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85名本科护生,使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ConnerDavis韧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6.45±10.30)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心理韧性总分为(61.81±1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能够正确预测专业认同。结论心理韧性是影响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同感 心理韧性
  • 简介:介绍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概述,包括概念、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现状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现状和引起疼痛的常见操作;并分析致痛性操作的影响因素有:胎龄、出生体质量、医疗诊断、住院天数、操作类型等;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性别、健康状态、致痛性操作、是否镇痛、环境等。指出未来应进行我国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管理,尤其是重视疼痛现状描述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影响因素 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脊髓损伤压力应对量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拒绝与否认维度中,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愤怒-敌意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65.2%的变异量;面对维度中,婚姻状况、排便情况及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3.8%的变异量;幻想维度中,迷惑-混乱情绪、病程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2.1%的变异量;依赖与妥协维度中,自理能力、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结果及生育情况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79.6%的变异量;寻求支持维度中,居住地、性别、日常照护、支持利用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7.9%的变异量;合理化维度中,精力-活力情绪、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0.9%的变异量。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运用受个体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以协助患者调整压力应对方式,提高压力应对水平,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力应对 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 简介: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病人的病情趋于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的人数日益增多。重症疾病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医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病人的情况,而忽视了对ICU病人家属的管理。采用何种方法减轻ICU病人家属的精神心理负担以预防严重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是现代医务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 标签: 家属ICU后综合征 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ICU转出病人 家属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中青年冠心病健康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为(130.32±24.24)分,条目均分为(2.57±0.49)分.婚姻状况、病程、维护健康动机、社会支持是影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制订健康教育方案要充分考虑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

  • 标签: 中青年 冠心病 健康行为 健康信念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调查颅内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28例颅内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28例颅内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3.93±1.58)分,具有营养风险者占33.59%.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抑郁程度是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颅内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营养风险的发生,给予颅内肿瘤患者及时、规范、合理的营养支持.

  • 标签: 颅内肿瘤 营养风险 体质指数 抑郁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专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索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调研形成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我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的路径。结果建成了职业化的护理医学基础实训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实习医院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评价较高:2014年后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建设完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纵向知识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平台。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两组,DM组:2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50例;DN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50例。使用比利RS-SCAN鞋垫式足底压力平板式测试系统测试各组研究对象足跟内侧、足跟外侧、足弓、第1~5跖骨头、拇趾、第2~5趾共10个部位的动态压力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患者足底各部位峰值压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组患者足底M2,M3,M5,MF峰值压力与DM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左右足M2,M3,M5峰值压力增高,MF峰值压力降低。结论:相比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足底部分区域的压力异常,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检测足底压力变化,以便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压力 变化
  • 简介:目的评价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卧床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老年卧床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出院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包括成立家庭跟进式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评估患者居住环境及康复辅助用具配备情况、指导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出院3个月两组进行治疗效果、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应用于老年卧床肺炎患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 老年人 卧床 肺炎 依从性
  • 作者: 苗丛胡凤琼杨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紊乱损害了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征,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仍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自1958年首个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应用到临床以来,起搏器治疗发展迅猛。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也在40余年来不断扩大,目前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某些晕厥和严重的心力衰竭。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CR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非药物治疗手段,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可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三腔起搏器在治疗顽固性心衰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目前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护理现状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 简介:目的:了解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的心理体验,进而为护理管理者制定护理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6家三甲医院13名ICU护士,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心理体验:身体约束的动机、身体约束的情感体验、对身体约束的态度。结论:ICU护士对身体约束的负性体验多于正性体验,应尽快制定ICU患者身体约束流程,开拓培训和教育模式,进而降低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 标签: ICU护士 身体约束 身心体验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对阴道冲洗的体验及需求。方法采用访谈法,选取10例住院的阴道冲洗患者进行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主题、进行描述。结果阴道冲洗前,存在多种负性情绪,表现为紧张、害怕、害羞、担心、平静等方面;冲洗中,心理感受呈多样性,如舒适、疼痛、害怕、害羞、水温或备皮不舒服等;冲洗后,存在多种担忧,如感染、性生活、怀孕等问题。需求方面,患者需了解相关阴道冲洗操作知识;认为冲洗过程中周围环境较安全,但清洁卫生情况有待提高;冲洗后,患者在大小便、手术影响、洗澡、感染等方面有疑问。结论医务人员在整个阴道冲洗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状况和需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妇科手术 阴道冲洗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00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康复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部疼痛评分(0.7分±0.8分)低于对照组(1.9分±0.5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24.1分±4.6分)高于对照组(16.4分±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加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理疗康复治疗颈椎病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颈椎周围的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粘连,消除炎症刺激,减轻疼痛,促进颈椎生理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颈椎病 针灸 理疗康复 护理 疼痛 眩晕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未实施CQI管理前(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骨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另抽取本院骨科实施CQI管理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骨创伤患者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CQI管理后,干预组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显著,经分析,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8.3%,对照组仅为85.0%,经分析,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CQI管理模式应用于骨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创伤 疼痛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检索近10年有关艾灸治疗顺铂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文献,总结经穴应用大致分为单穴位灸、穴位配伍灸、多方式联合穴位灸、隔姜灸、雷火灸等灸法;取穴共涉及7条经脉的15个穴位,其中以胃经、任脉、督脉等经脉以及足三里、神阙、中脘、内关等穴位的应用最为广泛。诸经和诸穴共奏温经通络、和胃降逆、温补脾胃的作用以及扶正培本、调和阴阳之功。

  • 标签: 肿瘤 顺铂 迟发性呕吐 艾灸 经穴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光动力联合积极护理干预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3次后的疗效,并记录患者治疗依从性。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结局,并且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护理干预
  • 简介:专科护士培养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均是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专科护士培养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定位、专业方向设置、使用和管理对两者进行探讨,提出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并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专科护士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对在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急诊就医时发生低体温的7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的体温护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综合体温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2、4、6、8、10、12h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12h的pH值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仅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体温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低体温患者复温,提高生理和血气指标的稳定性,对改善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低体温 复温 血气分析 生理指标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科医生、护士对临终病人优逝的认知。[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半结构式开放性访谈提纲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名医护人员优逝认知进行深入访谈,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医护人员的优逝认知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强烈责任与义务感、维持病人希望和信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病人家属的重要作用、病人生命终末阶段医护人员优逝技术实施的两难境地。[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对优逝认知有了很大提高,但优逝技术的应用仍然不成熟,优逝课程培训有待提高。

  • 标签: 优逝 肿瘤科 医生 护士 认知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