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二维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了江西省4~6月24站季度雨量场,并以前期海温、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为因子,预报前4项展开系数,再反演为4~6月季度雨量场.3种预报因子预报的符号评分结果显示,SST和SLP预报效果尚好且较500hPa稳定,也表明了单一因子预报可能的不稳定性.

  • 标签: 季度雨量 多项式展开 分布预报
  • 简介:在日常观测中,遥测雨量计换纸,调节笔位是每天必做的一道程序。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用拧动笔位调整旋钮或按动微调按钮,使自记笔尖调至“0”线或使其上升至某一位置便就可以了。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用笔位调整旋钮与用微调按钮来调节自记笔位,两种记录有一定的差值。

  • 标签: 遥测雨量计 调整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中值 按钮 微调
  • 简介:利用2011—2013年汛期海河流域逐时降水量资料,将国家常规气象站与区域加密站进行分拣合成,通过面雨量离差系数和面雨量比值系数、点面关系综合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站网密度对海河流域各水系面雨量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站网密度是影响面雨量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对不同地形面雨量分析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地貌水系以地形分布和降水分布差异尤为明显的滦河水系影响最大,站网密度较低的常规站对面雨量估计比高站网密度的合成站平均偏高2.5mm,12%误差超过5.0mm;其次山区永定河水系低站网密度常规站对面雨量估计平均偏高1.5mm,相对误差达80.3%,尤其局地性短时强降水时,面雨量分析误差高达10倍以上;此外,混合地貌水系北三河和南运河站网密度对面雨量影响程度略低于滦河水系,平原区徒骇马颊河及混合地貌中地形差异较小的大清河和子牙河影响较小。

  • 标签: 面雨量离差系数 点面关系 泰森多边形 站网密度
  • 简介:对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出现的雨量偏大或偏小、无雨量显示或雨量时有时无两例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给出修理排除方法。介绍了对雨量传感器的硬件维护、错误数据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雨量 故障分析 排除
  • 简介: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概况以及面雨量计算方法,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具体的流域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洪涝 指数 预报
  • 简介: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洪涝 指数 预报
  • 简介:渭南气象站是一般站,2005年进入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2a多来发现雨量观测中有异常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记录处理方法,确保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记录处理 异常现象 观测 雨量 降水记录
  • 简介:应用单站月雨量资料对EOF迭代预报法进行数值试验,并对其作了适当的改进.结果表明:EOF迭代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通过改进后,它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初始值和截断阶数选取的人为性,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前期要素的相关信息,使其统计意义更加清晰,预报结果更加客观.

  • 标签: EOF 月雨量 数值试验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山东省2014—2016年31站次小时降水量超过80mm强降水天气的分钟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强度、Z-R关系、单体风暴参数特征和形态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较高的K指数和较低的抬升指数(LI),同时低层比湿在13g·kg~(-1)以上时易发生小时极端强降水;强降水单体演变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或移动缓慢特征,具有"列车效应"特征的有15次,移动缓慢的有8次,同时具有两种特征的有8次,降水持续时间基本在57~58min,5min和6min最大降水量均在15mm和17mm左右;用6min最大降水量平均值17.3mm作为强降水雨强,所对应站点低空反射率因子平均值为50.3dBZ,Z-R关系近似于Z=200R1.22;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基本为50~59dBZ,液态累积含水量(VIL)基本为15~40kg·m~(-2),强回波中心高度基本在0℃层高度以下,风暴单体顶高8km以上,回波顶高11km以上,重心较低,降水强度大,适用于Z=200R~(1.22)关系进行降水强度估测。

  • 标签: 强降雨 Z-R关系 单体演变
  • 简介:前言面雨量是在一定面积上或流域内的平均降水量,是水文气象中一个重要的参考量。作为水文模式的初值,面雨量估算值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水库流量以及洪水预测的准确性,还关系到流域内水库的设计与计划、水资源平衡分析、地下水补给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气候状况估计等等。目前有关面雨量图的绘制通常除了手工绘制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面雨量图的绘制更为简单快捷,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插值方法的不同,面雨量图的绘制结果也千差万别。

  • 标签: 插值方法 雨量图 应用 水资源平衡分析 城市排水系统 水库流量
  • 简介:以豫西山区无水文资料的典型小流域洛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洛河流域及周边自动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资料、1∶50000数字高程模型及地表水力糙度等数据,采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2010年7月24日暴雨诱发山洪过程进行模拟,将实地考察与模拟获得的淹没水深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模型验证,并通过雨量情景设定方法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雨量情景设定方法可以作为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洛河上游地区的熬家村、渠首闸和碾子沟3个预警点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下淹没水深与4h面雨量的关系,根据4个风险等级的淹没水深判别条件,推算了流域内3个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在同一风险等级下确定的致灾临界面雨量相差较小,但均以"前少后多"分配方式确定的阈值最高;各预警点之间,以碾子沟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最小,因此可将碾子沟预警点面雨量阈值作为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山洪的预警指标。

  • 标签: 暴雨山洪 临界面雨量 FloodArea模型
  • 简介:文章以内蒙古西部乌苏图勒河流域为范例,利用该流域2013—2014年逐小时降水和洪涝灾情资料,以及流域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多源下垫面信息,构建了乌苏图勒河流域的径流—淹没模拟模型,并通过致灾过程的反演,建立了该流域不同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有一定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的动态临界面雨量方程。该方法的建立,对乌苏图勒河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水文资料缺乏的流域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指标提供一种参考。

  • 标签: 中小流域 山洪风险预警 径流—淹没模型 动态临界面雨量
  • 简介:为了对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的测量性能进行评估,利用PMCS、激光雨滴谱仪(OTT)和雨量计(Gauge)在南京地区进行了降水对比观测实验,通过分析各仪器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研究了PMCS和OTT在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的尺度谱及其谱参数测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PMCS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较OTT小,但更接近于Gauge所测得标准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3种仪器降水强度结果的相关性均在0.96以上。PMCS测得的谱均值、谱方差、雷达回波强度均小于OTT所测得结果,数密度均大于OTT所测得结果,两者所测得谱参数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降水强度范围内,PMCS和OTT所测得的雨滴尺度谱分布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雨滴大尺度段,PMCS测得的雨滴数较OTT偏少,PMCS和OTT对于雨滴的捕获性能随着降水强度增加而增强,并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

  • 标签: 降水 观测仪器 尺度谱 谱参数 对比
  • 简介:在热带风暴或台风(以下统称为台风)的预报服务中,本地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过程雨量(以下简称台风雨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预报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1951—1987年83例登陆于广东——浙南的台风在过第二警戒线前后三天850、500hPa二层八种物理量场进

  • 标签: 物理量场 锋面分析 锋区 水汽通量 预报服务 假相当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