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联合用药法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10年至2012年到我院就诊的消化溃疡患者中抽取2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组使用单项用药,B组使用联合用药法,对最后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效果各异,虽都有好转,但B组的疗效要明显好过A组。结论经研究分析,采用联合用药法治疗消化溃疡比单项用药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肿瘤的再手术治疗。方法对消化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人,根据复发或转移的部位,程度,身体状况的不同,分别采用肠段部分切除,肿物切除,转流,改道等手术治疗。结果再手术后半年内死亡8例,生存1~3年12例。5年以上7例。其中4例达到根治程度。结论对于消化肿痛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的再手术的治疗,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缓生命。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再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关于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肥胖已经被证实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积极控制体重将有助于临床诊疗及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肥胖与消化肿瘤关联性、体重管理开展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加以分析,旨在为基于医务人员视角为消化肿瘤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肥胖 消化道肿瘤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消化重复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2月至2010年10月作者收治复杂消化重复畸形4例,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25岁(3个月至3岁),4例均出现消化出血及贫血,经影像学检查均于胸部或腹部发现肿物,其中1例分别于胸、腹部发现囊性肿物,3例发现胸椎畸形。3例于术前确诊,1例于术中确诊。结果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变治愈,随访期间均发育正常,无异常症状。结论复杂消化重复畸形临床表现不一,但经细致检查和分析,术前可获初步诊断。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对解剖关系不清者术中造影有帮助,对一次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者分期手术更安全。

  • 标签: 胃肠道/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化内窥镜是一种将胃肠道引入人体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光学仪器。介绍了近几年胃肠道内镜检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就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结论:内窥镜是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扩大观察视角,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深度,是目前内窥镜技术研究的重点,对于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正确率、提高病人的寿命、减少病死率尤为重要。

  • 标签: 消化道 内窥镜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持续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以及POLE/POLD1突变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同时,一些免疫原性低、免疫浸润少的“冷肿瘤”,是否可以通过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转化成免疫治疗敏感的“热肿瘤”。因此本文就消化肿瘤免疫治疗敏感亚型的筛选,联合治疗方面做一综述,为消化肿瘤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免疫治疗 敏感亚型 POLE/POLD1 TMB MS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持续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以及POLE/POLD1突变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同时,一些免疫原性低、免疫浸润少的“冷肿瘤”,是否可以通过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转化成免疫治疗敏感的“热肿瘤”。因此本文就消化肿瘤免疫治疗敏感亚型的筛选,联合治疗方面做一综述,为消化肿瘤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免疫治疗 敏感亚型 POLE/POLD1 TMB MS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