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心性肥胖也成为向心性肥胖,是肥胖的一种类型,与普通肥胖患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脂肪沉积方式不同,中心性肥胖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方式是以心脏以及腹部为中心发展。患者腹部脂肪明显堆积,四肢发胖的现象不明显,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消瘦的情况,与普通肥胖患者在身材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中心性肥胖危害较大,不仅容易引发血脂紊乱、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而且还会对患者心脏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健康体检人群中年男性,分析中心性肥胖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 标签: 心脏结构 中年男性 中心性肥胖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苍白球/壳核T1WI信号强度(G/P)比值、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256例足月重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进行评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组各201例、46例、9例,另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检测并计算4组新生儿的G/P比值,同时测定血清B/A比值,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无症状/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的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新生儿B/A比值水平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核磁G/P比值、血清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并且核磁G/P比值比血清B/A比值在中重度胆红素脑损伤患儿中能更准确的反映脑损伤程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内携带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细菌群,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总是和宿主保持动态平衡,但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人体功能紊乱。本文讲述了人类肠道菌群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 标签: 肠道菌群 生理功能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我院血液科收治的采用BD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的初诊及复发MM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复发患者收集其初诊时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期,对不同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应用BD方案治疗后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疾病分型(IgG、IgA、轻链型)、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轻链型病患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IgG型和IgA型;ISSⅡ、Ⅲ期病患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ISSⅠ期;D-二聚体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病患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低于低水平组,P

  • 标签: D-二聚体 多发性骨髓瘤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菌群构成的变化与疗效关系。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收治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用药8周后对患者开展胃镜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愈合组(58例)和愈合不良组(22例)。以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估患者病情症状。结果: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组GERDQ评分为(6.12±1.28)分,愈合不良组GERDQ评分为(7.95±1.34)分,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5.637,P=0.001)。经过调查对比发现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在双歧杆菌属、螺杆菌属分布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菌群构成变化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通过增加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反流性食管炎 后食管 黏膜菌群 构成 变化 疗效关系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4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患者,共44例)和观察组(预后不良的患者,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PCT、CRP和D-D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D-D的最大值及PCT、CRP最大值和初始值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PCT、CRP和D-D上升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和D-D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重症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与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关系。方法:取至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时间段内,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COPD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Ⅰ-Ⅳ级各分为16例、22例、27例、13例,均测定所有COPD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分析一氧化氮水平与COPD患者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气指标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一氧化氮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I级-Ⅳ级,一氧化氮水平逐渐升高(P<0.05);COPD患者一氧化氮水平与肺功能、血气指标有着负性关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着正向关联(P<0.05)。结论:COPD患者一氧化氮检测水平与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监测COPD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可助力医师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COPD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病情严重程度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型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MP-1,TIMP-1)的表达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共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取所有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患者MMP-9和TIMP-1水平,分析MMP-9和TIMP-1表达水平与阻塞性肺气肿的关系。结果治疗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血清MMP-9和TIMP-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早期组与进展组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检测比较差异显著,且早期组明显低于进展组(P<0.05)。结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MMP-9和TIMP-1表达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且随病程加重而升高,MMP-9和TIMP-1可作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程评估的参考指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阻塞性肺气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型抑制因子-1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接受血清尿酸检查和超声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不稳定斑块面积,同时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和脑梗死(10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区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面积相应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骨盆环力学结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剂,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结束后7天及停药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3.6 %,对照组复发率为 2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有助于降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 提高远期疗效,可能与疏通冲任二脉经络,加强带脉的约束,恢复肌力有关。

  • 标签: 针刺疗法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矫治牙龈炎患者接受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情况,评估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菌斑菌群组成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固定矫治牙龈炎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划分2组,即接受生理盐水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与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复方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患者菌斑菌群结构的实际变动。结果:治疗之后,复方治疗组人员牙龈指标、菌斑指标与龈沟出血指标依次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d,观察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级眼睑水肿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体位干预结合结构化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其舒适度,促进眼压、眼睑水肿情况改善。

  • 标签: 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 结构化心理疏导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s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生育指数(EFI)的关系及联合预测EMT性不孕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青光眼疾病诊断中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60例青光眼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就诊时间为2012年10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根据患者的视野程度分成三组,包括晚期、中期、早期,每组各20例。选取于同时间在医院中做健康体检的20名人员,纳入到对照组。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方法对所有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晚期、中期和早期RMS、RNFL、MD、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潜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疾病检查中使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法,为疾病早期诊断起到了辅助作用,展现出了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推荐在临床诊断中大力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RMS RNFL MD 平均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