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身热、面赤、烦躁、口渴、出汗、脉洪大、浮大或数、苔黄或黑、吐血、衄血及阴斑,既指肾阳虚寒和脾肾两虚,很似阳热有余之证

  • 标签: 中医纲 中的阳证 浅谈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奥扎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科室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使用丹参粉针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扎雷钠治疗,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普通组治疗后基本治愈7例(14.00%),显效11例(22.00%),有效13例(26.00%),总有效率62.00%;对照组治疗后基本治愈13例(26.00%),显效25例(50.00%),有效9例(18.00%),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轻度反应,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奥扎雷钠治疗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奥扎格雷钠 丹参注射液
  • 简介:为观察国产列美脲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将大鼠、家兔灌服列美脲2.5mg/kg、5mg/kg、10mg/kg后,通过测血糖、耐糖试验和测血浆胰岛素水平研究列美脲的作用。结果显示,给药后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且药效强于列本脲;大鼠灌服2.5mg/kg列美脲已能明显对抗糖负荷引起的血糖升高,随给药剂量升高对抗作用增强;家兔灌服该药上述三种剂量后亦明显对抗糖负荷引起的血糖升高;大鼠和家兔灌服列美脲后血清胰岛素水平上升,其升高程度与给药剂量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列美脲能刺激胰岛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对比实验表明列美脲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强于列本脲。

  • 标签: 国产格列美脲 药效学试验 大鼠 家兔 降血糖作用 血清胰岛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利列汀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2型糖尿病诊疗患者中,共计选择86例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利列汀,比较两组的降糖效果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在治疗后均低于参照组,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降糖效果优良,安全性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利格列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方法将2011-2012年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共110人,2011年实习生作为对照组(n=55人),2012年学生作为实验组(n=55),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微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教学有助于提高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标签: 微格教学 内科护理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扎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予血塞通静点。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奥扎雷钠静点,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顿服,14d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扎雷钠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且用药安全。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脑梗死 血塞通
  • 简介:氯吡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近来氯吡雷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检测方法有透光率集合度测定、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全血流式细胞仪等。防治氯吡雷抵抗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剂量或联合治疗等。

  • 标签: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抵抗 诊断试验 常规
  • 简介:糖尿病是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内分泌系统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itus,NIDDM,又称2型糖尿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1.2亿,其中90%为NIDDM.除胰岛素外,口服降血糖药也可用于NIDDM的治疗.在传统的口服药物中主要有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双胍类(如:苯乙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不少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其中餐时血糖调节剂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进展较快、最引人关注的药物之.

  • 标签: 那格列奈 药理特性 临床应用 糖尿病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是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本文总结其优势。结果与结论列本脲降糖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格列本脲 降糖药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达列净这种抑制剂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与改进。方法:原料主要选择 1-氯 -2-(4-乙氧基苄基) -4-碘苯和 2, 3, 4, 6-四乙酰氧基 -a-D-溴代吡喃葡萄糖,进行交换格式处理,催化乙酰基与偶联以形成脱除反应,获取达列净。结果:计算整体回收率是 50%。结论:根据改进合成工艺的试验结果可知,经过改进,合成达列净所形成的废料量缩减,反应条件也变得更加温和,由此可知改进工艺试验取得成功。

  • 标签: 达格列净 合成工艺 改进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确立列美脲化学结构的方法。方法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列美脲的结构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通过解析证实了列美脲的化学结构为1-[4-[2-(3-乙基-4-甲基-2-氧代-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环己基)-脲。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为列美脲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格列美脲 结构确证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质谱
  • 简介: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高尚先生,后人称之为刘河间.其所著又名,约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

  • 标签: 刘完素 伤寒直格 学术思想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 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1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 A组) 99例, 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 B组) 99例, 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 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5) ,血小板活化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氯吡格雷  TIA   阿司匹林  低分了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雷用于冠心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患2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氯吡雷,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比对照组10.0%高,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5.0%高,P<0.05。针对左室射血分数,研究组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瑞洛、氯吡雷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商丘市第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替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T段回落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LVEF水平高于B组,LVEDV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血清CRP、IL-6、cTnI、CK-MB水平低于B组(P<0.05)。A组ST段回落程度优于B组(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4/43)与B组(16.28%,7/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雷,替瑞洛应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更利于改善心功能,可缓解炎症,避免心肌损伤,ST段回落程度更优,安全性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瑞洛和氯吡雷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服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分为氯吡雷组和替瑞洛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I术后2年的缺血事件,即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2年的全因死亡和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022例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年龄为(71.5±5.3)岁,其中氯吡雷组3 201例,替瑞洛组821例。与氯吡雷组相比,接受替瑞洛治疗的患者2年的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3.2%(26/821)比5.6%(179/3 201),P=0.005]。两组在2年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4/821)比1.6%(52/3 201),P=0.818]。接受替瑞洛治疗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使用氯吡雷者低[1.5%(12/821)比4.1%(132/3 201),P=0.005]。在校正了组间差异后发现,相比于氯吡雷组,服用替瑞洛的患者2年缺血事件(HR=0.637,95%CI 0.409~0.991,P=0.046)及全因死亡(HR=0.402,95%CI 0.213~0.758,P=0.005)发生风险更低,BARC 2、3、5型出血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57,95%CI 0.496~1.848,P=0.897)。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与氯吡雷相比,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瑞洛与长期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冠脉介入术后双倍剂量氯吡雷治疗氯吡雷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的心内冠脉介入术后氯吡雷抵抗患者,其就诊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计纳入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双倍剂量氯吡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仍给予常规剂量氯吡雷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5d时的PAR相当,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d、30d和180d时的PA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轻度出血率均相当,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轻度出血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双倍剂量氯吡雷对氯吡雷抵抗患者实施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的血小板局几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心内冠脉介入术 双倍剂量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