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某社区接种儿童60名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儿童依从性、接种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区儿童 预防接种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对减少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监管范围内某接种点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种乙肝疫苗的160例小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80)、预防组(n=80)。对照组小儿应用常规护理,预防组小儿应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小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预防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小儿的8.75%(P<0.05)。结论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可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乙肝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免疫检验方式,观察组采取的是质控免疫检验,对比两组临床检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AFP、Ca199、CEA以及Cal25等指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免疫检验的时候,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能够让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为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临床免疫 检验 质量控制 重要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到肿瘤的临床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脱口而出的三大疗法。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第四条克癌之路——“生物免疫靶向治疗”,也正在被人们所知晓。

  • 标签: 生物免疫 靶向治疗 肿瘤细胞 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检验,试验组采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完成。比较两组检验指标变异指数,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各项检验结果。结果两组免疫检验指标变异指数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比较,试验组均处于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数据具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能明显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治有很大帮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首针狂犬疫苗接种后具有不良反应的患者54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个。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除了做和A组一样的护理外,另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访,把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结果研究中的所有患者中,疫苗接种处出现红肿、疼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研究中的48.4%,出现发热、乏力的占27.7%,位居第二位;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6%,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B组的满意度大大高于A组(P<0.05);AA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75.4%,B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96.8%,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一些探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完成全程接种

  • 标签: 狂犬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预防接种198例患儿为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对比组选择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选择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对比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而对比组的接种及时率为69.69%,明显低于试验组的83.84%(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给予其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接种 小儿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100例儿童无免疫应答、出现免疫应答以及出现高应答的抗体应答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4~6岁,2~4岁,1.5~2岁,1~1.5岁,0.5~l岁,0~0.5岁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并比较男性以及女性出现免疫应答的情况。结果100例儿童中,无免疫应答率为17.00%(17/100),出现免疫应答率为83.00%(83/100),出现高应答率为49.40%(41/83);4~6岁,2~4岁,1.5~2岁,1~1.5岁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5~l岁以及0~0.5岁儿童(P<0.05);本研究的57例男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4.21%(48/57),43例女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1.39%(35/43),不同性别的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但抗体的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因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儿童应该适当增加的疫苗剂量,从而提高免疫应答率。

  • 标签: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临床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龙湾区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Vaccine,MCV)接种率,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S法抽取30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单位,根据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1~7岁适龄儿童MCV接种情况。结果调查1510名儿童,户籍儿童建卡(证)率99.63%,流动儿童建卡(证)率,MCV1接种率98.87%,MCV1合格接种率92.38%,MCV1及时接种率66.75%,MCV2接种率96.84%,MCV2合格接种率82.23%。结论MCV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较低,应综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提高MCV2接种率和MCV1及时接种率,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麻疹发病率。

  • 标签: 含麻疹成分疫苗 接种率 及时接种率 合格接种率
  • 简介:摘要过敏性休克是多种器官不同程度受损后引发的过敏反应,其发病过程突然,若治疗延误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死亡。其在血容积明显不足,无法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前提下,还伴有气管痉挛、喉头肿胀或肺泡出血等症状,会引发其他系统病变。临床中多使用肾上腺素治疗该病,并应辅以呼吸系统等对症治疗,给予充足的供氧治疗。疫苗是一种抗原物质,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病原因之一。目前,幼儿或青少年的疫苗接种类型与数量较多,使得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升高。而该病作为AEFI的常见反应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将从AEFI情况下过敏性休克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症状与表现、诊断与救治、有效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降低其发病率。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预防接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受种的110例接受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将入选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进行统计,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对接种儿童和儿童家属试试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儿童在接种工作中的配合度,提升接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系统护理 儿童 预防接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健康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广泛开展解释性沟通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健康儿童7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解释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纠纷事件发生例数、家长对预防接受期间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纠纷事件仅发生0例,少于对照组的3例(P<0.05);家长对预防接受期间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91.7%(P<0.05)。结论在健康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广泛开展解释性沟通干预,可以大幅度减少纠纷事件,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从而提高其对预防接种期间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 儿童 预防接种 解释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的知识传递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的600名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使用前后的知识传递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阅读前家长相关疫苗接种知识评分优良率为31.67%,阅读后家长相关知识评分优良率为83.67%,不同学历家长《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阅读后相关知识评分及格率也明显高于阅读前,P<0.05。结论《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水平,知识传递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 知识传递 效果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免疫手段,基层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政府及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之下,我国的基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随着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更要加强改进及完善当前预防接种工作当中的问题,提高基层免疫服务水平。

  • 标签: 基层 儿童 预防接种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儿童疫苗接种的决策受家长个人经验影响,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疫苗接种信任度有显著影响,家长教育水平越高,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越高。教育水平越高,家长对疫苗的客观理解和疫苗接种风险评估有更好的应对感,对疫苗接种更加认同和接受。

  • 标签: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 信任度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66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572例0~12月龄儿童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2.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小儿预防接种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中心接种预防疫苗的儿童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儿童接种及时率、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及时率优于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接种及时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儿童预防接种 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