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化学污染是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农业活动、城市工业化以及旅游业发展迅速,珊瑚礁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珊瑚礁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化学污染的联合毒性作用下,生态风险日益增加,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重点介绍了化学污染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1)珊瑚礁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化学污染污染水平的外在反映;(2)化学污染对珊瑚幼体的影响程度比成体大;(3)抗氧化酶和特定的功能基因可被用作生物标记(biomarker)来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后,本文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典型的珊瑚礁海域进行长期的生态学监测,并结合室内毒理学实验,筛选出敏感的生物标志,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为今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化学污染物 珊瑚礁 毒性效应 生物标志物
  • 简介:二噁英类化合具有高毒性,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是持久性有机的典型代表,二噁英类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一些二噁英类同系具有代谢稳定性,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综述了近些年在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途径的新认识,评价比较了主要二噁英类高通量生物检测方法,以期为该类污染的环境污染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二噁英类 芳香烃受体 毒性作用机制 代谢 生物检测
  • 简介:建立了用于饮用水源水中61种挥发性有机(VOCs)同时进行分析的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D-HS-GC-MS),VOCs包括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中的31种VOCs。用D-HS-GC-MS法对水样中VOCs进行分析,获得良好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均大于0.995,溴二氯甲烷除外),除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g/L、13g/L、11g/L和11g/L外,其余VOCs的方法检出限均介于0.10~0.58g/L,饮用水源水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75.8%~116%和1.16%~21.6%(n=3)。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法相对于常见的吹脱捕集法具有不直接接触样品的优势,避免了仪器被样品污染,用于饮用水源水中几十种VOCs的同时分析,在常规监测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动态顶空进样 饮用水源水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质监测对偃师市地下水化学类型特征及"三氮"(硝态氮、氨氮和亚硝态氮)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应用piper三线图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HCO3—Ca·Mg、HCO3—Ca和HCO3—Mg型地下水.利用浓度等值线图分析表明,平原区地下水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较低,两侧的丘陵山区浓度较高.伊河和洛河交汇处,偃师市区以南亚硝态氮浓度较高.图5,表1,参14.

  • 标签: 地下水 地下水化学类型 三氮 偃师市
  • 简介:2014年5月27日来源:法国食品安全、环境和劳动管理局法国食品安全、环境和劳动管理局(Anses)发布了关于对产品中包含的5种生殖毒性或内分泌干扰的暴露构成的潜在人类健康风险的报告。被评估的物质中有3种被列为《分类、标识和包装(CLP)法规》定义的2类生殖毒性物质。这3种物质是:正己烷,在消费品中用作一种溶剂,甲苯,用作一种溶剂和原料,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生殖毒性 甲基叔丁基醚 驱避剂 胎儿发育 苯基苯
  • 简介:挥发性有机化合(VOCs)中的许多物种对人体具有危害性,同时,VOCs对大气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大气VOCs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控制大气VOCs污染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或者发布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指导值,这对于加强VOCs污染控制及环境管理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尚未制定大气VOCs环境基准,亟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综述国际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进展,介绍当前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的研究需求,并对今后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大气环境 环境基准 研究需求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电镀作为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在生产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电镀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包括盐酸、硫酸、硝酸等酸碱类物质、氢氰酸等剧毒类物质,三氧化铬、硫酸镍、氯化镍等重金属物质。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复杂的气态污染和废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收集和采用适当的环保设施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会导致有害气体的超标排放和污染环境水体,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做好电镀项目的污染防治工作。环评工作作为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在项目实施之前,根据不同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其排放染污物的种类、源强,提出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竣工验收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电镀 工程分析 污染源 源强
  • 简介:采集大连城区大气中可吸入性细颗粒(PM2.5),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利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PM2.5可增加A549细胞的迁移速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率增加;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加A549细胞穿透基底膜的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PM2.5可使A549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增强。转移相关蛋白——细胞钙粘蛋白-N(N-cadherin)的表达量升高,而钙粘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强A549细胞的侵袭性,大气中的可吸入性颗粒可能导致肺癌转移发生率增加。

