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制订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CTS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病特征。结果本组82例患者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多数系工人、农民、家庭妇女。肥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等疾病都可能与CTS发病有关。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CTS发生,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本病发生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和成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引起的胃炎的病理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对100例儿童和170例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组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浅表性胃炎,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组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患者多为轻度炎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两组成人组患者的固有腺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明显多于两组儿童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和年龄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越小,其病情越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仅表现为炎症程度加重,而且会出现胃黏膜萎缩。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儿童 成人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普通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以及病原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手足口病患儿做以回顾性分析,检测其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结果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在口腔溃疡、皮疹稀少、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足皮疹、呼吸系统症状两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研究中,EV71检出率、EV71+EV、CA16+EV的感染率方面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分离和PCR检测、CA16、EV方面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的患儿在临床上具有明显差异,二者的病原学也有不同。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原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全麻的情况下,儿童体内丙泊酚的药物代谢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9例ASAI或II级全麻手术患儿,所有患儿均予以丙泊酚静注,抽取不同时间的全血,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血浆内的药物浓度。结果经测定,其清除速率常数为(k10)0.1616/min,1室向2室和2室向1室的转运速率常数分别为(k12)0.0640/min和(k21)0.0062/min,分布和清除的半衰期分别为(T1/2α)4.1176/min和(T1/2β)123.9559/min;中央室和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Vc)0.9505L/kg和(Vd)27.4100L/kg。结论在全麻的儿童体内,丙泊酚呈二室的药代学模型,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呈线性,但其特征与成人不相同。

  • 标签: 丙泊酚 儿童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仓市结防机构网络直报在发现肺结核病人中的作用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太仓市2011年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及确诊登记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611例,转诊与追踪到位572例,总体到位率93.62%。户籍人群与流动人群相比,转诊疑似病人无差异,但转诊到位率与追踪到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太仓市确诊登记肺结核病人中非结防机构发现166例,占总病例的51.55%,其中涂阳病人120例,涂阴病人46例,有较大差异。结防机构发现户籍人群病人数与流动人群病人数相比无差异;但涂阳病人和涂阴病人的发现数相比两类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结防机构在病人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仍需继续加强网络直报质量和追踪病人的及时性,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推荐疑似病人的力度,政府也应加强相应补助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转诊 追踪 计算机通信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肌注甲氨喋呤+米司酮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HCG值、包块直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8.15%(5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4%(47/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HCG均值和包块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良好,治疗成功率高、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眶内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的全面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3例眼眶内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护理,3例眼眶内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时病症完全消失,眼眶内正常结构复原。结论避免误诊、争取早期治疗、早期手术和精心对症护理对眼眶内原发性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眼眶 非何杰金淋巴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糜烂性胃食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方药,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状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治疗后复发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眼内压及视力变化。结果在治疗后12h和24h患者的眼内压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小切口超声乳化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高龄白内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研究并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决方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肝保护剂配伍降脂药物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多烯磷脂胆碱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总有效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肝保护剂配伍降脂药物治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简单,价格低廉,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研究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有效抗凝的同时防止出血性疾病的发生。方法PCI术后多联抗血小板的同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患者PCI术后36小时血小板明显下降(6×109/L),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逐渐恢复。结论PCI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高危患者可做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保证患者有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也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PCI 血小板减少 肝素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用于救治危重病人已成了无可替代的救治方法,可是非计划性拔管又是机械通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气管插管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ndotrachealExtubationUEX)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拔除或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1。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相关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清肝胶囊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肝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胶囊对酒精性脂肪性酒精肝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清肝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桡骨远端FrykmanVIII型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4年6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FrykmanVIII骨折的病人,并获随访45人,随访时间12月~36月,平均23月,其中男25人,女20人,年龄为23~78岁,平均为48岁,其中16例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9人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人工骨植骨术,部分加用克氏针内固定术,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FrykmanVIII型骨折的手术治疗较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克氏针 石膏 外科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对于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异位妊娠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以使用药物甲氨蝶呤加米司酮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患者,而仅仅单独选用甲氨蝶呤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临床疗效与不良症状。结果用药后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合并症概率(76.59%)显著高于对照组(59.54%)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6例,其概率为(55.3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82.98%),观察组患者住院和血清β-HCG转阴的时间显然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的患者实施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验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 标签: 治疗效果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人体基因组中超过90%的序列为蛋白编码RNA,长链编码RNA归属其中。大量研究已证实lncRNA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与肿瘤相关。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回顾与乳腺癌相关的lncRNA,为进一步研究lncRNAs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寻找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乳腺癌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EMS患者根据米司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分别为6.25mg/d、12.5mg/d,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B组(18.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司酮治疗EMS临床效果显著,但是大剂量应用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故推荐小剂量用药。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用药剂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早期女性盆底脏器脱垂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80例足月妊娠并住院分娩产妇于产后6周复诊并完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孕产次、既往史、家族史、此次妊娠分娩情况、个人生活习惯,进行POP-Q分度及盆底肌张力测定。结果产后早期盆底脏器脱垂发生率为55.7%(156/280)。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阴道分娩、分娩时BMI。结论年龄增加、阴道分娩、分娩时BMI过高可能是产后早期POP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过期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12月妇产科收治的80例过期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乙烯雌酚,观察组采用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药后两组均常规行清宫术。比较两组的宫颈软化程度、清宫1次成功率、清宫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宫颈充分软化率高于对照组,清宫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清宫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能够提高过期流产患者一次清宫成功率,减少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值得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过期流程 流产 人工流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28例发生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气管插管方式、是否镇静、有无约束、拔管发生时间、是否延迟拔管、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结果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主要与未有效镇静,未有效固定和约束,患者自身的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延迟拔管等有关。结论合理使用镇静镇痛剂,有效的固定和约束,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舒适条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尽早撤机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