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实蝇与体内微生物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中重要一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中.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在参与实蝇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在不育昆虫技术中应用进展作一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互作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实蝇 共生系统 功能 不育昆虫技术
  •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所建立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谷斑皮蠹 16S RDNA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 简介:【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粉虱类害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了2种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时间分配,以及2种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种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瓢虫进行释放。

  • 标签: 沙巴拟刀角瓢虫 越南斧瓢虫 烟粉虱 时间分配 捕食行为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险外来入侵害虫,自200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但有关云南省扶桑绵粉蚧发生情况缺乏系统调查报道.[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对云南省16个州(市)72个区(市、县)扶桑绵粉蚧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天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扶桑绵粉蚧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红河州元阳县、蒙自市,保山市隆阳区,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永仁县,怒江州泸水县8个州(市)共10个市(县)有零星分布.其寄主植物共14科18属19种,包括园林观赏植物3种、经济作物1种、蔬菜作物2种、粮食作物1种、杂草11种,其中有12种植物在我国其他疫区未见报道;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天敌3种.[结论与意义]扶桑绵粉蚧在云南省呈零星点状分布、疫区间受害情况有差异,未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开展扶桑绵粉蚧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云南省 分布与危害 天敌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重要瓜果害虫,研究其在田间时空分布可为进一步探讨成虫在栖息地迁移规律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于2013年9月17日-11月8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面积约6900m^2,其中,苦瓜地面积为34m×19m。以黄绿色粘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板上瓜实蝇雌、雄成虫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瓜实蝇成虫时空分布动态。【结果】瓜实蝇成虫密度有2个峰;其半变异函数多为高斯模型,在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变程范围为9.648-65.580m,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结论与意义】运用Kriging插值法,由软件Surfer10.0绘制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瓜实蝇成虫主要分布于苦瓜地内,呈现出瓜实蝇成虫被苦瓜吸引,并迅速繁殖之后向瓜地外扩散变动特征。

  • 标签: 瓜实蝇 苦瓜 地学统计学 等值线图
  • 简介:【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细菌性病害,培育抗性品种是治理该病害重要途径。因此,明确云南水稻材料对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可以为该病害防治与监测、水稻栽培合理布局和良好抗性资源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云南稻区30个品种对7个不同致病型白叶枯病菌抗性。【结果】在供试30个云南水稻品种中,2个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对7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均表现为抗性;15个品种对7个致病型菌株均表现感病;对HEN11、SCYC-6、YN7、YN11、FUJ、YN241和PX099等7个致病型菌株表现抗性水稻品种分别占26.67%、16.67%、23.33%、13.33%、6.67%、10.00%和20.00%。此外,区试材料抗性比例高于主栽品种,地方稻未发现抗性品种。【结论】现在生产上大部分水稻品种对优势致病型病原菌入侵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针对云南地区优势致病小种FUJ筛选得到2个抗性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

  • 标签: 水稻种质 云南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评价
  • 简介:利用昆虫遗传转化技术对害虫进行遗传控制是害虫防治研究新方向,该技术具有物种特异、防效高且对环境友好特点。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重要元件,选择合适启动子是外源基因高效、准确表达关键,对获得高效、稳定遗传修饰昆虫品系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基因启动子结构特征,重点描述了昆虫种群遗传防治中组成型启动子、性别和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特定发育时期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研究和应用概况,并对这几类启动子在害虫遗传控制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遗传防治 昆虫不育技术 遗传转化 组成型启动子 特异性启动子 诱导型启动子
  • 简介:[目的]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京津冀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能够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扩散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引入途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京津冀目前有9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恶性杂草11种。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24和12种。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以一、二年草本植物为主;美洲是京津冀入侵植物最大起源地,其中,北美地区23种,美洲热带和中、南美洲共32种;人为有意引进共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56.57%。[结论]当前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比较严重,且该地区入侵植物入侵与其社会经济学因子和生物地理学因子密切有关,有意引入是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主要途径。

