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在重症医学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采用基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和对照组(n=50)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18.00%(P<0.05)。结论:给予重症医学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 重症医学科 科危重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的印象及状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省9家医院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400名,采用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并统计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护理人员的职称与其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得分呈现正相关,而护理人员的学历与其雾化吸入知识得分也呈现正相关。结论: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日常工作中,应通过加强对该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及知识技能掌握水平,以此提升雾化吸入治疗的使用频次及临床效果,促进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患者的早日出院。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雾化吸入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为例,依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与研究组(22例,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 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监测CVP可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特危重患者在进入MODS阶段后基于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患者进行抢救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 采用EVl00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对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避免传统监测CVP的局限性及监测损伤问题,更为符合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需要。

  • 标签: 基层医院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工作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取7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予以随机分组,分别安排在研究组和常规组之中。针对常规组的重症患者护理时,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研究组的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则是在一般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针对两组重症患者的各项指标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重症患者在各项指标及护理效果上都有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工作中,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BL配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用于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开始/结束)来我院呼吸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70名,将学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PBL配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干预),观察两组实习护生综合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个案书写成绩、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结果:经教学,观察组实习护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教学,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以及实习护生个案书写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教学,观察组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中,采取PBL配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可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并提升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个案书写成绩,并能显著提升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BL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运用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期间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收的护生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带教,而观察组则运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情景模拟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雨课堂结合CBL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4例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实习生为对象,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雨课堂结合CBL教学,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对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实习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雨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性人文关怀措施在重症医学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的印象及状况。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式,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析,对省内18家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态度、技术操作及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问卷775份,回收率高达97.3%,其中调查涵盖11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结果:研究调查表明了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态度、技能及知识点掌握情况,雾化吸入的态度、技术操作呈正关系。结论:正确使用并加强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的技术操作培训,树立正确使用雾化吸入的态度,强化掌握技术操作,从而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及护理质量。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人员 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状况。方法: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们从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并采集他们的痰样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专业性检测发现,主要可以将检出结果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在这一部分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位列前三位。其次,真菌的检出率居中,在这部分中,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另外也检出一小部分革兰阳性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此次实验期间还围绕相关病原菌展开了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最小的,阿米卡星紧随其后;而在革兰阳性菌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尽管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尚未显现,然而,其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程度相当高。结论:呼吸系统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后续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更严格的规范化管制,以降低耐药菌的数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进行护理带教过程中,结合清单教学管理获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进行实习的护生6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划分成对照和实验,各组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进行护理带教时,结合传统方式,实验组进行护理带教时,结合清单教学管理,观察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对比,实验组无论是在专业技能成绩上,还是在理论知识成绩上,获得的分数均比较高。对照组在带教满意度上,为73.33%,实验组在带教满意度上,为93.33%,两组之间对比,实验组在满意度方面更高。结论: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开展护理带教工作时,运用清单教学管理,能够获得较好带教效果。

  • 标签: 清单式教学管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安全教育对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带教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为分析临床带教策略的有效性,选取2020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实习生44例,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n=22,传统带教方法)和研究组(n=22,强化安全教育带教方法),以实习生操作考核成绩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作为评价标准,判断带教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加强对实习生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教育,能明显地改善实习生临床操作水平,减少临床实践操作中的意外事件,进而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带教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带教方式。

  • 标签: 安全教育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带教 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受临床实习的2015级和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33名学生作为试验组,接受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2015级2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采用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实习阶段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88.03±3.74)分比(83.28±3.88)分],试验组学生在阶段性评价[(52.55±2.73)分比(49.90±2.24)分]与过程性评价[(35.48±2.33)分比(33.78±2.86)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阶段性评价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单选题[(17.55±1.37)分比(16.48±1.45)分]及简答题2[(8.45±0.83)分比(7.93±1.09)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过程性评价中,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病史采集[(8.46±1.14)分比(7.86±1.22)分]、病历书写[(13.61±0.89)分比(12.97±1.57)分]及病例汇报[(8.82±1.18)分比(8.14±1.13)分]等评价指标中评分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思维导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中的实习效果,从临床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建立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思维模式。

  • 标签: 医学生 临床思维导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教学方式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学护理风险防范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危重症病例系统中2021.7-2022.8来本院治疗呼吸与危重疾病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27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外27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室护理要求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78.3±1.24)和满意度(74.07%)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95.6±2.31)、(92.59%),数据差异显著(P<0.05),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风险防范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护理人员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防范 精细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呼吸 与危重医学 科规培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2019年 1月 -2019年 08 月施行传统护理带教的 23名 规培护士作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1]。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在护理差错率上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强化护理风险管理[2],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节纠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大价值,可推荐运用。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危重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学生90名为实验目标。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分成虚拟仿真组(45名)与传统组(45名)。两组学生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教学;虚拟仿真组采用虚拟仿真系统;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可度。结果:虚拟仿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虚拟仿真组认为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拓展知识面占比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中,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均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虚拟仿真系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配合案例教学法用于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呼吸内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64名,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教学法,研究组护士给予循证护理配合案例教学法,对比2组护士的教学满意度、自我评价以及护理操作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护士自我评价分数以及护理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护士,且研究组实习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护士,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护理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配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保障护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实习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高,该教学方式应用意义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案例教学法 呼吸 危重症 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