  • 标签: PM2.5 肺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体外实验
  • 简介:本文研究了爆炸的分子结构特征,并从热力学观点探讨了爆炸性物质的爆热,爆温及爆炸反应的不可逆性,对全面掌握爆炸的安全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爆炸性物质 热力学 爆热 爆温 不可逆性
  • 简介:为了检测转DREB(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枯落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模拟林木落叶与土壤互作的自然过程,以转DREB基因及非转基因香花槐枝叶为材料,将枝叶与土壤以一定比例混匀,统计转基因香花槐和非转基因香花槐枝叶降解过程中土壤主要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变化动态,通过探讨土壤中卡那抗性细菌的菌落变化来了解转化载体上抗性标记基因,npxII的漂移,从而了解外源基因环境释放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3d)和第54d,转基因香花槐落叶细菌菌落数小于非转基因香花槐落叶的细菌菌落数,但无显著差异(P〉0.05)。枝叶土壤中放线菌菌落数量在前21d高低波动,但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在处理第3d,含转基因香花槐枝叶的土壤霉菌菌落数量高于非转基因香花槐枝叶土壤;在第17d和第36d含非转基因香花槐枯落土样霉菌菌落数量高于转基因土壤,且第17d差异显著(P〈0.05)。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对土壤中3种微生物种群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转基因枝叶处理土壤的卡那抗性细菌菌落数量整体低于其非转基因枝叶处理的土样,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转基因香花槐枯落未对土壤主要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生态学 转基因香花槐 枯落物 生物安全性 标记基因 环境
  • 简介:应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对4种联苯胺类化合(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氯联苯胺)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仔鱼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的最敏感毒理学终点及作用时间;联苯胺苯环上的取代基可以增强联苯胺的亲电作用或亲核作用,从而增强其胚胎毒性,其中尤以卤代产物(3,3’-二氯联苯胺)最为显著.其毒性排列顺序大致为: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联苯胺;4种联苯胺的斑马鱼胚胎毒性数据与lgKow没有显著相关性,推测这4种联苯胺的毒性机理属体内反应型,毒物参与生理代谢.

  • 标签: 联苯胺 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胚胎发育 毒性
  • 简介:PM2.5引起的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确切的损伤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也缺乏有效拮抗PM2.5损伤的天然活性物质。因此本文对北京市PM2.5造成CH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天然物质的拮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可为PM2.5污染治理和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用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ROS;提取细胞内总蛋白并测定其中SOD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了p-akt/akt、p65及Bad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40μg·mL-1的PM2.5可明显降低CHO细胞存活率,并呈现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r=-0.964,P〈0.01);15μg·mL-1PM2.5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内ROS增加、SOD含量下降;p-akt/akt、p65表达量增加说明Akt通路与NF-κB通路均被激活。(2)20μmol·L-1阿魏酸、50μmol·L-1绿原酸和10μmol·L-1荭草素预处理可拮抗PM2.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以及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内ROS并增加SOD含量,下调p-akt/akt、p65及Bad的相对表达量。其中20μmol·L-1阿魏酸的保护作用最佳。结果说明,PM2.5引起的CHO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与Akt和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三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拮抗PM2.5造成的细胞损伤的能力,其保护机理是通过其降低PM2.5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降低被PM2.5激活的Akt通路与NF-κB通路和下调Bad蛋白表达量来实现的。

