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环球舞蹈动态★ 被称为舞蹈编导史活字典的弗雷德里克·富兰克林,去年已届81岁高龄,但至今仍活跃在舞坛。去年9月,他复排的《葛蓓莉娅》由塔尔萨芭蕾舞团搬上舞台。富兰克林这次复排的《葛蓓莉娅》基于尼古拉·谢尔盖也夫的版本;1938年他在俄国蒙特卡洛芭蕾舞...

  • 标签: 芭蕾舞团 舞蹈事业 澳大利亚 艺术指导 芭蕾舞剧院 作品
  • 简介:潮汕英歌以豪放粗犷、威猛刚健的特色而引人注目,我们在采风中均强烈地感受到英歌舞强劲、刚猛的力量。特别是舞者挥棒猛击而发生的声响与舞者的呼喊混织一起,加上震天的鼓,沉实的螺号,真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之气势。因此,英歌表演从总体上看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力量性,二是流动性。在英歌舞者的表演中,无论是跑动或是静止,节奏快或慢,其动态都令人深深地感到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从身体各部进发出来,形如蛟龙闹海,猛虎下山。另外,所谓静止,多是指原地的舞段而言,即便是极个别的造型也必辅以棍花的旋动。

  • 标签: 英歌舞 结构 力量性 舞者 表演 静止
  • 简介:中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邃,表演形式多样,展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和而不同”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面对如此纷繁多彩的民间舞蹈,我们怎样划分文化类型,用什么方法“探赜索隐”进行文化研究,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的方法论等,历来是舞蹈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关于文化类型的划分,笔者在本院《学报》2005年第4期已有论述,本文就建立中国特色方法论的问题,提出以动态形象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动态切入法”,供舞蹈文化研究者作为参考。

  • 标签: 民间舞蹈文化 “动态切入法” 综合性 方法论 动态形象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理论层面论述了《绿腰》的舞蹈审美和风格,归结为"柔美淡雅之态"、"圆润纷繁之姿"、"轻盈回旋之势"三个特点,并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动态提炼上来,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对唐代软舞之一《绿腰》的动态特征进行创造性的整理,提出了"盘旋"为特点的低中心单腿转、"含"、"腆"、"移"、"靠"、"挑"、"弯"、"旋拧"相生的身体动态、"流"、"回"、"放"、"旋"的线性流动的动态创造要点,以期对唐代舞蹈的审美研究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 标签: 《绿腰》 审美 唐代舞蹈
  • 简介:云南香格里拉尼西情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以“沟通情意、恋爱相会”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以尼西情舞的动态研究为切入点,从香格里拉尼西乡的历史人文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间风俗等方面出发,揭示尼西情舞动态形成的“源”。

  • 标签: 云南香格里拉 尼西情舞 动态研究
  • 简介: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最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从这一点来说,在整个的舞蹈创造活动中,演员的表演水平,对一部作品的成败,也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舞蹈表演 舞美设计 表演水平 舞蹈演员 舞台形象 作曲
  • 简介:因求知、创作所需.在我当演员时.就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听过中国舞蹈史系列讲座(孙景琛、董锡玖、王克芬等分别授课)。此后.文化艺术出版社以讲稿为基础——以断代史为基本构架.分册出版了中国舞蹈史。它成为我经常学习、翻阅的书籍.那时.对研究舞蹈史之艰辛还只是“局外人”的体会。

  • 标签: 《中国舞蹈发展史》 修订本 治学精神 王克芬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