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萧友梅出生于1884年,他是中国第一位公派出国学习西方正统作曲技法的作曲家。1916年,在德国留学的萧友梅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管弦作曲《哀悼进行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管弦作品,标志着交响音乐在中国的诞生,为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开辟性的基础。时至2016年,恰逢中国交响音乐诞生一百周年。笔者通过对《哀悼进行曲》的挖掘与分析,追溯中国交响的这份“百年记忆”。

  • 标签: 萧友梅 《哀悼进行曲》 中国交响百年
  • 简介:陈其钢的管弦组曲《五行》由5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虽然短小,但构思新颖、奇特,语言精练、细腻,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的结构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本文仅对这部作品的音色布局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陈其钢 《五行》 音色布局 管弦乐组曲
  • 简介: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 标签: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 简介:<正>一、民族器乐当前的处境建国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民族器乐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大小民族乐队,如雨后春笋;民乐单项比赛,时有举行。……十年动乱后,百废俱兴;惟民乐未获昭苏。1982年举行的南北两片民乐独奏观摩会演、1984年举行的全国民乐作品评奖,喜获丰收。但民乐处境,并未改善。兹举其大者:1.在各地舞台上、电视屏幕上,民乐节目甚少,民族乐队活动亦不多。凡伴奏、配音的各类节目,几乎都是用西洋管弦。2.凡有乐队配备的演出,多用西洋管弦,即

  • 标签: 民族乐队 民族器乐 西洋管弦乐队 文艺方针 电视屏幕 观摩会
  • 简介:一个独特的奏法和音色特征,发自流传一千三百年的古老乐器,如何演变成当代音乐中新颖的乐队音响?一个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核心,如何统构全曲,并塑造出层次复杂、极其多变的声音-织体?借助逻辑斯谛函数(Logisticfunction)[2]和计算机辅助的多种分析手段,作者将探究《荒漠暮色》(中胡与大型管弦协奏曲)中运用创作过程中的“转化技术”形成的“持续与装饰”关系;以及这种在音高、音色、力度、节奏等多个方面皆广泛存在的二元关系,是如何构造独特的音乐结构的。

  • 标签: 杨立青 荒漠暮色 音乐分析 中国当代音乐研究 管弦乐配器法 音级集合分析
  • 简介:由于小型民族乐队的组成千变万化,并无固定模式,使我们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比较困唯;但我们总还是力图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取得共识,以便指导我们的实践。由于民乐演奏者具有一专多能的传统,一个人能兼事几种乐器,所以其人员建制和乐器建制是两码事:一个十余人的乐队,往往可以用上二、三十件乐器,只不过各种乐器并非全都同时发音罢了。

  • 标签: 低音胡琴 色彩性 人能 音级 旋律线条 拉弦乐器
  • 简介:<正>我国民族弦乐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族弦乐器发展很快,不论在造型、音域、音响,还是在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大有变化。虽然如此,也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改善之处。现扼要说明如下:一、拉弦乐器组的解体:建国初期,在民族乐队中,民族弦乐器组已基本形成。从造型、音质、音色、音量、音域直到演奏姿式和演奏技巧等都比较统一、系统,为拉弦乐器的

  • 标签: 拉弦乐器 民族乐队 弦乐器组 演奏技巧 音域 建国初期
  • 简介:摘要:艾捷克是一种新疆民族的传统弓弦乐器,也被称为“艾捷克”琴。它外形类似于胡琴,但在结构和演奏方式上略有不同。通常有两根弦,弦线多用马尾或牛筋制作。在演奏艾捷克琴时,乐手将琴放在膝上或地面上,用琴弓拉动弦线发声。这种乐器在新疆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民族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色悠扬、独特,常用于演奏民歌、舞曲和古典音乐。艾捷克的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见证了新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新疆民族 弓弦乐器 艾捷克
  • 简介:我国的民族声乐源远流长,近三十多年中,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随其全方位的多向发展,对其的界定也产生了若干不同的意见。如此种种,尚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讨。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什么样的乐器、乐队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最佳伴奏的问题,强调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最佳伴奏选择应是民族乐队。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和论证了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不能脱离民族乐队伴奏的问题。

  • 标签: 民族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作品 民族器乐伴奏
  • 简介:乐队伴奏民族声乐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曾是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形式,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不断式微。复兴民乐队伴奏民族声乐,不仅有利于解决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呈现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有利于传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培养国民民族文化气质。一个周期的民乐队伴奏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使我们收获了成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器乐合奏 民乐队 音乐表演 民乐队伴奏民族声乐
  • 简介:胡琴与交响乐队是杨立青先生热衰于创作实践的体裁形式,本文选择作曲家公开出版的三部同类作品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管弦语言变迁的过程与创作经验,探讨作品渗透出的"现代中国之声"的手法与技术。

  • 标签: 体裁 胡琴 管弦语言 不协和节奏 织体肌理
  • 简介:巴托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对民间音乐的深刻理解、对民歌的调查搜集与研究、在音乐创作中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改造运用及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使民族主义音乐流派走出了早期闭门造车式的自由幻想和民歌旋律的简单运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

  • 标签: 巴托克 民间音乐 创作手法 民族主义 协奏曲 民族性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民族音乐持续升温,民族乐队发展迅速且不断创新改革。传统的民族乐器大多以中高声乐器为主,低声乐器相对较少,乐队中如果缺少低声乐器会影响演奏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尝试在民族乐队中引入大提琴,有效弥补了低声部的不足,提升了民族乐队的演奏水平。本文从大提琴与民族乐队的关系入手,阐明了大提琴在民族乐队中的作用和影响,并探索了大提琴在民族乐队不同曲种上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大提琴 民族乐队 作用影响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每天傍晚,忙碌一天的人们回到了家中,小孩们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大人们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餐,一场厨房音乐会也就上演了。

  • 标签: 厨房 乐队 音乐会
  • 简介:<正>从我记事时起,家乡就有支乐队,又称打洋鼓洋号的。乐队由十几人组成,主要乐器是西洋鼓和铜号,还有二胡和竹笛。西洋鼓有大小之分,大的有播篮大,小的只有米筛大,蒙的是象皮,双面都可以击打。有背带挂在肩上,鼓就挺在胸前,边走边打,鼓声洪亮如雷。击大鼓的个子须高大,小个子只能打小鼓。可能是个洋玩意吧,每当乐队进村,我们小伙伴就会跟在击大鼓的壮汉后面,听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也击几下过过瘾。

  • 标签: 小伙伴 竹笛 铜号 象皮 娶媳妇 嫁女儿
  • 简介:他们来自校园,他们年轻又张扬。他们的身体正不可抑制地向外散发着激情的荷尔蒙。他们的音乐里怀揣着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和许多急于公告天下的新想法……而这些正是音乐发展的原动力。音乐是用来听的,乐器是拿来玩的,玩乐队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思、更多自在。

  • 标签: 乐队 音乐发展 荷尔蒙 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