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对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急性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冰袋进行常规降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指标。结果经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BI和N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血流动力学 影响研究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生态与贫困之间的交互机理,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了农村"金融生态-贫困"的系统动力模型,实证考察了系统动态发展规律,并通过政策模拟试验探索系统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持续增长,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在波动中有所提升,农村综合贫困也得以持续缓解。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贫困,但不具备可持续性;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是优化系统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农村金融生态 金融减贫 系统动力学 河北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推荐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血流动力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d、3d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前后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1dMAP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患者心率,同时保证血流动力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 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治疗主动脉夹层镇静效果及血液动力。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8月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 8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 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压、控制心率和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静脉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镇静效果和患者血液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后 10min、 15min、 20min的 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监测使用咪达唑仑期间血压变化不明显,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观察组患者治疗半个月期间死亡率为 7.5%,对照组死亡率 27.5%, P< 0.05。结论:使用咪达唑仑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对血液动力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终点死亡事件。

  • 标签: 咪达唑仑 主动脉夹层 镇静效果 血液动力学
  • 简介:针对一类改进型的金融混沌系统,运用系统的分岔图以及Lyapunov指数等刻画了系统复杂的动力行为,同时采用相图验证了系统特殊点的状态;为了进一步研究系统,采用主控自适应控制策略对参数未知下的系统进行了同步控制,最后采用Matlab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及可实现性.

  • 标签: 改进金融混沌系统 LYAPUNOV指数 同步 参数未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原理。方法200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2例为对照组,两组实验人员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血流动力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椎动脉收缩期患侧血流速度、椎动脉收缩期健侧血流速度显著区别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血流动力进行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主体为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系统的轴系,从发动机轴系机电耦合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汽车发动机一发电机系统的轴系的性能。我们的目标为从机电耦合的视角,根据发电机轴系的受力情况和结构特点,研究轴系机系统的特性。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是系统轴系的机电耦合联动力进行建模,求解,轴系振动机理的分析以及与其相关的研究分析,为今后汽车发动机一发电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应用设计、控制轴系振动噪声提供客观详实的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SVD)颅内血流动力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最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vs(27.8±7.0)cm/s,(31.9±10.3)cm/s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vs0.93±0.14,1.03±0.18vs0.96±0.15,0.98±0.17vs0.92±0.14,1.10±0.18vs1.04±0.23,1.09±0.21vs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小血管病变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两种椎管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患者机体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老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变化以及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的SBP、DBP均明显的降低,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DBP降低较观察组更加显著,HR升高较观察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患者血流动力影响较小,且起效快。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椎管麻醉 硬膜外连续麻醉 老年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C-MS/MS法对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及药物动学研究。方法选取人血浆样品,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再选用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的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流动相的流速设置为0.30mL/min,使用电喷雾离子化源与正离子方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浆中西格列汀批内、批间的精密度<15%,准确度为93.1%~105.4%。结论LC-MS/MS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值得在西格列汀的浓度检测及药物动力研究中应用。

  • 标签: LC-MS/MS法 西格列汀浓度 药物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戴蒙开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动力的影响。方法: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戴蒙开颗粒治疗组(中药组),并以15只同月龄同性别的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给予剂量2.0g·kg-1·d-1的戴蒙开颗粒0.2ml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灌胃;均灌胃12周。干预结束后,取脑组织分离线粒体,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1,Fis1)、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atrophy-1,Opa1)和小鼠脑组织NIX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Opa1、Bcl-2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及去线粒体胞浆Drp1、Fis1、NIX、Bax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Opa1、Bcl-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戴蒙开颗粒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戴蒙开颗粒 线粒体动力学 动力相关蛋白1 视神经萎缩蛋白1 分裂蛋白1
  • 简介:摘要满山红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兴安杜鹃的干燥叶,满山红中的杜鹃素是有效的祛痰成分。本文综述了杜鹃素近年来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药代动力研究进展和药理学研究成果。

  • 标签: 杜鹃素 含量测定 药代动力学 药理学
  • 简介:伏立康唑是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的首选药物,然而受包括基因多态性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其血药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患儿而言,个体差异更明显。出于增强疗效目的,本文以基因多态性为基础,对当前患儿伏立康唑药代动力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患儿科学合理应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伏立康唑 基因多态性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血流动力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对照组为丙泊酚组。结果研究组的不同时间点HR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同时间点MAP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T1、T3的麻醉深度指数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可以有效维持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经口气管插管血液动力产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采取全麻术进行普外科1手术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C组)与瑞芬太尼组(A组)各100例。对麻醉诱导初期(基础值)、诱导后开始、气管插管时与插管后1、3、5min时的血压和心率(HR)等数据进行记录。结果和基础值相比较,诱导后所有患者血压值都有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患者相比较,HR较稳定(P<0.05);气管插管引发各组血压、HR均有所变化(P<0.05),A组变化幅度相对显著,C组轻微。结论瑞芬太尼在管制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液动力运行模式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

  • 标签: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结果两组各时点MA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A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及气管内插管全麻均符合手术需求,硬膜外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少、拔管时间短,血流动力稳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不同麻醉方法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者肠系上动脉血流动力改变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4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未采取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D、PSV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EDV、TAVM、Q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I、RI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会导致患者肠系上动脉血流动力改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指标,分析其对患者产生的长期影响,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血流动力
  • 简介:目的:探究习惯后足着地者和习惯前足着地者在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的不同。方法: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力学指标,1000Hz)采集受试者跑步支撑期(测试足从足着地到足离地)的动力数据。结果:习惯后足着地组(RFS)在支撑时间上比习惯前足着地组(FFS)的时间微长,但二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内外方向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小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前后方向的最小值(即制动力峰值)和最大值(即加速力峰值)均要高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FFS组在支撑期垂直方向的最大峰值力和第一载荷率均高于RFS组,但不具有显著差异,且出现峰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跑步时不同的着地方式影响了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习惯后足着地者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特征与习惯前足着地者主要在内外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着地方式 跑步 动力学特征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