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未来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探讨未来人工智能所能发挥的作用。结果 从处方审核、排药贴签、自动调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结论 人工智能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能加强中心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院药学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cAVM)发病率较低,是在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但可能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残障或死亡可能的疾病。虽然血管畸形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脑血管畸形是其中最严重的。对于 cAV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目前,较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其中,先天性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文献,对 cAVM发病机制的先天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发病机制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血栓形成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行CV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52%、26.19%,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C血栓形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预防血栓,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探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加强分析其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次实验开展过程中,就以2018年10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危重且常规穿刺困难的68例患者在急诊抢救中进行了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对前评估、术中配合、术中及后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68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成功后导管均通畅,保证了危重患者急需给药、静脉补液及输血,为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赢得抢救时机。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是急诊科抢救危重患者和急需静脉输液、输血而静脉穿刺困难者较为理想的输液途径,对紧急抢救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外静脉 留置针 急诊科 抢救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对 肿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给予 出院护理指导的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 60 例本院收治的 肿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 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5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我院采取 随机数字表法 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参 照组 30 例、实验组 30 例。参 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出院护理指导,比对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 结果:参 照组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显著 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 肿 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 患者进行 出院护理指导能使患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临床疗效极佳 ,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 推广。

  • 标签: 出院护理指导 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输液护理运用在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4月在校医院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 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方案,试验予以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穿刺疼痛度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患者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给予个性化输液护理进行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程度,同时,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个性化输液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我院 3例骨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在进行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注射,中药内服加消炎散外敷联合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能有效降低治疗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症状,且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消炎散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收治 58例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方法)和对照组(未采用静脉补液治疗方法),每组均为 2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羊水池深度和羊水指数以及围生儿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以及宫内窘迫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的最大羊水池深度和羊水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羊水池深度和羊水指数均由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以及宫内窘迫等围生儿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未能显著增加羊水量,因此需结合动态观察。

  • 标签: 静脉补液治疗 妊娠晚期 临界性羊水过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寻找 CT-SIM增强定位扫描的最佳时相。方法 本文以盆腔病变部位为例,选取我科 2017年 12月 -2018年 3月期间收治的 48例盆腔病变部位的患者,分为两组: A组采用髂外静脉 CT值监测激发扫描 26例, B组采用髂外动脉经验值延迟激发扫描 22例,测量对比两组患者 CT-SIM定位增强图像髂外动、静脉的平均 CT值。结果 A组采用髂外静脉 CT值监测激发扫描的患者的增强断层图像髂外动脉、静脉的平均 CT值 157±8.7HU高于 B组的平均 CT值 128士 8.4HU( P< 0.05)。结论 采用靶静脉 CT值监测对放疗靶区的勾画及动、静脉双期显影和病变部位强化有更加准确,更加个体化、量化的优势。

  • 标签: 静脉 CT值 监测 定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使用外周留置针泵入胺碘酮的52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 例和护理干预组26 例。由于胺碘酮使用中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高泵入时间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一位患者发生静脉炎可能不是一个部位,静脉炎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此次研究的对象跟以往的研究有所区别。统计使用独立留置针泵入胺碘酮组拔静脉炎发生情况。输液泵输液器留置针型号一致。结果 护理干预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 ,P=0.003 ),并且干预组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制定规范流程,对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有显著效果,对患者配合治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其他血管刺激性用药也有借鉴作用,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胺碘酮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30例为 PICC静脉;观察组 30例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比两种护理方式患者并发症率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时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 化疗 并发症 红肿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静疗护理在静脉治疗护理 SOP 实施前后的运用。 方法 : 选取我院实行静脉治疗护理的患者 1000 例进行静疗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中出现问题,使用输液工具的情况。 结果 : 在实施后出现导管维护错误,辅料固定以及维护错误,穿刺部位选择错误,输液并发症,输液工具的问题的情况小于实施前,差别较大 ( P<0.05 )。实施后使用 钢针输液的患者人数高于实施后,差别较大 ( P<0.05 )。在实施后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高于实施前,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静脉治疗的患者使用静疗护理,有利于减少导管维护错误,辅料固定以及维护错误,穿刺部位选择错误,输液并发症,输液工具的问题,提高输液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静疗护理 静脉治疗 SO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 100例我院 2016年 7月 -2019年 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住院 50例患者采取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对策,住院期间预防性护理组住院 50例患者实施住院期间预防性护理。分析总的卧床时间、总的住院时间、使用抗凝药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预防性护理组凝血功能、总的卧床时间、总的住院时间、使用抗凝药的时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 P< 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住院期间预防性护理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减少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和用药时间。

  • 标签: 预防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从中抽选出 80例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4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接诊至溶栓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性: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值< 0.05。救治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比较: P< 0.05。 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红外血管成像仪 可视化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静脉溶栓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