  • 标签: 细颗粒物(PM2.5) 天然活性物质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AKT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对2种微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金藻的24h的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藻的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滴滴涕和苯并芘这两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在环境中已广泛分布,因此,本研究利用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草履虫来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其毒性效应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DDT和BaP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6.012mg.L-1和180.167mg.L-1,且这两种污染的浓度和概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浓度的DDT和BaP对草履虫进行毒性作用时,草履虫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比较而言,DDT的毒性作用更大。由于草履虫对这两种毒性物质作用的敏感性,因此,草履虫可作为一种敏感指示生物来评估POPs的长期危害。本研究为水污染的减排和生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最后,就这两种典型POPs对草履虫的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草履虫 滴滴涕 苯并芘 半数致死浓度 毒性机理
  • 简介:测定并计算了太谷农村蜂窝煤和薪柴两种燃料颗粒、CO、CH4和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其中多环芳烃包括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化合、12种非优控母体多环芳烃、12种硝基多环芳烃和4种含氧多环芳烃。蜂窝煤4类多环芳烃化合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56±5.42、0.73±0.099、0.22±0.48和0.36±0.62mg·kg-1,薪柴为62.6±41.3、20.4±3.61、4.44±6.18和0.84±1.00mg·kg-1。薪柴大多数污染物排放因子高于蜂窝煤,但蜂窝煤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的变异则高于薪柴。蜂窝煤和薪柴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的成分谱有显著差异,除菲、荧蒽和苯并(b)荧蒽为共同优势排放物外,萘、芴、屈和苯并(k)荧蒽为蜂窝煤的特征排放,芘、环戊烯(c,d)芘和苯并[a]蒽为薪柴的特征排放。3-硝基荧蒽与3-硝基菲和2-硝基萘分别是蜂窝煤与薪柴排放的主要硝基多环芳烃。母体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的气固比主要受分子量(挥发性)影响,衍生多环芳烃则与取代基的性质有关。蜂窝煤燃烧前期母体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显著高于后期,两个阶段的总排放因子分别为9.52±12.3和2.54±2.42mg·kg-1,衍生多环芳烃在两个阶段的差别小于母体多环芳烃。

  • 标签: 固体燃料 排放因子 颗粒物 多环芳烃
  • 简介:利用EOF分析方法和HYSPLIT-4轨迹模式对珠江三角洲2005-2015年旱季共251个霾日的天气形势及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了外源污染跨界输送对珠三角旱季霾发生的影响过程.以2015年1月20日为典型霾日个例,从天气学和物质输送角度对该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珠三角地区旱季霾发生的外源污染物主要来自珠三角以北的中国大陆地区.霾形成过程中,华北地区700hPa高压脊前负涡度平流对应海平面至850hPa均有一高压系统,高压东北向气流有利于污染由从长三角地区输送至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负,有质量输出;珠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正,有质量输入.珠三角地区在高压影响的下沉气流控制下,Q矢量散度为正,污染易积聚成霾.

  • 标签: 跨界输送 天气形势 垂直运动 Q矢量散度
  • 简介:沉积-水微宇宙系统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颁布的化学品测试准则中推荐的试验系统之一,可用来测试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慢性毒性。为了在试验前对化学品的浓度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试验方法,以摇蚊慢性毒性试验系统为例,采用环境多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可通过化学品理化性质和试验系统参数,对化学品在沉积-水试验系统中浓度变化进行预测的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和文献资料,给出了模型中试验系统参数的推荐取值,并使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对模型进行编程和求解。以此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模型在3个方面的应用,即预测蓄积时间、预测平衡时间以及拟合试验数据。对80种已有或假想化学品的蓄积时间和平衡时间进行了计算,得出的范围分别为〈1~204d和〈1~73d。此外,适当修改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也可将其应用于其他暴露场景中。但使用模型对化学品浓度进行预测时发现,模型仅对沉积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而对水中化学品浓度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差1~2个数量级。模型对浓度的预测精度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完善了沉积-水微宇宙系统试验方法。

  • 标签: 多介质模型 微宇宙 沉积物 预测 浓度变化
  • 简介:摘要:本文对生物过滤系统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去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的特点及来源,然后详细阐述了生物过滤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以及其在挥发性有机化合去除中的优缺点。接着,讨论了生物过滤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在挥发性有机化合去除中的效率评价以及运行与维护等关键问题。最后,结论指出生物过滤系统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生物过滤系统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空气污染
  • 简介: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VOCs)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大气环境中VOCs的污染特征,探讨了其主要来源,并采用先进的解析技术对污染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生活污染是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不同地区和季节性变化对VOCs的组成和浓度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大气污染 污染源解析 工业排放 交通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