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灭亡中国,妄想把中国变为其永久奴役的殖民地,日寇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对此,沦陷区广大爱国师生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以对祖国的一片丹心和对中华民族的一腔热血铸就了我们的伟大国魂,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标签: 日本 抗日战争 沦陷区 奴化教育 中国 现代教育史
  • 简介:日本与中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由此得以延续。然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社会对战争历史观的修正,使得中日及日韩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因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问题一次又一次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对日本人历史观形成和变化的研究中,日本历史教科书作为塑造战争后代历史观的工具,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便被作为核心对象,频繁地运用于研究与讨论之中。本论文将国际关系学与叙述学和记忆学相结合,为剖析日本战争后代的战争记忆和历史观的形成提供了别树一帜的角度。通过对1972年至2016年中日关系的归纳与总结,观察每一个年代的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描写及其相应的变化,目的在于:第一,厘清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与历史教科书的关联;通过观察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变化,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研究的着眼点进行调整与纠正;第二,为现阶段中国的日本教科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并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中日关系 日本历史教科书 叙述 战争记忆
  • 简介:日本应正确吸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训高海宽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经过战后半个世纪的岁月,全面回顾和正确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发动的这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真总结和吸取这一重大历史教训,不仅关系到日本的过去与未来,也关系到今后的中...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历史教训 中国军民 日本侵略军 争夺殖民地 婆罗洲
  • 简介: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甲午战争 战争利润 日本 现代化
  • 简介:2017年7月9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主办、《国际新闻界》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56)在夏日的燕园召开。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赵玉明结合近年主编的《日本侵华广播史料选编》和刚面世的《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与大家分享日本侵华广播与中国抗战广播史料整理与分析的经验和感受。

  • 标签: 史料整理 中国抗战 日本侵华 赵玉明 广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简介:流传西方的"黄祸论",对近代日本的人种意识及对外方针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日俄战争前后,"黄祸论"的指涉对象并非清末中国而是日本日本一方面对"黄祸论"采取否定和协调的态度,极力避免与西方"白种"列强发生集体敌对,另一方面又不断以"同种"口号为幌子,意图谋求在中国及亚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人种意识的机会主义贯穿始终。

  • 标签: 日俄战争 日本 黄祸论 人种意识 机会主义
  • 简介: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确立及其在扬子江的战争历史,是日本陆、海军战略家共同的战略利益追求的结果,历来备受关注,成果甚丰,但也存在较多空白之点与研究歧见。早在1879年,羽毛未丰的日本海军突破清日《修好条规》限制,非法侵入扬子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逐步控制了扬子江的航行权。辛亥革命期间,日军派出"中清派遣军",进驻武汉长达12年,企图以扬子江为支柱,控制中国腹心要地。其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沿江上溯,西击武汉,实为其近代以来各类战争规划及经验总结的实战版本。

  • 标签: 扬子江 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 简介: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战争就是以暴力进行的武装斗争。而“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战争不仅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力的抗衡,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战争的本源是经济,经济既是战争的根本动因,又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典作家的上述观点,透彻地阐明了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认识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本文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军事经济进行剖析,目的在于分析史实,丰富军事历史的研究。

  • 标签: 日本当局 军事经济 日本法西斯 战略原料 军国主义化 军事历史
  • 简介: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 标签: 侵略战争罪 德国 日本政府 法西斯 反省 战败国
  • 简介:电影《图书馆战争》由日本青年女作家有川浩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影片以人类"阅读自由"主题,从多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权利和图书馆人的职业精神。电影主要围绕主人公笠原与堂上教官的爱情纠葛,以及图书馆员为保卫图书馆自由而战展开叙述。影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影片审美价值的实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图书馆战争 图书馆自由宣言 图书馆 人物形象
  • 简介:前些年的某日,日本某大学一位副校长曾经对访问日本的我深圳特区对外经济联络代表讲了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是怎样使用中国清朝政府赔偿给日本的巨额款项(实际数为白银2.8亿两)的。据这位副校长说,当时日本的明治天皇曾专门下令表示,这笔钱一分也不许乱花,将全部用来办教

  • 标签: 甲午战争 日本政府 明治天皇 清朝政府 副校长 对外经济
  • 简介:1937年的“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军的侵略。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准备“守土抗战”。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几百万军队先后进行了淞沪、徐州、武汉、南昌、长沙等重大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打击了敌人,也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损失达600亿美元。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6万多次,消灭日伪军(包括毙、伤、俘)456万。1945年8月15日,日本

  • 标签: 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者 民族解放 中国人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
  • 简介: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压制国内的反战力量,一些左翼政党放弃了"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转而支持政府发动的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日本共产党则高举"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始终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侵略亚洲战争。目前,日本共产党继续秉承"反战与和平"的理念,批判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战争 日本共产党 反战斗争
  • 简介: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对中国“劳工”英勇抗日壮举的讴歌,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残暴罪行的血泪控诉。距今50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前夕,在日本国土上,发生了一场中国“劳工”暴动。在日本秋田县花冈镇,700多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深夜,拿起了铁锨、木棒,杀死监督他们的罪大恶极的监工,冲出牢笼,准备穿山越岭,到海边杀出一条生路,返回祖国。但是,这次暴动遭到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镇压,他们出动2万多人,对中国“劳工”围追阻截,有100多名中华好儿女,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花冈惨案”。

  • 标签: 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花冈惨案 暴动 中国劳工 花冈事件
  • 简介: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并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究其原因,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把它归结为日本战后改革本身。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之处。因为日本战后改革是按照既定方针进行的,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并非战后仓促制订的,而是在二战中经过反复酝酿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不能离开二战本身去谈日本的战后改革,二战对日本战后改革有抹煞不掉的启动作用。(一)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改革开辟了道路。这是由二战的正义性和革命性决定的。众所周知,20世纪人类历史上曾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一战后不到20年又爆发了二战;而二战后至今,世界则保持了50多年的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历史的主流

  • 标签: 战后改革 日本政府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占领政策 法西斯军国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日本政府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两次认定扶桑社历史教科书合格。日本政府不仅在过去的战争情况下推动了"支持战争意识的形成",即使是在当今,也依然在固执地通过采取众多措施推动着它的前行。

  • 标签: 支持战争意识 历史教科书 《教育敕语》
  • 简介:摘要:明治后期,尤其甲午战争发生后,日本从小学至高等学校的教科书中,都出现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有客观记载战争真实史实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有抹黑中国和朝鲜,为军国主义侵略扩张行为辩护,歌颂日本官兵勇武精神,以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军国主义、国家主义教育的成分。对当时和其后,日本学生群体及日本人的甲午战争记忆及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甲午战争 明治时代 教科书 历史记忆
  • 简介: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派出大量间谍来华,从事窃取中国情报的工作。为了获得中国的情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日本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将着重对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方式进行探究,以使人们对日本的间谍活动有所清醒的认识.

  • 标签: 甲午战争:间谍活动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