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为临床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6年本院初诊与复诊患者痰涂片查结核菌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与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6年共有痰检患者1726人次。其中初诊患者666人次,涂阳128例,阳性率19.2%,复诊患者1060人次,涂阳14例,阳性率1.3%。结论提高检验技术完善监测系统,加强防治结核病知识教育,对患者管理,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结核病 发病情况 调查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切除结扎肋间臂神经34例。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中异常率为11.76%;而在切除结扎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中异常率为76.47%。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上臂内侧感觉麻木的出现率和程度都减轻,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血液报废原因。方法从Shinow9.0软件系统收集2011-2014年本站报废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检验类报废率以ALT增高明显,占采血量的3.0%,物理类报废以脂肪血报废率居高,占采血量的7.93%。结论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途径是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健康体检征询工作,严格操作规程,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血液报废 原因 分类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疫情分析并监测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探索综合医院传染病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为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医院2006年~2012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并对其分析统计。结果该院共报告法定12142例传染病;0例甲类传染病报告、6226例乙类传染病、4243例丙类传染病、1670例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的发病数和病种均是逐年上升后,再逐年下降;乙类传染病占网络直报总数的70.68%,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有乙肝、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淋病等,这6种传染病一直排在报告的前6位。结论在医院预防传染病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的分析,还要适时对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 标签: 基层医院 传染病疫情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不同职业、性别无偿献血者献血初筛过程ALT、HBsAg、TP项目不合格率差异性,分析从低危人群招募献血者的意义。方法通过收集2015—2017年度128782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初筛ALT、HBsAg、TP三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职业群体、性别间的差异性。结果学生、军人在ALT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军人在HBsAg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教师、军人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公务员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相比有差异(0.01<P<0.05)。男、女性别在ALT、TP上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应注意从低危人群中进行招募,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等群体中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较高。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职业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强生(VITROS)干化学法对检测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红素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用强生(VITROS)干化学法对25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标本进行胆红素测定并比较。结果术前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Bu)、未接合胆红素(Bc)明显高于术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胆红素(Bδ)两组比较变化不大。结论V1TROS干化学法的TBil和BuBc测定干测试片,使对Bδ的检测成为可能,为诊断和治疗肝胆疾病提供更为详细的参考指标。

  • 标签: VITROS干化学法 肝胆疾病 胆红素
  • 简介:摘要夏季是腹泻高发期,临床腹泻病因复杂。根据七月份的统计,感染性腹泻患者不到总数三分之一,而临床腹泻患者绝大部分包括非感染性腹泻患者均采用了抗生素治疗,是典型的抗生素滥用,其危害应引起关注。

  • 标签: 腹泻 IBS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76例病案资料进行抽检,共检验出5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对5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病案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共有57例,占比32.4%;不合理用药因素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以及用药剂量过大;四种不合理用药因素均与不良反应发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合理控制给药时间、给药滴速、药物浓度与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分类和病种的构成及顺位,疾病分类按ICD-10分类标准。结果五年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前十位共有14917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78.90%;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始终位居于前三位,循环系统疾病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恶性肿瘤、顺产、脑血管病、良性肿瘤是我院收治病人较多的病种,且其住院病人数显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前十位疾病为重点),在保证覆盖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设置和扩大相关专科,提高医疗技术力量及各层次医务人员合理配置,给就医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进我院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分类构成 病种 位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2009年—2011年平顶山市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疾病的变换趋势,进而为临床的防治做好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9-2011年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确诊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通过CDC疫情年报表来做出整理和分析1。结果在2009年—2011年期间,总计有50000例患者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而且年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此外在所有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要数乙肝的发病率最高,人数为40000,所占比例为80%。结论在危害平顶山市群众的所有疾病中,最为严重的要数病毒性肝炎,因此必须加强对平顶山市的疫情监测以及监督该地区的食品和饮水问题,此外还必须对该地方市民进行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几率。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病学特征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观察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卧床休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随后接受前列腺素E110ug治疗,每天1次,总疗程为14天的临床试验。用积分法判断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综合评价前列腺素E1在治疗冠心病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慌、胸闷、胸痛及水肿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结论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减轻心慌、胸闷、胸痛及水肿症状,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猝死的危险性,而且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腺素 E1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壶腹周围肿瘤患者行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而探讨腔镜技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疗效性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文献刷选和提取数据之后,利用RevMan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疗效指标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P<0.05)较长,术后出血发生率(P<0.05)较高,但术中出血量(P<0.05)较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P=0.001)较低,术后住院时间(P<0.05)较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壶腹部肿瘤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故仍需大量临床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系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分布,指导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预防和疾病治疗工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所有门诊病人,对门诊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7年12月总就诊人次102874人次,男性总就诊人次44547人次,女性总就诊人次58327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就诊人群的79.03%;门诊病人排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41.36%,糖尿病21.81%,心脏病10.7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男性病人的管理;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主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管理的重点。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常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三项PT、APTT、FIB测定结果影响的合理统计学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四种统计学方法对凝血三项PT、APTT、FIB采血后2小时与采血后4小时、6小时及8小时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合理的符合临床实际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两种统计学方法时,采血后4h、6h及8h与采血后2h凝血三项测定结果比较,FIB及APTT在6h、8h和PT及APTT在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成组t检验时以上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与临床实际不符;而采用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的统计方法能比较全面的综合统计学方法和临床实际,所得的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符。结论对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所用的统计学方法中,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三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均不适用,应采用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的统计方法才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检测时间 凝血三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方法运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存统计学教学模式,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作出相应调整,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 标签: 预防医学 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方法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中儿童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对2011年—2013年我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儿童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总食源性疾病的百分率为97.5%,高发季节为第4季度;伤寒、细菌性痢疾占总食源性疾病的0.13%、0.93%,高发季节均为第3季度。结论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季节性发病明显,健康指导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起到预防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