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长期陪护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精神科患者所需的300名长期陪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对应问答方式,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入选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明确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性给予护理对策,并对比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评分变化。结果高紧张职业环境、高危险护理内容、高责任感及社会因素是影响精神科患者长期陪护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护理人员经过对应的护理干预,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经过护理措施后护理人员自身焦虑、抑郁以及症状自评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紧张职业环境、高危险护理内容、高责任感及社会因素是影响精神科患者长期陪护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精神科患者长期陪护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处于高水平,需给予对应护理措施予以干预。

  • 标签: 护士 心理健康 护理对策
  • 作者: 漆洪波 陈敦金 冯玲 邹丽 李家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112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51015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 430071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流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一旦出现疑似和确诊的孕产妇,分娩则是妇产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把控分娩时机、剖宫产术指征;如何准备分娩房间,做好分娩期感染的防护;如何选择麻醉方式;如何做好早期新生儿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妇产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经过征求多位武汉市的、在一线处理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产科专家的意见,依据武汉的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对全国产科医护人员处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代谢性疾病(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从发病率来看IMD属于罕见病,虽单一病种发生率均较低,但作为一类疾病的群体患病率较高。迄今发现的IMD疾病有700多种,并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由于IMD受累基因多,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对IMD的准确诊断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就IMD发生的分子基础、疾病诊断思路、检测手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代谢缺陷 先天性 分子诊断技术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12月从北京市顺义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幼儿园,将其管辖的所有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 391例,其中存在至少1种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1 432例(59.9%)。最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为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48.8%),然后依次为进食位置不固定(14.0%)、挑食(13.0%)、进食时间过长(11.2%)、零食过多(9.0%)、汤泡饭(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主要看护人、家长对儿童进食的态度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28,95%CI:0.431~0.647)、家庭年收入高(OR=0.656,95%CI:0.473~0.909)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护(OR=1.366,95%CI:1.151~1.622)、靠哄骗/强制引导儿童进食的态度(OR=1.581,95%CI:1.284~1.947)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应重视对儿童家庭尤其是低年收入、低文化程度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看护家庭的干预指导,以降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 标签: 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 流行病学 家庭特征
  • 作者: 蔡俊超 朱兰 陈刚 张雷 Qing Xin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苏州才博(移植)医学研究所 21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上海 200433,Hematopatholog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 简介:摘要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作用可以持续1~3年或更长。由于B细胞大量存在于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其远期效应依赖于对这些淋巴组织中CD20+细胞的杀伤。2.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问题:利妥昔单抗最早被引入移植临床时,使用的剂量参照了其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时的剂量(375 mg/m2或更高),而这个剂量对于绝大多数接受维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者而言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3.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使用时的时间点问题:由于其B细胞清除的长效性,当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对于高危受者可能发生AMR的预防性诱导治疗的措施时,一旦有了确定的移植供体,利妥昔单抗建议在移植前1~2周或更早使用,这种提前清除B细胞的治疗可以避免受者在接触移植物时体内仍有大量的B细胞而被移植物中异体抗原激活并发育成浆细胞。4.利妥昔单抗和血液净化联合使用时的次序问题:血液净化,如血浆置换/双重滤过等可以清除血浆中可溶性成分和大分子物质,包括利妥昔单抗等药物。两种治疗联合使用时,建议血浆清除在前、利妥昔单抗在后;或者在利妥昔单抗使用后至少等1~2个半衰期(2~4周)再进行血浆置换/血浆清除,以期发挥利妥昔单抗最大的B细胞清除效果。

  • 标签: 器官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预防 治疗 利妥昔单抗 血浆置换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培育医学教育质量文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参加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实际经验与相关调查,依据有关资料,解析我国某些医学院校因教育质量文化欠缺而存在的教学漏洞,探讨如何激发医学院校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并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提出培育医学教育质量文化的对策。