  • 标签: 京津冀地区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分析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苹果蠹蛾 扩散 为害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
  • 简介:【背景】外来人侵恶性杂草——三裂叶豚草在我国迅速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人民健康、生态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方法】本文运用光合仪(CIRAS-1)测定豚草锈菌侵染后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叶表面蒸汽压差、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指标,以探讨豚草锈菌影响三裂叶豚草光合作用机制。【结果】豚草锈菌侵染三裂叶豚草叶片后,对叶片水分代谢与光合代谢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叶片有机物质合成。豚草锈菌侵染显症1—4d后,受侵染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有所加强,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进而使叶片细胞水分代谢与光合代谢加强。显症4d后,随着叶片发病程度增加(4~5级),胞间CO2浓度增加,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大幅降低,光合速率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能干扰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生理活动。该结果可为防治三裂叶豚草提供参考。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豚草锈菌 光合生理特性 生物防治 病菌影响 生理学
  • 简介:【背景】罗非鱼类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适应能力,在我国南方水域已经成为常见种,但至今九龙江罗非鱼类种类与分布情况尚未见报导。【方法】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在九龙江华安段设置6个站位,采用流刺网对罗非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2次调查。【结果】调查水域罗非鱼种类有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加利亚罗非鱼3种。罗非鱼类分别占本次调查渔获总数量和总重量35.96%和30.63%,以潭口河段罗非鱼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该站位渔获总数量和总重量72.97%和61.55%。调查采集罗非鱼类样品中以齐氏罗非鱼占比最高,占罗非鱼类数量和重量62.50%和54.53%。罗非鱼类均为小型个体,以尼罗罗非鱼个体为最大,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3.4cm和107.3g;其次为加利亚罗非鱼,分别为12.9cm和96.9g;最小为齐氏罗非鱼,分别为12.0cm和74.1g。【结论与意义】罗非鱼类个体数量和种类数量从九龙江上游(北)到下游(南)呈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趋势,在部分水域罗非鱼类已经成为主要类群。外来物种罗非鱼类对本土鱼类具有竞争优势,其对九龙江水域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渔业资源衰退。

  • 标签: 九龙江 华安 罗非鱼类 外来物种 渔业资源
  • 简介:菜虫净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出一种环境友好复合型防治瓜类、辣椒、豇豆害虫、害螨与线虫中试药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使用菜虫净防治瓜类、辣椒、豇豆害虫、害螨与线虫发生与危害,探讨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安全性,以辣椒品种台湾特大黄皮角辣椒为研究对象,就菜虫净对棉铃虫防治效果及其处理前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势、移栽后辣椒株高、主茎粗、叶宽、分枝茎长、花蕾数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菜虫净1000倍液、1500倍稀释液不仅对棉铃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而且对植株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菜虫净500倍液虽然对棉铃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植株生长畸形。因此,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简便等因素,菜虫净1000—1500倍稀释液可广泛用于防治棉铃虫发生与危害。

  • 标签: 菜虫净 辣椒 棉铃虫 防治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特征,可为降香黄檀栽培技术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比较分析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季节垂直分布情况。[结果](1)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均表现为春季细菌、真菌数量较多,冬季细菌数量较少,秋季真菌数量较少;非根际土壤放线菌冬季数量较多,秋季数量较少。(2)细菌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其R/S为0.12-62.96;真菌次之,其R/S为0.22~2.46;放线菌根际效应较小,其R/S为0.32-1.01。(3)降香黄檀上层土(0-20cm)微生物数量普遍高于其他土层;随着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表现为逐渐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2种变化趋势。[结论]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受季节和土层影响。

  • 标签: 降香黄檀 土壤微生物 根际 数量
  •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我国苹果优势产区构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使该虫抗性问题变得十分严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环境友好生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当前苹果蠹蛾防治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生物源农药,如寄生蜂、不育昆虫、颗粒体病毒、病原线虫、Bt、病原真菌、微孢子虫、性信息素、斑蝥素、多杀菌素等,在苹果蠹蛾防治中最新应用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生物源农药凭借其种类多、来源广且在用药时期上选择性强等特点,在该虫综合治理中重要地位面临挑战。

