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和香港的仲裁法都为仲裁当事方在获得仲裁裁决后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救济方式,从而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对仲裁裁决进行修改、变更、发回重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撤销仲裁裁决或宣告仲裁裁决无效。在修改或变更裁决时,相关修改或变更将作为仲裁庭裁决的一部分而生效。当裁决被法院发回仲裁庭要求重新考虑时,仲裁庭就有责任在一定期限内就所发回的事项作出一个新的裁决。但是,由于在裁决被部分或全部地撤销或者宣告无效时,相关裁决就如同从未作出一样,也就使得原本需要仲裁的纠纷或争议处在待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仲裁双方当事人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救济方式来继续解决相关纠纷或争议。从英国及香港仲裁法的视角,对质疑仲裁裁决的理由及撤销仲裁裁决后的救济方法加以解读,并尝试就中国法下的相关问题提供立法建议。

  • 标签: 仲裁 质疑 撤销 救济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机构仲裁起源于临时仲裁,临时仲裁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在仲裁舞台上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给予临时仲裁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一方面与国际趋势不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仲裁市场的发展。本文试从临时仲裁的价值取向入手,分析目前国际上相关的临时仲裁的法源,从而论证中国构建和发展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以国际商会仲裁院能否在中国内地仲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仲裁服务市场的开放,进一步论证临时仲裁的比较优势。

  • 标签: 临时仲裁 价值取向 法源 仲裁服务市场
  • 简介:2007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与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合作举办了“仲裁在中国”中瑞国际商事仲裁专题研讨会。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仲裁法律界以及经贸界人士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作为会议主办方,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主席叶南德(JohanGemandt)先生、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贸仲副主任董松根出席会议并代表双方机构发表了讲话。

  • 标签: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国际商事仲裁 专题研讨会 斯德哥尔摩 中国贸促会 法律界
  • 简介: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不过是一顿饭的事,不过是一顿饭没有请一个人的事,但“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件小事在不断的激荡之中,竟然成了一件大事,使请客者在多年之后陷于囹圄。小说的主人公国土局长陈一归请客,没有请马市长,马市长产生了怀疑,以为他拉帮结派争夺权力,于是他为保权力决定先下手为强,要“七擒孟获”制服他,两个人的现实争斗,又与过去的私人恩怨、

  • 标签: “潜规则” 显规则 主人公 个人 请客 市长
  • 简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机构仲裁与特别仲裁的关系。指出两者各有特长,难分伯仲;第二部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缺失特别仲裁制度的原因并以海事领域的仲裁为例说明引入该项制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引入特别仲裁制度后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引入特别仲裁制度之后。我们有必要在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员的回避及费用、专家证据以及缺席裁决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标签: 机构仲裁 特别仲裁 仲裁员
  • 简介:沃特·罗利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1603年他受人诬告被判处死刑,在伦敦塔中一关就是13年,是历史上伦敦塔内滞留时间最长的一名囚犯。在污水遍地、潮湿阴暗、寒风刺骨、毒虫遍地的牢房里里,他用12年的时间写就了一部《世界史》。

  • 标签: 历史学家 仲裁 滞留时间 世界史 伦敦
  • 简介:沃特·罗利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1603年他受人诬告被判处死刑,在伦敦塔中一关就关了十三年,是历史上伦敦塔内滞留时间最长的一名囚犯。在污水遍地,潮湿阴暗,寒风刺骨,毒虫遍地的牢房里,他用十二年的时间写

  • 标签: 世界史 十三年 历史事实 滞留时间 被判处死刑 历史学家
  • 简介:先予仲裁是近两年湛江仲裁委推出的“创新产品”,其申请执行案件大量涌入法院,实践中司法适用尺度不一。通过与一般仲裁比较以对其进行界定,分析先予仲裁中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情况,结合针对该问题的司法实践操作对新出台的最高法批复进行解读。先予仲裁于争议发生之前作出,其本质并非仲裁,其效力不应被认可。