  • 标签: 医学教育 质量文化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尸体解剖是医学(尤其解剖学和病理学等)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从1982年开始承担复旦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的工作,该接收站是上海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接受站之一。我们在这37年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升水平。目前,我们的尸检工作在医学教学、医师培养和临床医师技能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进行梳理,搭建和确立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关键问题清单,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首先,根据WHO指南制订流程定义循证指南,对符合该定义的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其次,结合循证指南的制订流程,形成初步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问卷;最后,邀请临床、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等多领域专家,通过Delphi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结果Delphi专家论证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权威程度较高;问卷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满分比均>75%,变异系数<0.3。经论证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分为流行病学问题、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实施相关情况、专家组成员选择6个维度共计20个详细条目,基本涵盖了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本研究所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可指导未来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工作,同时,该框架也可为其他癌症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筛查 指南 Delphi法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二级综合性医院医疗联合体运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更为高效地运行。申请加大政策支持,医联体内医保联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联体的资源共享;增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出分工协作作用;加强医联体内部建设。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医联体运行质量。

  • 标签: 医院,综合 医院管理 卫生保健联合体 问题解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医学院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课程数量难以满足学分制需求、教学管理尚难适应学分制改革、学生选课缺乏指导和受到课程资源限制等问题。提出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推进校际学分互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业导师制和构建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学分制模式等建议。

  • 标签: 医学院校 学分制 现状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1983年至2017年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探究了目前存在的评价对象分层不具体、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指标欠客观等问题,并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发,提出评价主体应适当调整、评价对象应具有针对性、评价内容应全面具体、评价指标应客观规范、评价方法应与时俱进等建议。

  • 标签: 临床医学 研究生 质量评价 现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64名学生,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组(32人),另一组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组(32人)。学期结束后由第三方机构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及阅片能力考核;通过SPSS 20.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组在理论测试中问答题及总成绩得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13.71±2.16)vs.(11.50±2.59),P=0.002;(79.88±4.70)vs.(74.29±5.16),P=0.000 3];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组学生的阅片能力平均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87.92±8.46)vs.(80.83±6.86),P=0.003]。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较传统教学具有优势,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阅片思维能力。

  • 标签: 研讨式教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最近,高级别医学证据显示腹腔镜手术会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国外指南将开腹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手术途径,强调慎用腹腔镜技术。对此,我国广大妇科肿瘤专家给予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尊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坦然接受腹腔镜手术影响患者预后这一事实,并积极应对,深入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改进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无瘤操作、严格手术指征、增进医患沟通以及加强医师培训等方面。目前,国内多项重新评价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期待腹腔镜微创技术未来能获得更好发展,继续助力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班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 标签: 问题导向 护理 床旁交接班
  • 简介:摘要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作者结合在某市开展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践经验,从数据质量、指标导向、权重计算以及计分方法等方面,指出当前影响绩效考核工作有效实施的瓶颈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控制绩效考核指标的数据质量、辩证看待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性、科学分配绩效指标权重、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计分方法等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公立 绩效考核 数据质量 指标导向 指标权重 计分方法
  • 作者: 沈曙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务处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本文就2019年12月以来发生在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腔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与思考,以期对口腔医疗行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帮助和指导。

  • 标签: 责任,法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法定职责 科学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9年1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诊治、年龄≤25岁且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0例极年轻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生育问题和结果量表(FI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肿瘤因素与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极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50例极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6例患者与其主管医师在确诊后/治疗前未沟通生育相关问题,仅有14例患者在确诊后/治疗前沟通过;28例患者表示乳腺癌治疗后仍有生育愿望;1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妊娠,占全部患者的22%(11/50),其中,有6例患者在未咨询医师的情况下,自行选择人工流产,其余5例患者均足月妊娠,新生儿健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诊前生育状态是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OR=0.250, 95%CI: 0.070~0.897, P=0.033;多因素分析:OR=0.270,95%CI:0.048~0.901,P=0.035)。50例患者中共有9例(18%)患者复发或转移,其中,7例(14%)患者死亡,原因与乳腺癌直接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极年轻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影响因素(χ2=8.857、6.928,P=0.003、0.008),病理类型是患者DFS的影响因素(χ2=4.824,P=0.028),但不是OS的影响因素(χ2=3.339,P=0.0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3.121,95%CI:1.385~124.348,P=0.02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与诊断延迟时间≤3个月组比较,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P=0.025),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311)。结论治疗前未生育的患者对生育相关问题关注度高。诊断延迟可能导致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变差,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育力 生存分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