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外渗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因不能自主表达主诉,自制能力缺乏,加之血管细小,能见度低,输液严重外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和其他小儿,又因新生儿皮肤及皮下组织薄而嫩,疏松,相同原因引发的外渗局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成人和其他小儿。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我院小儿科2003年起对新生儿输液严重外渗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输液严重外渗 新生儿 处理方法
  • 简介: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 探讨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应用于产妇乳房护理干预下的有效路径。 方法 回顾性统计我院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产科产检孕产妇,从中定量抽样选取 80 例孕周满 37 周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 80 例产妇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总体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 80 例产妇均结合吸奶、微波治疗等,其中研究组 40 例产妇常规治疗护理方案之上,运用改良后的疏通乳腺管手法按摩。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统计了 2 组产妇乳汁排除情况、乳房硬度。 结果 研究组 40 例与对照组 40 例进行比较,患侧乳汁通畅改善程度较优,组间差异显著( P < 0.01 ) . 研究组 40 例产妇患侧乳房硬度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40 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 . 结论 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应用于产妇乳房护理干预,可以起到优良的辅助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初产妇乳汁淤积患者而言,通过医疗护理干预,可大幅提高产妇通乳的舒适度。

  • 标签: 乳腺管 按摩 乳房淤积
  • 简介:[目的]比较精密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安全性能。[方法]将400例需静脉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精密输液器组和普通输液器组各200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排气成功率、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器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器组(P〈0.01);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器组(P〈0.01)。[结论]精密输液器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且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安全性能 回血 针头堵塞 皮肤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基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通过多种方式实施3个月的饮食教育干预。于干预后3个月,随访3个月时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体质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基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较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更有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血糖负荷 2型糖尿病 饮食教育 食物交换份法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的效果。方法将39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按胃管不同的固定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95例,对照组195例,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胃管脱落发生率分别为10.26%,17.44%,2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结论采用胶布加系带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可以减少胃管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胃肠减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 PFNA术中两组上肢安置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 1月~ 12月 100例 PFNA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平铺外展,观察组患者上肢抬高,固定于胸前搁手板上。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Harris评分、术后患侧上肢酸胀麻木感及持续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与术中体位摆放时间的线性关系,比较两组的差别。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 术后患侧上肢酸胀麻木持续时间、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标签:
  • 简介:胸腔手术麻醉主要是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后常带气管插管回ICU,以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通过气管内插管给氧防止低氧血症。常规选用给氧导管为8号鼻导管。在吸氧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气管内插管给氧导管的粗细是否影响患者的PaO2和PaCO2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探讨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导管 气管插管内 给氧 开胸术后 经口气管内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 标签: 血样采集/方法 桡动脉 股动脉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通过对SARS事件前后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的比较,探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例护理本科在校生的SARS事件前后的专业态度等进行调查。结果SARS事件前后学生专业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积极的态度增强,消极的态度减弱;SARS事件前后父母的态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P〈0.05);父母对护理的态度与学生的专业态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促进人们对护理的认识是提升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是提升护理社会地位,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根本。

  • 标签: 护理教育 专业态度 SARSI 护理本科生
  • 简介:笔者调查4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所使用的雾化器细菌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雾化器在按厂家说明使用后经清水冲洗由病人自行保管时,使用前、后细菌污染相当严重,使用前细菌总量为62249.55cfu/cm~2,使用后细菌总量达313503.08cfu/cm~2。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条件致病菌的污染率为52.94%;非致病菌占29.41%;致病菌占17.65%。其中使用后的吸嘴部位2例检出白色念珠菌;6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3种标准菌及本实验的2种优势菌采用3种消毒剂作杀菌效果比较,结果强化戊二醛和灭菌王的杀菌率达99.15%以上。实验结果提示要有效地控制院内呼吸道感染,必须重视雾化器的消毒灭菌工作,建立一用一消毒,专人专用,定期监测制度。强化戊二醛消毒效果可靠,低毒安全,价格适中,应作为雾化器的首选消毒剂。

  • 标签: 雾化器 细菌污染 消毒
  • 简介:目的:探讨VDCP与VDE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3例A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接受VDCP方案化疗,19例接受VDEP方案化疗.结果:VDCP与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及非造血系统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小板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VDEP方案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低于VDCP方案.结论: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满意,可推荐用于化疗前血小板较低或出血严重患者.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护理中使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法的最终护理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58 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 29 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方法。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 、 治疗后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观察组患者情况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尿毒症患者 50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均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参照组 25 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5 例实施护理干预 ,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尿毒症患者实施 血液净化时采用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血液净化 护理干预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护理中使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法的最终护理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58 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 29 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方法。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 、 治疗后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观察组患者情况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行盆底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三组:A组于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B组于产后8周开始盆底康复、C组于产后12周进行盆底康复。比较三组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结果:结束康复护理后,A组产妇盆底肌压力分级高于B、C两组;A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指标好于B、C两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均得到P

  • 标签: 盆底康复 时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比较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对盆底肌肉康复、术后伤口护理和心理护理的研究,揭示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不同影响及护理需求。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妇 盆底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腰椎融合手术与保守治疗在治疗腰椎不稳定性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以确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更能提供患者更稳定的腰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腰椎融合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结果表明,腰椎融合手术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疼痛程度降低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也较保守治疗组更为显著。然而,腰椎融合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在提高腰椎稳定性、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患者及医生需权衡手术风险和潜在益处,个体化决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融合手术 保守治疗 腰椎稳定性 随机对照试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我院急诊科采血患者选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发生溶血结局及护理的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180例并随机均分成三组并使用不同方式采血,分别为BD真空采血器采血(60例)、10ml注射器采血(60例)以及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带延长管采血(60例),采血工作完成后均送至检验科,随即比对三组采血后出现的溶血情况。结果:选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带延长管采血法出现溶血反应率低于10ml注射器采血法,而BD采血器出现溶血率最低,统计三者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血选用BD真空采血器的效果更好,溶血率最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溶血 采血方法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要实施脐部护理的新生儿264例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按模式不同分为对照(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脐部感染和败血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发生率3.0%,败血症发生率1.5%,对照组分别为13.4%和11.6%,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2.3%,对照组为77.1%,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预防新生儿感染方面实施优质脐部护理效果较佳,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脐部护理一般护理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联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术后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生理及心理的恢复效果,患者对于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更高,更好地提升了护患关系,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联合护理干预 肺癌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