  • 标签: 生物农药 苹果蠹蛾 生物防治 杀虫剂
  • 简介:【背景】橘小实蝇是水果国际贸易中被关注有害生物。枇杷为福建名优水果,同时福建为橘小实蝇疫区,枇杷橘小实蝇检疫处理技术是保证枇杷出口关键环节。【方法】对人工接入枇杷果实中橘小实蝇卵和幼虫低温感受性、小规模处理和大规模处理低温对枇杷果实品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橘小实蝇2—3龄幼虫混合虫态最耐受低温;1.5℃下处理12d,可完全杀死枇杷果实中橘小实蝇,并且低温处理对枇杷果实无损伤。【结论与意义】低温可用于枇杷内橘小实蝇检疫处理。

  • 标签: 冷处理 橘小实蝇 枇杷
  • 简介:【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年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东推广种植15个主要花生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鉴定这些品种对花生黑腐病菌抗性水平.【结果】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湛红2号、湛油62等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湛油75、湛油82、粵油390、粵油410、仲恺花44、仲恺花99、汕油诱1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花育33号、汕油523、汕油辐1号、粵油18、湛油53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仲恺花332表现为高感.【结论与意义】目前广东生产上推广种植花生品种多数对黑腐病菌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该结果可为我省花生品种推广与布局提供依据.

  • 标签: 花生品种 花生黑腐病菌 抗病性
  • 简介:【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空心莲子草专一性天敌,成功地大量繁殖是其大规模应用于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莲草直胸跳甲室内大量繁殖,明确其不同虫态对空心莲子草空间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取食与产卵、幼虫取食、老熟幼虫化蛹空间选择性,并分析了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对幼虫化蛹空间选择、蛹羽化率和羽化成虫性别分化影响。【结果】雌雄成虫均嗜好栖息于空心莲子草幼嫩顶叶,位于顶叶雌、雄成虫数量分别占整株62.9%和63.3%;成虫偏好将卵产在第2节叶片上,比例高达41.2%;幼虫主要集中于上部3节叶片上取食,占84.8%;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茎秆上蛀孔后钻入茎秆中化蛹,其不在第1节茎秆内化蛹,化蛹主要选择在3~5节,其中在第4节茎秆内化蛹量最高,达1.0头.节-1;老熟幼虫在1~5节茎秆内化蛹量与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具有显著相关性(y=-19.209x2+16.66x+2.6737,R2=0.841);羽化成虫雌雄性比则与茎秆直径呈显著正相关(y=5.5704x-1.1718,R2=0.914)。【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均偏好在空心莲子草上部叶片取食,老熟幼虫化蛹则偏好中部较粗壮茎节,因此,培育茎秆较粗且老化程度较低空心莲子草是实现莲草直胸跳甲大量饲养重要途径。本研究可为优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莲草直胸跳甲条件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莲草直胸跳甲 空心莲子草 小生境选择 性别分化
  • 简介:蚜虫作为典型刺吸式昆虫,需要以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来补充营养,几乎所有蚜虫均带有一种能为其提供植物韧皮部缺失营养物质初生共生菌Buchneraaphidicola。此外,蚜虫还可携带一种或多种次生内共生菌。在众多共生菌—寄主系统中,蚜虫与其所带内共生菌间互作研究最为透彻。虽然次生内共生菌对寄主存活和生殖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在寄主对环境耐受力、天敌防御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本文在查阅大量蚜虫次生内共生菌相关文献基础上,着重对蚜虫次生内共生菌种类传播规律、次生内共生菌对蚜虫表型影响、蚜虫次生内共生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求为刺吸式昆虫次生内共生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刺吸式昆虫 蚜虫 内共生菌 水平传播
  • 简介:列当是一种根寄生种子植物,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同时也是我国内检对象。新疆是我国列当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和种类最多地区,对新疆主要经济作物,如加工番茄、向日葵、甜瓜等已造成严重危害。在新疆文献记载列当种类有18种,常见有埃及列当、大麻列当、向日葵列当和弯管列当,并已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县、市、团场。列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检疫、田间管理、轮作等,但目前防治效果均不理想。本文通过对新疆列当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了目前新疆列当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列当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 寄生植物 列当 种类 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