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灭活瘤骨复合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64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术组与复合组,每组均为32例,手术组应用假体治疗,复合组应用酒精灭活瘤骨复合假体治疗,术后随访2~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STS评分,复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优良率是78.1%,复合组是93.8%,复合组高于手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1.9%,复合组是3.1%,复合组低于手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精灭活瘤骨复合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较单纯假体治疗相比,可明显提升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酒精灭活瘤段骨 假体治疗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中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时间预防性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8~12周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给予TACE治疗,间隔4周后对两组患者再次实施TAC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8例,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工复发2例,复发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上腹部疼痛15例,发热12例,消化道症状10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上腹部疼痛16例,发热13例,消化道症状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7、0.0686、0.0733,P>0.05)。结论与术后8~12周实施TACE治疗相比,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4周实施TACE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防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高度近视在不同年龄的具体进展规律及各阶段屈光度和眼轴相关性的发展轨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按年龄将高度近视患者176例(352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四组1组≤14岁32眼(9.1%);2组15~30岁(包括30岁)96眼(27.3%);3组31~50岁(包括50岁)164眼(46.6%);4组>50岁60眼(17.0%),分别测量四组患者屈光度、眼轴及其各屈光间质成分长度。结果2组比1组近视屈光度加深(-5.94±1.63)D(t=-3.651,P=0.001),眼轴延长(3.25±0.70)mm(t=4.662,P<0.001),而2组与3组、3组与4组的屈光度、眼轴都没有明显差异。各年龄阶段高度近视眼屈光度都主要与眼轴相关(r=0.649)且两者比例较稳定,总体来说眼轴每延长1mm,近视度约增加1.73D。结论高度近视眼在30岁前都处在迅速进展期,30岁以后发展趋于稳定,且高度近视屈光度始终主要与眼轴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进展 屈光度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60例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手术治疗;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对比其两组手术指标和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优势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Cobbs角纠正角度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有限切开减压 治疗 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名STE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估算出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该地区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与入院时收缩压90~139mmHg(1mmHg=0.133kPa)相比,收缩压≥140mmHg(OR=1.90,95%CI1.40~2.62)的患者更容易接受ACEI/ARB,相反,收缩压<90mmHg(OR=0.42,95%CI0.22~0.80)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ARB与ACEI对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有利影响相当,二者均可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但是在STEMI患者中ACEI/ARB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且随时间推进无明显改善的现象。因此ACEI/ARB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亟待改善,以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之间的差距,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8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7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分别实施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SOD、CK指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情,并按照其发病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患者情况作出对比探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等情况无显著差异,CK-MB、cTNT则差异显著;有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相对低于无MIP组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MIP组患者预后好于无MIP组,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于患者预后可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心肌缺血预适应(MIP)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尿激酶、阿替普酶、尿激酶原急性ST-T抬高型心肌梗塞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2013.6-2016.6期间我院收治157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尿激酶(UK)组43例,阿替普酶(r-PA)组50例以及尿激酶原(Pro-UK)组64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但是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在对急性ST-T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原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相比尿激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尿激酶原 心肌梗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88例,其中仅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43例患儿为单一组,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45例患儿为联合组。观察治疗效果及肾损害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肾损害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单一组治疗后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