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蚌埠铅笔厂建于1958年,是轻工部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也是省内唯一的铅笔生产厂.成品车间属混苯作业,工人除接触苯外,尚接触甲苯、二甲苯.生产工艺为:铅笔油漆→印花(或沾头)→切光→皮头→打印→包装.其中油漆、印花(或沾头)工序为苯作业,主要生产设备为自动油漆机和自动打印机.该车间苯系毒物在综合治理前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造成作业工人多人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或观察对象.在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和该厂领导的重视与积极配合下,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苯或其同系物浓度均降至国家卫生标准以下.1990年以来未发现新的职业病人.现将治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毒素类 卫生状况指标 职业卫生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安全环节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环节管理小组。采用 PDCA循环法,选取活动主旨,进行当前情况的掌握,制定目的、分析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就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的操作工作中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在所有人员参与活动后,使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前的85件/周,降低至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后的35.12件/周。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可将成品输液运送中的差错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效果并增强工作人员找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使得工作人员主动管理的认知度提升。

  • 标签: 安全环节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件数
  • 简介:本文通过油水混合物界面理论计算和实际采样的数据比对,通过综合考虑管道低点、介质粘度,流体速度场的分布以及管道存气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投油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界面提前到站的原因。

  • 标签: 介质粘度 流体速度分布 管存气体
  • 简介:摘要 目的:制备牙痛清火口服液,建立HPLC法测定口服液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以牙痛清火口服液原药材提取液、芳香水、石膏提取液与矫味剂、防腐剂等制备牙痛清火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的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254nm波长处测定总蒽醌含量。结果:研制出可工业化生产的牙痛清火口服液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口服液中总蒽醌(以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含量计)含量,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进样量分别在0.01216~0.2432μg、0.0659~0.988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 = 4073736.6597 x - 1854.2054(r=0.9999),y = 5505246.1772x - 1787.3949(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全面识别、分析我院PIVAS日常管理中影响成品输液质量的风险,针对各个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改良工作环节,并评估此次风险管理的成果。结果 实施后,连续半年监测PIVAS 成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配置差错率,与实施前半年的参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后的满意度是92.68%,高于实施前的80.49%,(P<0.05)。结论 通过采用风险管理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成品输液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PIVAS 日常管理。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及在PIV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PIVAS调配的输液量中选择500例为PC组,实施常规管理;另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PIVAS调配的输液量中选择500例为FX组,实施风险管理。分别统计两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成品输液不良事件率,并调查临床科室医生对PIVAS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FX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成品输液不良事件率依次为0.8%、1.2%,均低于PC组的3.6%、5%(P<0.05)。FX组临床科室医生对PIVAS工作满意度为95%(19/20),高于PC组的75%(15/20)(P<0.05)。结论:于PIVAS管理中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中心静脉药物配置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PIVAS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风险管理 配置差错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调配方法,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溶解方法;通过测定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要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最佳调配工艺为:加入5 ml灭菌注射用水,以1 200 r/min振荡5 min。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4种成品输液中8 h内主要成分含量均较稳定;8 h内0.9%氯化钠输液、5%葡萄糖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 h内10%葡萄糖输液、6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8 h内0.9%氯化钠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2 h内5%葡萄糖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4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满足最佳配伍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调配方法,临床应用宜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应现用现配。

  • 标签: 双黄连注射剂 药物稳定性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对照时间段,选择2019年5~10月作为观察时间段。对照时间段内PIVAS采用常规管理,观察时间段内PIVAS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个时间内PIVAS药物调配环境、成品输液质量及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出现胶塞碎屑、玻璃碎屑、药物微粒等调配环境污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内发生穿刺点发红、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明显少于对照时间段,观察时间段内发生审方、贴签核对、摆药、调配、停医嘱退药及成品输液发放差错少于对照时间段,总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段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责任管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PIVAS药物调配环境,降低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物调配环境 成品输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