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古琴是中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传承在客家地区自古至今从无间断,目前,古琴在“世界客都”----梅州市尚处于非主流、小众式传学状态,属于冷门乐器。其活态传承及发展方面亟需得到政府、社会各方的重视与扶持,尤需得到高校及学术团体给予学科的梳理,使其多元发展,让古琴这一非遗产代表焕发出其新的艺术魅力及文化价值。

  • 标签:
  • 简介:在中国.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并与后起的佛家思想共同影响着古琴文化的发展。从古琴的式样到名称.从弹奏环境到姿势。从琴曲的名称到意境.无不渗透着一种“道”的精神。道家崇尚的虚静、恬淡、寂寞、无寿都能在古琴文化中找到对应。

  • 标签: 古琴 古琴文化 道家思想 传统文化
  • 简介:宋代文化高度繁荣,音乐艺术更是如此。加之君王提倡雅乐王道,文人主张古文运动,古琴作为远古乐器,更是受到文士雅士的喜爱和追捧。从《全宋诗》入手,关注《全宋诗》中琴诗的音乐描写艺术,其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 标签: 宋代 《全宋诗》 古琴 琴诗
  • 简介:琴的超越性进化是“琴”脱离大众艺术被士人阶层的精神气质、价值标准、审美旨趣等“雅化”的过程。经宋明理学的濡染,以儒家立场的知识阶层对琴乐艺术空前广泛的参与为契机,琴学的理学概念化、琴乐艺术实践的理学功夫化日臻主流。在琴的超越地位更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确立的同时,琴与士人的文化共生关系在宋明理学规范的生活世界中也走向成熟。尤其在理学意识形态化和制度化之后,明代儒家立场的士人阶层确立了对琴的文化专属。回顾从先秦到17世纪中叶琴学名著《谿山琴况》诞生前古琴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契机,可梳理琴乐美学标准向“超越性”倾斜的过程及其因素,并试论在此“进化”表象下,实则士人从“乐器”“道器”两个层面实现了与“琴”的文化共生。

  • 标签: 古琴 琴史 琴学 音乐美学
  • 简介:素有“天书”之称的中国古琴减字谱,是否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之进行定量研究,实现其音高模拟和自动翻译,是本文着重讨论的课题,为此,作者特提出减字谱的电脑编码、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等的设计方案及一系列尚特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一技术改关活动中来。

  • 标签: 古琴减字谱 音高信息 电脑自动处理
  • 简介:清末民初琴家黄勉之,幼年曾启蒙受业于萧山陶梦兰,后又在金陵枯木禅师门下学琴,继而至北京成立“金陵琴社”,广收弟子。据传其曾辑有琴谱,但今已佚失。黄氏的学生很多,如杨宗稷、叶诗梦、贾阔峰、史荫美、溥侗、李济、桂百铸等。由于黄勉之及其弟子清末民初长期在北京从事古琴教育与传播的活动,对北方琴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有限的史料对黄勉之的古琴演奏特点加以归纳和探讨。

  • 标签: 黄勉之 杨宗稷 枯木禅师 吟猱指法 板法
  • 简介:中国传统斫琴技艺深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琴乐思想的影响,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对琴材材质的了解、对琴体和槽腹振动发声原理的把握、对琴体形制及相应琴式的尺寸、部位、漆色和附件位置的处理,以及对相关槽腹制度的选择等,都非常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崇德敬圣、天人合一、尚黑尚赤等传统思想。适中的材质、琴体和槽腹制度等无不体现出琴乐、琴声的'和',选择旧材或处理材更能表达琴声的古雅韵味,琴体髹漆则体现了琴声的内敛,相关的技术处理更是对传统琴乐审美的准确体现。

  • 标签: 古琴 斫制 技艺
  • 简介: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琴学研究"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研究之处即在于不仅要对它的音乐特征有所关注,还要对它的人文属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一部《全唐诗》不仅可以看见古琴蕴合中固有的儒家入世情结,文人的妙笔还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它和仙、佛两家已经形成的历史因缘。白居易笔下与古琴相关的诗篇是唐人借琴意象传达与佛、道两家因缘、情感的代表,是唐人从携琴以入世到抱琴以退隐的情感渐变的展现。

  • 标签: 佛家 道家 白居易 唐诗
  • 简介:张育瑾同志,山东省胶南县人。生前曾任小,中学教员,山东大学教学行政科长,山东艺专音乐科古琴教师兼付主任、济南古琴研究会负责人,山东海洋学院教学行政科科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有成就的山东诸城派古琴家,在古琴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张育瑾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九日于青岛逝世。张育瑾同志与夫人王凤襄同志,在五十年代整理了诸城古琴最早的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由北京古琴研究会印刷出版;使这一珍贵资料得以传世。他还写过有关古琴研究的论文多篇,如《山东诸城古琴》、一九五九年发表在《音乐研究》第三期上;《关山月探源》发表在一九六二年《音乐研究》第四期上;还有古琴曲《广陵散》研究等。张育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位有影响的古琴艺术家,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民族音乐事业,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多年来潜心研究山东诸城派古琴的渊源及风格特点,在如何继承这一珍贵遗产,如何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崭新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曾下苦功探索试验,几十年如一日,并在济南、青岛等地传授琴艺,培养人才,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省乐坛一大损失。今天,我们特发表本文以纪念这位卓有成就的古琴艺术家。

  • 标签: 古琴艺术 琴家 张育 北京古琴研究会 山东诸城 音乐研究
  • 简介:古往今来,琴和士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士无故不彻琴瑟”是对此种关系的贴切概括。在人们心目中,古琴是士的专用乐器,古琴音乐是文人音乐的代表。但早期古琴并非士的专利品,而是广泛流传于民间。春秋战国士阶层崛起后,琴和士的关系得到确……

  • 标签: 古琴 美学思想 传统文化 弦乐器 琴人身份 琴论
  • 简介: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城市更加繁荣,中国的封建经济获得了高度发展。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将从雅、丽、亮、采、和五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明清时期 古琴 音乐美学
  • 简介:古曲《梅花三弄》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琴曲借物寓人,借景抒情,赞颂了梅花高洁芬芳、凌霜不屈的美好品格。曲调中的三次反复之“弄”,是全曲特色,旋律线条一韵三叹,回环往复,通过古琴泛音在低、中、高三个徽位上的表现,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梅花”之独特含义与美学意蕴。

  • 标签: 《梅花三弄》 古琴曲 曲调阐释 美学意韵
  • 简介:摘要:古琴音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类型,古琴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能够提升人的艺术素养,让人领略艺术的奥妙,并能陶冶情操。古琴音乐在我国教育中还不够完善,不少中小学及大学的音乐教育虽然开设古琴音乐这一课程,但是课程设置依旧较为传统,不够创新,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古琴音乐得到更好地传承,增进学生对古琴艺术的了解,应当积极开发古琴音乐的校本课程,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现状入手,根据学校当前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推动古琴音乐课程的改革,使其适应教学需求,使这门课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 标签: 古琴音乐 校本课程 开发及实践
  • 简介:摘要:新媒体时代古琴文化的传承创新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传承内容上包括琴体的民族文化思想和音乐文化思想;在传承方式上,有微信公众号创建和抖音等短视频制作;在传承注意事项上,包括坚持古琴文化正宗性、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国际传播力度。

  • 标签: 新媒体 古琴文化 传承创新
  • 简介:本文通过对现场古琴音乐会演出所呈现的艺术进行评论,思考古琴音乐、古典音乐的跨界演绎,思考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的定位与发展

  • 标签: 古琴 跨界演绎 艺术 文化 创意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