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女,32岁,1992年6月26日柴油烧伤全身6天入院。查体T38.7℃,R100次/分,P40次/分,BP16/kPa,精神萎靡,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创面分布在面、颈、四肢及躯干,大部创面呈皮革状,可见粗大栓塞之静脉网,后背部创面开始溶痂。诊断:全身柴油烧伤Ⅱ°13%,Ⅲ°66%。化验:RBC3.31

  • 标签: 特重烧伤 柴油烧伤 静脉网 游离植皮术 胃肠减压 面分布
  • 简介:肱骨外髁炎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少数病例治疗无效,临床称顽固性肱骨外髁炎。究其原因多为诊断错误导致治疗失败。本文通过总结5例典型病例,认为顽固性肱骨外髁炎应与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症及肱桡囊炎鉴别。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鉴别诊断 肱桡滑囊炎 神经卡压症 骨外 骨科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积累,分析病因,采用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及时根据患者的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作出早期判断,并做好相应的抢救、护理准备,是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 标签: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选取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控制组采取常规护理,基于此试验组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个组别停止出血及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总满意率等。结果:两个组别停止出血及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总满意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P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满意率
  • 简介:消化道大出血是外科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29%,如何有效地控制出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对75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做一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例病人全部取自我院1985年7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23~62(42.3±8.2)岁。1.2诊断标准根据1978年北京市上消化道大出血座谈会议纪要,本组75例病人全部符合诊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内窥镜检查 术后再出血 消化性溃疡 住院病人 出血部位
  • 简介:人们虽早就知道“是药三分毒”,但对药物应用具有双重性,一是药物效应(即有效性),另一是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即安全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后,该药物对胎儿及哺乳期婴儿影响的认识更是模糊。

  • 标签: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 安全用药 药物应用 对药 药物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模式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研究运用随机数字抽样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4人,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和接受综合细节护理模式两组,并进行组间护理效果差异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护理满意度为85.1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护理满意度为93.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细节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DHS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PFNA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针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治疗效果好,疗效高。

  • 标签: PFNA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建立抗病毒软胶囊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抗病毒软胶囊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黄芩苷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2:58:0.2),色谱柱:ODS柱(200×4.6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绿原酸流动相:乙腈-0.4%磷酸(10:90),色谱柱:ODS柱(200×4.6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7nm。稳定性研究采用加速试验法。结果黄芩苷进样浓度在0.1188~0.7128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绿原酸进样浓度在10.08~50.4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黄芩苷的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0.68%,绿原酸的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1.57%。自制抗病毒软胶囊经过三个月加速实验,黄芩苷和绿原酸相对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PLC法能很好地分离检测抗病毒软胶囊中的黄苓苷和绿原酸,可用于黄苓和金银花原料及制剂的含量测定;自制抗病毒软胶囊的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病毒软胶囊 稳定性 黄芩苷 绿原酸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7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乌梅丸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来评定乌梅丸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乌梅丸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乌梅丸 稳定性 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化药类药物稳定性研究与质量控制策略。药物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包括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化和微生物污染。质量控制策略包括原料药质量控制、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药品流通质量控制和药品使用质量控制。通过制定质量标准、选择供应商、控制生产过程、管理储存条件和运输过程以及提供使用指导,可以有效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化药类药物 稳定性研究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对 COPD 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 2018 年 11 月 ~ 2019 年 11 月间我院收治的 58 例 COP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9 例)和研究组( n=29 例)。对照组 行 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多元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 差异 ( p > 0.05 ) ,护理后均有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 )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显著 高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多元化护理模式应用于 COPD 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不仅对患者 病情 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医患关系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 多元化护理 COPD 生活质量
  • 简介:我厂历年来采用的酸法工艺生产葡萄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用盐酸为催化剂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而水解后的淀粉糖化液其主要精制工序为中和、过滤、脱色.中和是用碱中和酸,并使蛋白质类物质凝聚和沉淀.便于过滤时除去,达到纯净糖液的目的。所以在葡萄糖工业生产中酸和碱对葡萄糖的产率和质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葡萄糖 化学稳定性 工艺生产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在0.9%氯化钠溶液中、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的稳定性.方法:将样品置于冰箱(4~8℃)中储存,按一定时间间隔取样,样品在室温下放置6h后,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同时测pH值以及观察溶液的外观变化,并以样品即刻的状态为对照.结果:20d内样品含量无明显变化;质量浓度为5mg/ml样品存放14d后颜色逐渐变深;质量浓度为40mg/ml样品存放7d后颜色逐渐变深;pH为6.26~6.88.结论:头孢曲松钠与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配伍在7~14d稳定,可为配置中心预配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头孢曲松 高压液相色谱法 药物稳定性
  • 简介:摘 要:药品质量的安全 稳定对临床用药安全及疗效 具有重要影响, 而药品的稳定性数据是药品稳定性的重要体现。稳定性考察为药品生产企业深入了解和研究药品质量,提升药物稳定性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如何科学运用稳定性考察数据十分重要。

  • 标签: 稳定性考察 数据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明确临床使用范围。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酸的含量,检测输液的pH值和澄明度。结果:脉络宁注射液在不同输液和不同条件下存放,其肉桂酸含量和pH值均在合格范围内,输液的澄明度符合要求。结论:脉络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相配伍,在45℃以下,保存6小时质量稳定

  • 标签: HPLC 脉络宁注射液 肉桂酸含量 PH值 澄明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6例,均用西医常规方法。对照治疗组加用温阳强心汤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心电图 心脏微循环 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