  • 标签: 先予仲裁 仲裁 效力 程序保障
  • 简介:自从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事件”以来。南海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既有中美在南海南沙、西沙海域的军事摩擦与对峙,又有中菲、中越围绕南沙、西沙岛礁权利和海上资源开采的冲突与对峙.同时还有中国同美、日等西方国家围绕包括南海在内的海洋问题所展开的外交博弈以及菲律宾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围绕南海问题诉中国案所引发的法律纠纷。总之,尽管中国政府试图低调处理南海纠纷并坚决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但是南海局势的实际演变却正在使得围绕南海的纠纷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并且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在军事、外交和法律层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 标签: 南海问题 仲裁案 法律纠纷 中国政府 资源开采 国际仲裁
  • 简介: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改革我国的仲裁制度以与国际接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专家分析,与联合国推荐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相比,与外国仲裁立法相比。中国仲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 标签: 中国仲裁 改革 入世 国际商事仲裁 仲裁制度 加入WTO
  • 简介:一、网上仲裁的概念及优势仲裁是当事人请第三方公断是非的一种程序,是在法院诉讼、当事人协商、第三人调解之外另一有效的纠纷处理方式。仲裁立足于解决问题,程序灵活多样,但裁决的效力与法院的判决相同,甚至比法院判决还具有更高的可执行性。简而言之,仲裁,就是一锤定音的问题解决方式。

  • 标签: 网上仲裁 在线 问题解决方式 法院诉讼 法院判决 纠纷处理
  • 简介: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础,仲裁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期待快速解决争议、降低诉讼成本的意思表示.但我国自1995年颁布之时,就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有些方面已成为制约仲裁制度完善发展的法律障碍.的修改应本着尊重当事人自治的原则,取消对仲裁协议内容僵化的要求,确立临时仲裁的法律地位,尊重仲裁管辖.

  • 标签: 仲裁协议 内容及形式 临时仲裁 仲裁管辖
  • 简介:重新仲裁作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与支持。其目的是给予仲裁庭弥补已经发生的程序性缺陷的机会,避免由于仲裁的错误而导致裁决完全被撤销,保证当事人原定以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的意愿的实现,节省有关各方当事人的时间、人力和费用的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是较经济地处理纠纷的一条途径。但我国目前对重新仲裁制度的规定十分抽象与笼统,欠缺可操作性,不利于在实践中发挥该制度的优势。本文拟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重新仲裁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完善我国重新仲裁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 标签: 重新仲裁 可重新仲裁性 支持仲裁
  • 简介:对于仲裁员是否可以裁决利息,国际上并无一致观点。有些国家的法律将利息问题视为完全或者部分的“程序问题”,而有些则将其归为“实体问题”。特别是在某个非仲裁地国家的实体法被选择适用的情况下,这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利息问题 国际仲裁 程序问题 选择适用 实体法 仲裁员
  • 简介:仲裁程序开始后,仲裁庭(仲裁院)才能取得仲裁管辖权,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排除了诉讼,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得以真正履行,仲裁权得以产生,其他仲裁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仲裁程序 仲裁开始 中国 仲裁庭
  • 简介:仲裁首先是作为一种无需政府强制的纠纷解决机制而起源和存续的,它主要由声誉机制予以实施。无需司法支持的仲裁也不需要司法审查,且提供了逃离无效率法律的途径。市场竞争和声誉机制会迫使仲裁趋向效率和公正,产出有效率的程序与实体规则仲裁法并非仲裁所必需,无需法律的仲裁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自发的、非暴力的、能够同法律相竞争的合作实施机制。此类仲裁的有效运作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动及破除垄断。现代信息与组织技术的发展,为此类仲裁的有效运作保留甚至开拓了空间。在我国,政府应保障信息自由,放手市场供给仲裁,而非干预规制。既存仲裁机构则应利用现代信息与组织技术创设或加强声誉实施机制,而非过度依赖司法支持。

  • 标签: 仲裁 声誉机制 法律 信息成本 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