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4年7月武汉市博物开始筹建,1986年11月正式命名。原办公借助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2000年底由武昌迁至汉口新建博物大楼(汉口青年路373号),2002年10月2日武汉市博物全面开馆迎宾。新馆建成,填补了武汉市未有博物楼史的空白。

  • 标签: 武汉市博物馆 建筑设计 馆藏文物 展览工作
  • 简介:嘉峪关长城博物,是以展示长城文化,长城历史和长城学研究成果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名由中国著名长城学专家罗哲文先生题写。该工程于2000年9月4日开工建设,2003年4月28日竣工投人使用,占地面积4523.36平方米,建筑面积3599平方米,总投资1287万元。

  • 标签: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建筑设计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 简介:博物的建设中,围绕博物的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中的基础——馆藏结构建设问题,一直是被我们认识片面或所忽视的问题。博物的馆藏结构建设如何,是是否能够组织成功的陈列展览的关键,是博物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博物事业建设成就好坏的一个方面的标志。我把博物馆藏结构建设问题提到如此高的程度来认识,并非有点小题大作,因为博物的馆藏结构,确实象一把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博物职能的发挥,我们在博物的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项业务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诸如文物藏品不全、有关资料、档案、照片不全等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也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博物的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的看法又不尽相同,在过去发表的

  • 标签: 博物馆馆藏 馆藏结构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工作 文物藏品 陈列展览
  • 简介:贵州省文物主管部门在大力保护民族文物、发展各种类型的专题民族民俗博物的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原生地--民族村寨的保护、研究与开发,依法将一批典型的民族村寨列为露天民俗博物加以保护和利用。在已向中外游人开放的几个民族村寨中,被《中国博物志》唯一作为露天民俗博物收录入志的郎德苗寨博物是目前最富魅力的一个。郎德坐落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雷山县境内,分上下两个自然寨。对外开放的上郎德共有100多户,500多人,全是苗族。村民背山面水落寨,依山就势建房,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山上古树参天,一派

  • 标签: 贵州 朗德 民俗博物馆 旅游业
  • 简介:在此文中,作者对古代和中世纪的收藏活动动机和目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进而提出不论是主观美学观点论者、本能论者、语言学理论者,还是社会需要论者,在论述“博物起源”问题时都有其失之偏颇之处。作者认为:人类的收藏行为不是脱离社会的本能,也不完全是主观美感的产物,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支配收藏行为的各种动机和价值观念是日趋复杂和多样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文化的发展为收藏活动创造了前提,收藏活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二者互为因果。古代和中世纪各种收藏活动和文物、标本保存机构,为近代博物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收藏行为 活动动机 本能论 保存机构 语言学理论 社会行为
  • 简介:每个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丰厚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特色、底蕴、气质。博物作为永久性收藏机构,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收藏者、展示者、保护者、宣传者。

  • 标签: 博物馆 城市文化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日益边缘化,民俗博物作为社会小传统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增生了不同于传统主流博物的两大功能——物质文化景观功能和体验文化功能,因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鉴于民俗博物还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无围墙式的民俗生态博物将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同时在民俗博物的建设和发展中,还要注意坚持民间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更为民间化、私人化。

  • 标签: 小传统 物质文化景观 体验文化 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
  • 简介: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敦煌市境内的阳关博物日前正式落成并剪彩开馆。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甘肃省委副书记陈学享等剪彩。

  • 标签: 阳关博物馆 民营企业 投资 建筑
  • 简介:本文为本刊主编苏东海在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此文中,作者回顾了近八十年来中国博物博物学发展的状况。他着重从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记述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博物倌和博物学研究的特点,并就如何评价中国博物学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的博物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事业 八十年代 社会经济条件
  • 简介:自从《国家宝藏》节目热播以来,博物又一次迎来了新的热潮,成为国民热议的话题对象和热门的游览场所。这对于文博人而言既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同时也感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一方面是博物正在努力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走近观众,让观众对博物的各方面工作有更多了解;另一方面,观众们对博物也有了更多期许,似乎博物除了要有收藏、展示、教育等传统功能外,也应该发挥更多的功用,比如休闲、娱乐甚至商品营销、市场推广等。

  • 标签: 博物馆 《国家宝藏》 传统功能 商品营销 市场推广 于文博
  • 简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世界各国面临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棘手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博物则具备诸多开展环境教育,向公众传播自然生态知识,有责任善用资源拓展博物教育的境界,播撒环境保护的种子的优势。因而,博物有效地达成社会环境教育的神圣使命。

  • 标签: 环境 环境教育 博物馆
  • 简介:博物自诞生发展至今,虽然仍具有收藏和展示的两大基本功能.但其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新博物学的倡导与发展,从重视物(藏品)到注重人的转变,博物成为一个文化空间,其在语义层面是使知识可以被参观者和专业人员共同使用和创造叫博物在社会教育和服务社会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进而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博物馆理论 智慧 服务社会 良性运行 新博物馆学 管理理念
  • 简介:博物要在新世纪迈上新的台阶,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加大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机制.通过科研,推出优秀成果,培育一流人才,打造精品陈列,从而激发博物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博物的地位和影响.

  • 标签: 博物馆 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 精品 激发 优秀
  • 简介:博物艺术具备一切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它也有自身独特的本质和规律。首先在内容方面,博物艺术通过历史遗存的实物和自然标本揭示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描绘出一条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美的历程。博物艺术用静止的立体的画面反映生活(历史的与现代的),虽然它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性格、命运,但它内在的表现对象永远是人——世世代代的历史创造者。即使在自然博物中,观赏者也会由于神秘的大自然被人类所掌握而感到人类的本质力量的伟大,感到美,感到激奋。人,在

  • 标签: 历史遗存 美学特征 历史创造者 美的历程 使人 中国博物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