揭示了辽宁地区大暴雨的共性,可为辽宁地区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大暴雨 环境场 物理量场 合成分析 影响系统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生态部所属联邦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Roshydromet)代表团气象科技合作第9次正式会议纪要,2017年10月2-7日,北京市气象局巡视员刘燕辉率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伍永学、北京市气象台何娜、河北省气象台连志鸾一行4人赴Roshydromet访问交流(图1)。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水文气象 环境监测 北京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科技合作
  • 简介:利用2017年1月1日-7月31日陕西省十地市空气质量资料和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1-7月陕西省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较差1-3月全省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2.-和PMW),5-7月为臭氧.1-3月各市平均风速均在3.0m/s以下且小风频率较高;全省冷空气活动较上年同期减少3次且强度偏弱;全省平均混合层高度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22m.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增多,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且强度偏弱,混合层高度偏低,是颗粒物污染过程增多的主要因素.5-7月臭氧质量浓度与高温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30℃或日最高气温≥35℃时,臭氧显著超标;臭氧质量浓度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升高,日照时数≥6h时,各市臭氧平均质量浓度均较高,日照时数≥10h时臭氧超标率最高;臭氧质量浓度随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相对湿度〈60.0%时,臭氧平均质量浓度超过140μg/m3,当相对湿度≥70.0%时,臭氧超标率明显降低.与上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是造成臭氧超标日增多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 气象条件 颗粒物 臭氧
  • 简介:使用北京市气象局2台TP/WVP-3000微波辐射计探测2008年9月14日1次西北—东南移向的雷暴冰雹天气的温度廓线数据,以降水回波只覆盖西北方的车道沟站且产生降水时的温度数据作为降水云内温度垂直廓线,以东南方的观象台站的温度数据作为云外环境温度垂直廓线,比较分析了降水云内和环境温度在不同垂直高度层上的差异和降水云移经单站上空的温度演变,并用CFL-03型边界层风廓线仪分析了降水过程中下沉气流的特征。结果显示:降水发生时段(21:00~21:15),降水云内与环境平均温差呈现底层温度远低于无降水的云外环境温度,而降水云前部从低层到高层云内温度都远高于环境温度,其中2km高4.2℃,4km高10.1℃,6km高8.8℃。

  • 标签: 微波辐射计 降水云 温差 温度垂直廓线
  • 简介:1概况2017年10月10-17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温室气体室方双喜、梁苗和浙江省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副站长马千里赴俄罗斯奥布宁斯克访问,此次访问是基于中国气象局与俄罗斯水文气象与环境监测局(Roshydromet)2015年签订的双边合作计划之合作领域1.2项“开展气候变化和环境气象相关的温室气体、臭氧、

  • 标签: 环境监测 水文气象 俄罗斯 中国气象局 温室气体 合作计划
  • 简介:在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的近期变化及其成因、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等综合分析和评估基础上,提炼气象与生态环境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内陆干旱区气象部门拓展生态环境领域的设计原则、基本内容和对策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系统 内陆干旱区 气象部门 环境领域 生态环境保护 结构与功能
  • 简介:2008奥运会期间正值北京的主汛期。如何针对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做好气象服务成为奥运期间气象部门的首要问题。针对世界气象组织组织的国际预报示范项目(简称FDP),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开展了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工作。该工作根据社会科学的原理,运用多种社会调查方法,针对气象服务的用户需求进行研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社会经济效益 气象服务 示范项目 奥运会 影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