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剂量、时间和种类多角度研究家装污染物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探讨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分1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花生油,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微核差异。结果随着家装污染物浓度的增高、染毒时间的延长以及染毒种类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明显增加。结论家装污染物对小鼠的遗传物质有损伤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效应。

  • 标签: 家装污染物 甲醛 氯化铅 微核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14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脑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和脑损伤部位与发生癫痫的关系,研究癫痫与脑电图检查情况的关系。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9.27%)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01%);重型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5.06%)明显高于轻型损伤(2.67%);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1.11%);外伤性癫痫脑电图检查首次异常率为83.10%。经两年正规抗癫痫治疗,基本可完全控制。结论脑外伤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型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可降低发病率,提高疗效。

  • 标签: 颅脑外伤 继发性癫痫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氨酸去乙酰化酶。SIRT1作用于炎症反应、胰岛素通路等而在代谢途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SIRT1与改善脂肪细胞炎症密切相关。研究SIRT1与脂肪组织炎症的关系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提供新靶点。

  • 标签: SIRT1 脂肪细胞 炎症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的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以上,亚洲占其中的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的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的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临床应用丙泊酚实践研究分析,结合诸多学者研究结论探讨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显示VEGF-C在肺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VEGF-C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因子在肿瘤,特别是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VEGF- C 肺癌 作用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改变,肝癌患病率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当前临床肝癌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受治疗副作用、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患者会承受较大痛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往往欠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及预后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包括中药提取物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 标签: 中药提取物 肝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仙人掌联合用药在有机磷中毒过程中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家兔进行肝素化后,测其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有机磷农药灌胃,使胆碱酯酶活性为正常的50%以下,用仙人掌及其联合用药的方法解救,再测量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仙人掌单独使用可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家兔胆碱酯酶活性恢复,作用接近于解磷定,但恢复速度慢。

  • 标签: 仙人掌 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常见的难愈创面都有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几种常见的难愈创面有糖尿病足溃疡、失神经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大面积深度烧伤、电击伤创面以及高原、海域等环境中发生的创面等。这些常因致伤因素、发生部位解剖学特点、自身或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全身病变,一旦局部受创,其炎细胞、组织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等的网络调控失调,细胞迁移、增殖、上皮再生或者血管生成等系列创面修复机制发生障碍,致使创面难以愈合。

  • 标签: 难愈创面 发生原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根据细菌耐药的研究成果,制订新的抗生素应用指导意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3月组建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机制,调整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对策,包括做好病原学的诊断、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合理联合用药。结果2016年,住院部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71.5%、38.5%、2.4%、5.6%,低于2015年5.2%、78.5%、42.1%、3.1%、8.1%,2016年病原学检查率58.1%高于2015年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管理对策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水平,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

  • 标签: 细菌耐药 耐药机制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钩吻重度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查询有关钩吻中毒临床的研究成果以及参考文献,对钩吻中毒下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进展进行详细归纳为总结。结果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系统受侵犯、消化系统性能减弱、呼吸循环系统不规则为主、这一点与钩吻中毒的发病机制相互对应。现阶段,有关钩吻中毒的诊疗方法多以清除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液净化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为主。结论临床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钩吻中毒临床表现的熟悉度,及时作出正确的判定,并研究患者发病机制,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预后。

  • 标签: 钩吻中毒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疗 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较为多发,临床调查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不良、遗传等因素都会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病率,而目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疗,下文将详细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探究。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源性肺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采用醋酸刺激制备GU模型后,大鼠灌胃给KYS,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模型组与剂量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或活性,研究溃疡散(KY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对婴幼儿血管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于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够彻底。为了更有效彻底的治疗该疾病,有必要开发研究新的血管瘤动物模型,以期阐明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确切机制,为血管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新思路。本文回顾分析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婴幼儿 血管瘤 发病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以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和降血脂药临床用药数据为基础,提取并分析降血脂中药数据,结合文献调研方法,将降血脂中药分为五类,研究降血脂中药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降血脂中药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降血脂中药的不良反应症状相对西药轻微且发生率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降血脂 中药 不良反应 作用机制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简称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本文对COPD的发病机制及疗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COPD的认识,有效防治COPD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对策。

  • 标签: COPD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抑郁的临床效果及研究其作为D2和D3受体激动剂对帕金森抑郁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溴隐亭)和观察组两组(A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B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罗匹尼罗),对这三组患者在对抗帕金森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予以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症经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和溴隐亭治疗后,帕金森综合症的运动性方面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而在非运动方面普拉克索和罗匹尼罗的联合治疗对于帕金森抑郁的治疗程度获得有效控制。

  • 标签: 左旋多巴 普拉克索 罗匹尼罗 溴隐亭 联合治疗 帕金森病 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属于常见的皮肤疾病。引致原因较为复杂,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依旧存在争议。当前关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探究。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相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