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最大时限(Pmax)、P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最大时限(Pmax)、P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换体位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抽取病人,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灌肠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卧床休息,一组灌肠结束后注意改变体位,依次为左、右侧卧位和胸膝位,以增加药液覆盖面,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大便次数、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灌肠后患者体位的改变,使药液充分渗透入肠壁,明显提高灌肠效果,对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变换体位 灌肠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影响
  • 简介:针对CCD光电序列探测图像中的弱小运动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运动星空背景下的基于变换域特征的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在变换域中以星点到参考恒星的变化距离为特征信息,根据恒星和目标的运动特性构建的相似性度量函数进行潜在目标点划分,通过轨迹关联最终完成弱小目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考虑了恒星、目标和噪声的灰度和运动特性,能有效的实现运动星空背景下的弱小目标检测。

  • 标签: 弱小目标检测 距离变换域特征 轨迹关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儿43例,接受变换体位护理,对照组有患儿43例,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40、10.578、6.731,P

  • 标签: 变换体位护理 新生儿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经络实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肥大细胞为代表的结缔组织细胞、神经系统、结缔组织间质在经络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体动物,受技术手段的局限,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所以经络的实质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活体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对存活组织和动物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光纤式双光子内窥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有望给经络实质的研究带来突破。

  • 标签: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活体光学成像 经络实质 循经感传 肥大细胞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光学喉镜与普通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的比较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普通喉镜插管,而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光学喉镜插管。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如IDS分值、插管时SPO2值、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建立有效气道时间以及插管成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IDS得分明显较低,插管过程中SPO2值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更少,p<0.01。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插管质量较为良好。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气管插管时,采取光学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并且插管效果更为良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光学喉镜 普通喉镜 急诊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伴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形态学特征。方法评估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内动脉窦部OCT检查明确有管腔内血栓形成的12例患者。通过OCT评估血栓类型与血栓评分,测量其血栓长度、面积及体积,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斑块形态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结果12例患者的OCT显示伴有血栓形成的病变,其中8例为白血栓,2例为红血栓,2例病变中两种血栓类型均存在。OCT血栓评分为1~32分。OCT血栓评分与血栓体积呈正相关(ρ=0.739,P=0.006),与血栓长度呈正相关(ρ=0.932,P<0.001)。所有病变均伴有斑块纤维帽破裂,其中10例病变为薄纤维帽富脂斑块。对12例患者均在OCT评估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平均随访约14.2个月,评估侧血管病变无缺血事件发生或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论OCT可用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内血栓及其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其血栓负荷。

  • 标签: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报告了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干涉断层成像的护理配合,行术前准备、心理疏导及加强术中各项指征监测,预防并发症等。本组2例术中出现高血压、心绞痛等一过性并发症,1例发生血管内膜撕裂及夹层,置入支架后症状逐渐缓解,复查OCT示支架充分覆盖病变部位,与血管壁均贴合良好,未见斑块组织突入管腔,其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介入术后即刻重叠药物洗脱支架(DES)贴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中靶病变同时植入2枚或以上同种DES,存在重叠支架节段,且术后即刻行OCT检查的26例患者资料(DES共57枚,重叠支架节段31处),其中靶病变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8例,植入紫杉醇洗脱支架(PES)6例,植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12例。支架丝贴壁不良定义为支架丝与血管内壁分离,即OCT测量支架丝表面至内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支架丝及涂层厚度加OCT分辨率。比较重叠DES节段与相邻单层节段术后即刻贴壁情况,亚组分析比较三种不同DES间贴壁情况。结果术后即刻支架丝总贴壁不良率为(8.20±6.26)%,其中重叠DES节段贴壁不良率为(26.87±9.04)%,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6.09±4.61)%(P〈0.05)。亚组分析显示,SES单层支架节段和总贴壁不良率均高于PES和ZES((11.37±3.11)%比(5.69±2.97)%和(4.99±3.03)%,(16.49±3.74)%比(9.57±4.07)%和(7.86±3.22)%,P均〈0.05)。结论DES重叠节段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率明显高于相邻单层节段,重叠支架中SES贴壁不良率高于PES和ZES。

  • 标签: 重叠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支架贴壁不良
  • 简介:鲜红斑痣好发于暴露部位,明显影响外观,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鲜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需要治疗。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光学疗法在鲜红斑痣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疗法作为日趋成熟的新型治疗手段,应用前景较好。现就鲜红斑痣的光学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鲜红斑痣 光学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OSMS逐步应用于放疗实践,提高了摆位精度,缩短了摆位时间。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OSMS技术应用于儿童肿瘤放疗的报道。本中心自2018年6月常规将OSMS技术应用于各系统肿瘤的放疗,本研究拟对OSMS在儿童肿瘤放疗中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为儿童肿瘤的精准放疗提供一种新的、精准的、无辐射的图像引导。

  • 标签: 儿童肿瘤 图像引导放疗 光学体表追踪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病理改变可能是伸肌腱部分撕裂、扭伤、钙化或无菌性坏死,球状韧带退变,肱骨外髁膜炎等。

  • 标签: 网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 局限性疼痛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