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中不同取石器械取石的效果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及池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患者先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再行取石。根据取石器械不同,分为单纯气囊组(54例),单纯网篮组(60例)及网篮联合气囊组(64例),比较各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纯气囊组、单纯网篮组及网篮联合气囊组一次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52/54)、95.0%(57/60)、95.3%(61/6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942)。3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0.5(85.2,410.5)U/L、129.0(59.0,287.0)U/L、100.0(58.2,16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55,P=0.008)。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术后胰腺炎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穿孔发生,但网篮组发生结石嵌顿1例。结论在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的情况下,ERCP取石可优先选用气囊取石,其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升高,且不会发生取石器械嵌顿。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取石气囊 取石网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契约式护理管理在胆总管结石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契约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契约式护理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应用于急性胆源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的炎症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8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的炎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TNF-α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9(92.86%),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9(69.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应用于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炎症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炎性因子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80岁)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512例行ERCP(638例次ERCP)的超高龄胆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RCP适应证和手术完成情况,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超高龄患者638例次ERCP选择插管总体成功率为94.0%(600/638),与同期<60岁(2 433/2 557,95.2%)、60~<80岁人群(2 815/3 004,93.7%)相比,三者插管总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9,P=0.064)。超高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5.2%(97/638),术后于住院期间死亡的总体发生率为2.1%(11/512),与同期<60岁(8/1 809,0.4%)、60~<80岁人群(21/2 127,1.0%)相比,三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4,95%CI:1.237~3.041,P=0.004)、上消化道重建术后(HR=2.28,95%CI:1.064~4.891,P=0.034)、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HR=1.65,95%CI:1.012~2.679,P=0.045)、手术时期较早(HR=0.57,95%CI:0.352~0.923,P=0.022)、手术操作时间>30 min(HR=1.74,95%CI:1.094~2.759,P=0.019)、术前白细胞>9.5×109/L(HR=2.66,95%CI:1.661~4.257,P<0.001)及降钙素原≥0.05 ng/L(HR=2.54,95%CI:1.172~5.513,P=0.018)是超高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对超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超高龄患者有高血压、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有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既往史、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术前患者白细胞>9.5×109/L及降钙素原≥0.05 ng/L时,应密切关注术后并发症,避免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老年人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超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预防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ERC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NSAIDs预防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预防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ERCP成功率、检查结果、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以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60例行ERCP患者,50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3%(50/60)。其中胆管管均显影22例,胆管显影14例,管显影14例。预防组ERCP术后2、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27.3±62.9)、(292.4±39.6)U几,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96.2)、(513.3±86.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量和降低酶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预防医学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8例ASA分级Ⅰ~Ⅲ级需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19例)和小剂量氯胺酮加异丙酚复合组(19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进镜前后、毕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以及清醒时间和手术时间,检测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见单用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在诱导后、进镜前后、毕时点明显低于复合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平均清醒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未见统计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能有效维持ERCP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围期应激反应,对行ERCP的老年患者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老年人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ENBD)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ENBD)的护理,结果本组30例病人经住院行ENBD后,腹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血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术前耐心细致的解释,术后鼻胆管引流疗效的观察、导管的护理、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术 鼻胆管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本科收治的120例经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鼻胆管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重视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95例患者成功取石,22例转手术治疗;治疗后并发轻症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5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治疗护理
  • 简介:现对15例ERCP+EST患者术前、中、术后的护理措施作一报告,李莉.ERCP检查患者230例护理体会.山东医药,  近1年来本科对15例患者进行ERCP

  • 标签: 乳头括约肌 内镜逆行 切开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8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中配合与全方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术中配合 全方位护理干预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肾上腺素预防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的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关于肾上腺素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0 年10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410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4 20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使用肾上腺素能降低PEP的发生率(RR=0.29,95%CI:0.16~0.50,P<0.001)。与吲哚美辛对照组相比,单用肾上腺素组(RR=0.17,95%CI:0.02~1.39,P=0.100)和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组(RR=1.15,95%CI:0.61~2.16,P=0.670)PEP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在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喷洒肾上腺素可降低PEP发生率。但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联合吲哚美辛预防PEP与吲哚美辛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肾上腺素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周后,通过T管用30—40%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结果显示,33例没有出现结石残留现象,占97.05%,1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占2.95%;手术治疗3个月后,从T管插入胆道镜取石成功。结论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胆管系统结石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结石残留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系统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术后,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12月本院48例行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干预手段的不同,分成对照组(2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全面分析干预价值。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干预后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具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循证护理 并发症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行ERCP的60岁以上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行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推注纳布啡0.15 mg/kg;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1.0 µg/kg;两组均于静脉推注5 min后给予丙泊酚1.5 mg/kg诱导,继以丙泊酚3.0~5.0 mg·kg−1·h−1维持。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T0)、中(T1)、术后(T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中丙泊酚总用量、中体动次数及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T0及T2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等应激指标。结果T0、T1、T2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R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FBG、CRP、ACTH均高于T0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体动次数减少(P<0.05),术后CRP和ACTH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纳布啡0.15 mg/kg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60岁以上患者无痛ERC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较芬太尼1.0 µg/kg复合丙泊酚更好。

  • 标签: 纳布啡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在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4例因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接受ERCP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特点、ERCP情况及预后等。结果14例患者中ERCP成功12例。共行22次ERCP,平均1.57次/例。8例因十二指肠狭窄接受球囊扩张。ERCP失败2例均为扩张组患者。ERCP后1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药物治疗均康复。14例中有4例于术后1~3年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3例再次内镜取石成功,1例接受外科手术。结论ERCP治疗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高成功率,但复发率也较高。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良性狭窄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联合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高龄困难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ESWL联合ERCP治疗的87例高龄(70~93岁)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尽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7例患者共行189个疗程ESWL,平均碎石(2.51±0.78)个疗程。碎石成功82例(94.25%),其中完全碎石54例(62.07%),部分碎石28例(32.18%),未完成碎石5例(5.75%)。共84例(96.55%)ERCP取尽结石,3例(3.45%)未取尽结石,予取出部分结石后留置胆道支架。术后发生轻微并发症9例(10.34%),其中胆管炎2例(2.30%)、胰腺炎1例(1.15%)、高淀粉酶血症3例(3.45%)、一过胆管淡血性胆汁3例(3.45%)。结论ESWL联合ERCP治疗高龄患者的困难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碎石术 胆总管结石病 老年人
  • 简介:摘要:为了对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选择100例经 ERCP取石的胆道结石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其中对照组29名男性一组,21名女性一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研究组共有29名男性,21名女性,平均年龄同样为60岁左右。对照组将采用一系列常规护理与措施,包括进行疗前必要的常规无菌操作、术前中所应特别注意的禁忌事项,以及进行术后病人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常规检查等;研究组采用了预见性的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组病人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治疗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在生命质量评分中,症状评分、功能评分、健康评分分别较对照组高。结论:在胆道结石病人 ERCP取石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恢复效率,可见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ERCP的220例患者,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对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接受ERCP的22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ERCP术后并发PEP,发病率为17.73%;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既往有胰腺炎病史、多次管插管、多次管显影、胆总管直径偏小、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与ERCP术后并发PEP有关(P<0.05)。结论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患者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mm、有SOD与ERCP术后并发PEP有关。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