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62岁,教师,因突发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2h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h安静中突发头痛,以左颞部为甚,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即来我院就诊,头颅CT示胼胝体高密度片状影延及顶叶.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纵裂池及侧裂池密度增高,中线结构无移位。查体:血压21.3/12kPa,嗜睡状态,唤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但答非所问,烦躁不安,

  • 标签: 胼胝体 脑出血
  • 简介:CJD为Creutzfeldt—Jakobdisease的简称,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由具有感染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protein,PrP)引起。CJD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以进行痴呆、肌阵挛、锥体束征或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大脑海绵状变性、神经细胞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PrPsc阳性。本病预后极差,死亡率100%。临床较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CREUTZFELDT JAKOB病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锥体外系症状 临床表现
  • 简介:患者男,出生后发现头同增大并气促1周入院(2007年3月26日)。患儿足月,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取出.出生体重3.25k,无窒息抢救史,1、3、5minApgar评分均为10分。患儿出生后出现气促,呼吸不规则,烦躁,易激惹,肢体震颤。查体:哭时口角左歪,右面部纹理较左深,头围由出生时34cm进展为36.5cm,前囟由2.5cm×2.5cm进展为6cm×6cm,双上肢肌力稍减低。

  • 标签: JOUBERT综合征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血管痴呆的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认知功能损害提出的背景及其必要,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近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痴呆到血管认知功能损害定义的演变说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这定义的重要,指出寻找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发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确定癫痫病灶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就诊10例发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发作的特点、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完成分期颅内电极埋置.术后8例达到EngleⅠ级缓解,1为Ⅱ级,另外1例术后发作无明显改变.结论非下丘脑病损所致发笑样癫痫发作者若不伴有情感症状出现,病灶多在额叶,并以辅助运动区为常见,伴有情感症状者多定位于颞叶.同时,发笑症状在发作过程的早期或者单独出现者定位很可能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反之,在晚期出现应考虑在左侧大脑半球的定位.

  • 标签: 发笑性发作 癫痫 定位
  • 简介:外伤脑梗塞(post-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PTCI)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多种原因导致这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直接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CT、MRI和脑血管造影来研究外伤脑梗塞的影像学特征和机制.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CT检查 MRI检查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病理机制
  • 简介:发作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EDS)、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于10—20岁发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无性别差异,是继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为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症状 睡眠呼吸障碍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解脱球囊治疗外伤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8例TCCF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可解脱球囊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术后结果显示:1次栓塞成功118例(92.2%);栓塞术后复发10例(7.8%),再次栓塞治疗后达到完全治愈。6例(4.7%)因严重的盗血而闭塞颈内动脉。随访24个月.6例术前失明病人中,好转2例,无变化4例;58例视力下降的病人中,视力恢复正常53例,视力未完全恢复5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可解脱球囊治疗TCCF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 球囊 可解脱性 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精神外科治疗癫痫是我国目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的唯手段.对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癫痫有明显效果.方法口服C-P首剂50mg/日,丙戊酸钠0.2,2次/日给予氟哌啶醇10mg,2次/日肌注.治疗5天后,情绪稳定精神,主动接触,偶有攻击行为,无抽搐发作.会诊认为:(1)癫痫精神分裂样精神病,(2)癫痫所致人格改变(病人在意识清晰下出现伤人,勒索行为,因人格改变不计后果凶狠,残暴,自控能力下降,近2年)在病室内屡发冲动,伤害他患,为避免出现意外建议行外科治疗.外科会诊,认为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经立体定向左侧颞叶切除术,局限性白质切断术.结果外科手术成功,3天后病人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无冲动行为故转回精神科继续治疗,经1个月口服药物治疗后,病人情绪平稳,无冲动伤人行为,主动于他人接触,故出院,回家治疗,随访1年,无抽搐发作,无攻击行为,情绪稳定,未发生意外,疗效显著.结论癫痫是由于大脑细胞异常过度放电,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癫痫精神障碍发作类型很多,此病人有情绪变化,及人格改变,故出现伤人行为,病灶很难发现,大多与大脑优势半球颞叶有关,控制不良可能与杏仁核异常放电有关,此病人经多次脑电及MRI确认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故行左侧颞叶切除术及局限性白质切断术后病情明显得以控制,随访1年,未出现异常改变.可以证明外科治疗伴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是可行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癫痫精神障碍都可以行外科手术.

  • 标签: 精神外科 治疗 难治性癫痫性精神障碍
  • 简介:血管痴呆(VaD)系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痴呆的两项核心要素是:临床痴呆综合征及作为痴呆病因的脑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1.表格的设置应有助于简洁、明了、直观地表达结果。2.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中心,必要时可说明资料的时间、地点。3.表格设计应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4.被研究事物的主要标志,或者说是分组标志,般作为主语;而各类统计指标,般作为谓语。5.阅读表的顺序是左到右,所以主语般排在表的左侧,谓语般排在表的右侧。

  • 标签: 表格书写 结构完整 统计指标
  • 简介:患者女,76岁。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般情况尚可,步人病房。患者体温正常,呼吸207欠/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回答切题,表情稍淡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误诊 2009年 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
  • 简介:脑损伤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外伤、出血性、缺血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对于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脑保护技术和脑神经修复再生两个方面。随着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参与体内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血管新生已成为目前世界医学领域的热点,并取得积极成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发生与脑血管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血管新生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恢复损伤区微循环,达到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修复的统,这可能成为种极具吸引力的治疗模式:血管神经新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新生 血管新生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上肢麻木1周入院.在急诊行颈椎X线检查见颈椎退行改变,头颅CT检查见左侧侧脑室前角处类圆形高密度影.……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