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澳犬利亚贸易部长鲍伯·麦克米兰日前表示,亚太经台组织(APEC)在11月份的印尼首恼会议上将有可能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麦克米兰表示,尽管APEC论坛的17成员彼此之间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互有成见,但在11月15日召开的首脑会议上他们可能将会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达成协议。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印尼 首脑会议 成员国 达成协议
  • 简介:美国对台军售是其对华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处理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倾向和战略考量。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进一步转移,对台军售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有更加特殊的地位。未来,美国对台军售的侧重点将由确保制空权转向尽可能增加中国的军事行动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台湾的信息共享和军事协调。与此同时,将通过台湾问题与其他争端联系起来,促进周边国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将传统的“轴心-辐条”模式转向一种集体安全网络,塑造亚洲版北约。加强对中国的防范。

  • 标签: 美国 亚太安全战略 对台军售 中美关系
  • 简介:从苏日关系到俄日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日关系在较长一段时期里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直到1956年,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北方领土问题始终是两国进一步改善关系的障碍。早在1944年2月,当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还在紧张进行之时,苏...

  • 标签: 领土问题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日本政府 叶利钦 亚太政策 日俄关系
  • 简介: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亚太格局 美国亚太战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邓小平亚太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70年代末的萌芽时期,80年代的形成时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成熟时期.邓小平亚太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亚太地区和平及建立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亚太地区发展的思想;国家安全的思想;利用和创造和平有利的亚太地区环境的思想等等.亚太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对外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亚太战略思想 邓小平 亚太地区 经济秩序 国家安全 和平
  • 简介: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条件与策略陈恩亚太营运中心是处在后冷战时期的台湾为实现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运用其较为雄厚的整体经济实力与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所提出的政策设计,是台湾迈向2l世纪,实现经济发展“第二春”的最重要经济发展计划。台湾建设亚太营运中心既...

  • 标签: 亚太营运中心 台湾当局 亚太地区 中国大陆 两岸经贸关系 跨国公司
  • 简介:【热点综述】1.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8月29日,“2012中国社科论坛——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常化
  • 简介:<正>战后,香港在从一个单一的转口港向多功能自由港演变的过程中,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亦从单一的转口贸易向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向转化,推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国(地区)的经济结合,而香港亦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 标签: 香港 亚太经济 亚太地区 合作组织 服务贸易 转口货物
  • 简介:亚太地区的“反导网”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着美国追求“绝对安全”、抢占太空“战略制高点”,进而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深层战略性考量。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和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在稳步推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则根据各自的利益考量采取了不同的回应措施。这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和战略格局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亚太地区 导弹防御系统 动因 现状 前景
  • 简介:全球领先的内部物流核心部件和关键设备供应商英特诺集团近日宣布,已签署协议将以现金方式收购深圳保德工程有限公司,从而在中国大陆直接销售高品质的皮带转弯机,并提供其它内部物流解决方案。深圳保德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亚太地区机场、邮政和物流等细分行业,并具有市场领导地位。英特诺对深圳保德的收购于今年8月1日完成。

  • 标签: 亚太市场 深圳 收购 物流解决方案 内部物流 设备供应商
  • 简介:奥巴马执政以来,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美国推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追求战略上的再平衡。这一政策举动实际上是通过在安全与经济两条同步进行的路径推进的。一方面,美国强化了亚太地区既有的联盟体系,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强对这一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含义。学术界分别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内容相近的结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安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美国联盟体系安全效果的增强,其所发挥出的联盟经济效果也愈发明显,这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形成了潜在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挑战和冲击与安全上的挑战和冲击相比,其表现虽不甚明显,但是它的影响和冲击恐怕会更深入持久。因此,我们应通过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分析路径全面审视中国的周边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

  • 标签: 亚太联盟体系 安全事务 经济合作 周边战略
  • 简介:文章认为,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对1992至1994年间东亚地区一系列重要事件——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日美同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的反应。该战略以“预防性防御”为主旨,反映出克林顿政府要在后冷战时代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接触方式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愿望。但是“预防性防御”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如何落实这些构想,同时,亚太地区变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也要求华盛顿在推进“预防性防御”战略时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拿捏分寸。

  • 标签: 克林顿政府 亚太安全战略 预防性防御 安全形势 朝鲜半岛 核问题
  • 简介:<正>90年代以来,与欧洲及其他地区相较,亚太地区相对稳定,出现了战后4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较好的政治形势,经济上更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试作如下分析。一亚太地区出现相对稳定的局势是与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 标签: 亚太地区 亚太形势 俄罗斯 相对稳定 和平解决 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