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慢性损伤性疾病,临床很常见。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损伤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大多数ADR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在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14个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位列首位(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17.68%)。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1.8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6%)。结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关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化药品 中药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促进苯巴比妥(PB)在临床癫痫治疗中科学、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135例癫痫病人进行PB血药浓度监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B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μg/mL~40μg/mL)内的占72.6%(98/135),低于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占25.2%(34/135),高于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占2.2%(3/135),总的无效率为24.4%(33/135),有效率为71.9%(97/135),中毒发生率为3.7%(5/135)。结论:PB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癫痫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苯巴比妥 血药浓度监测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 简介:目的研究特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糖尿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通过连续5天以上的血糖、尿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果27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糖尿病者135例.治愈116例,死亡19例.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病程中随时可并发应激性糖尿病,因此,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与胰岛素的治疗应有连续性,并注重胰岛素的个体化治疗,直到创面封闭及病情好转.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应激性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醒临床警惕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医院2012—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3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36例,占26.67%;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为莫西沙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再次为环丙沙星;口服给药73例,静脉给药6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等。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严格根据药品的用法与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对症处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掌握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生于2011年6月—2016年5月的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导致135例ADR,其中男性50例、女性85例;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存在与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生物制品等药物联用,超剂量使用和配液不当等不合理用药;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所有ADR患者均痊愈。结论审慎合理用药,规范临床使用操作,开展临床再评价工作,是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