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诊是医院的急救窗口,承担着医院各类急危重症首诊首接抢救任务,还对患者入院时疾病分类和患者分流去向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随机性大、突发性强、预见性差、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不仅要求规范管理科内医护人员、技术配备,同时更要注重急诊与各临床、功能间之协调,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频发医疗纠纷,其临床责任重大。因此,本文对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控措施,为今后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与护理。方法将我院急诊在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21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院内安全转运中加强护理,统计转运期间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结果在转运期间,共有16例患者发生安全隐患,其安全隐患发生率为7.33%。结论急诊在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时候,在全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护理,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前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伤导致的昏迷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外伤导致昏迷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采取急诊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存活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51例(94.44%),对照组为44例(81.48%);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40例(74.07%),对照组为52例(96.3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存活率50例(92.59%),对照组为42例(77.78%),实验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给予急诊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更加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 标签: 外伤 昏迷患者 急诊科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急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2月为分界线,之前的51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转运护理,命名为参照组;之后的61例患者采用的是安全转运护理,命名为探讨组。比较两组病患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其中包括家属投诉、评估及处理未到位、死亡等。结果参照组病患不良事件比例为17.65%(9/51),其中死亡1例(1.96%)、评估及处理未到位5例(9.80%)、家属投诉3例(5.88%),明显高于探讨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56%(4/61)(P<0.05),其中评估及处理未到位3例(4.92%)、家属投诉1例(1.64%)。结论在急诊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中,应当采取合理科学的安全护理进行全程监护,以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同时实现控制改善病情发展的目的。

  • 标签: 急诊科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腹症预检分诊正确的重要性,探讨急腹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急诊298例急腹症的分诊及护理体会。结果内科95例,正确率97.6%;外科136例,正确率95.7%;妇科67例,正确率96.2%。结论护理人员要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好急诊护理观察工作。

  • 标签: 急腹症 预检分诊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具有较全面的护理临床知识和经验,熟练的抢救技术。加强急诊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急救工作的应急、应变能力。

  • 标签: 急诊 护理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的临床应用,观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性急诊应用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即心理健康护理。结果经过2个月对比护理治疗结果,发现相同症状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情绪状态上、与医生治的疗配合上及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上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从急诊转入普通病房数量上要多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树立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信心,有利于促进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 应用 应用
  • 简介:目的对急诊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技巧,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2008年针对2007年出现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进行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比较。结果2008年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7年。经X2检验,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技巧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急诊 患者 护理 纠纷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6例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和详细记录患者气管插管情况发现,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显著。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 标签: 气管插管 急诊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诊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只有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形成护理安全文化,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急诊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安全文化 营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急诊院前急救8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归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方案实施前后护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改善,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是高风险科室,加强风险意识,实施防范对策迫在眉睫。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能够使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将高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急诊接收的各类急诊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医嘱执行、护理急救、医患配合评分军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医院 开始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观察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 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 , 可知观察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 让 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结论 : 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分诊 制度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护士必须与接收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