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香豆素类:秦皮乙素(1)、东莨菪素(2)、菊苣苷(3)、早开堇菜苷(4)、秦皮甲素(5)、双七叶内酯(6);3个黄酮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2个甾醇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秦皮甲素、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得;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菊苣苷、早开堇菜苷、芹菜素均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得。

  • 标签: 紫花地丁 堇菜科 化学成分 香豆素
  • 简介:分析了制约中药药理学发展核心问题和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中药药理文献评价体系必要性,并初步提出了建立中药药理文献评价体系方法。

  • 标签: 中药药理学 文献评价体系
  • 简介:目的:研究水茄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等柱层析材料进行分离,通过ESI-MS和NMR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茄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1-9)。结构分别为neochlorogenin6-O-β-D-qui-novopyranoside(1),neochlorogenin6-O-β-D-xyl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2),neochlorogenin6-O-α-L-rhamn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3),solagenin6-O-β-D-quinovopyranoside(4),solagenin6-O-α-L-rhamn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5),异槲皮苷(6),芦丁(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水茄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水茄 皂苷 黄酮
  • 简介:目的:建立慢支紫红丸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五指毛桃、矮地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选定薄层色谱条件下,层析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可用于慢支紫红丸定性鉴别。

  • 标签: 五指毛桃 矮地茶 慢支紫红丸 薄层色谱
  • 简介: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即(+)-nyasol(1),23(Z)-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2),环阿尔廷-22-烯-3β,25-二醇(3),月腺大戟素A(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5),α-亚麻酸(6),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7),环阿尔廷醇(8),β-谷甾醇(9),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10),狼毒乙素(11)。结论:化合物1为该属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 标签: 大戟科 狼毒大戟 化学成分 三萜 乙酰间苯三酚衍生物
  • 简介: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使用茶、糖、药三位一体甜味植物,具有茶文化特征.民间饮用经验证明,甜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润肺、止咳、利咽功效.甜茶含有黄酮类、二萜及其苷类、多酚类、鞣质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甜茶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防龋齿、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且安全无毒.笔者还对甜茶应用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甜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生药学为一门传统而又充满生机学科,本文围绕着生药学科三大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当前生药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特别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中药物质基础快速、高效研究方法,中药复杂体系体内药物学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多组分、多靶点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为现代生药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生药学 中药资源学 中药化学 中药作用机理 中药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建立中药功能药效谱。方法:通过构建中药功能-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库挖掘,建立中药功能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对应关系。结果:中药功能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表述即中药功能药效谱,通过相应数据库挖掘可建立中药功能药效谱。结论:中药功能药效谱可促进中药相关研究。

  • 标签: 药效谱 中药功能 数据库
  • 简介:目的:对伊桐(Itoaorientalis)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层析分离化合物;通过MS,1DNMR和2DNMR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3-双-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1),2,3-双棕榈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2),2-)顿式亚麻酸,3-顺式亚油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苷(3),3-羟基,2-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4)和(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noside(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其NMR数据。

  • 标签: 大风子科 伊桐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大高良姜根茎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E)-3-hydroxyprop-1-enyl]phenylacetate(1),反式对羟基桂皮醛乙酯(2),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3),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4-en-3-one(4),[1′S]-1′-乙酰氧丁香酚乙酯(5),反式对羟基桂皮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one(8),高良姜素(9),trans—P—coumaryldiacetate(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和4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双苯庚烷类化合物。

  • 标签: 大高良姜 pheny]acetate 反式对羟基桂皮醛乙酸酯 双苯庚烷
  • 简介:药动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等过程速度规律科学,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性质,着重研究药物在体内存在方式与量变规律,亦即研究体内药物存在位置、数量(浓度)与时间之间函数关系。中药及其复方实质上是一组特殊化学药物整体,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中医方药 中药药性理论 原理研究 中药复方 动力学规律
  • 简介:续命汤灌胃5天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内给药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延长50%最大聚集时间;静脉给药能增加狗颈内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略加快心率,不明显影响血压。

  • 标签: 续命汤 凝血时间 血栓 血小板聚集 脑血流 脑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研究益肝冲剂保肝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硫代乙酰胺(TAA)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以CCl4造成肝硬化,并观察对磺澳酞钠(BSP)排泄影响.结果:益肝冲剂对CCl4、TAA所造成急性肝损伤均有减轻作用,对肝硬化大鼠有明显降低羟脯胺酸含量和肝总脂含量作用,并能促进肝脏对BSP排泄功能,明显提高溶血素含量.结论:益肝冲剂具有保肝护肝,减轻肝硬化程度以及促进肝脏排泄功能等作用.

  • 标签: 冲剂 保肝作用 肝硬化 CCL4 TAA 急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继续研究光皮木瓜枝条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20(29)烯-3β,24,28-三醇(1),2α-羟基乌索酸(2),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3),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4),lyoniresinol-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广寄生苷(6),(-)表儿茶素(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光皮木瓜 化学成分 2α-羟基乌索酸 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
  • 简介:目的:研究点地梅(Androsaceumbellata)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芦丁(rutin,2)、槲皮素(quercetin,3)、pfimulanin(4)、saxifragifolinB(5)、saxi—fragifolinD(6)、胡萝卜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点地梅 黄酮 三萜皂苷
  • 简介:生石膏是治疗热性疾病,特别是感冒引起发热是不可或缺药物,它既可作为复方中药味,也可单独应用;既可煎煮后服用,也可直接口服生石膏粉末。它不降正常体温,解热而不出汗,剂量范围大而又安全无毒,可应用于各种发热人群;无论低热、高烧均有良好解热效果,而价格又便宜。但它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先下或久煎"、"应用剂量"、解热物质基础、以及解热机理等还有值得商地方。本文回顾了已有的相关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商搓方面以供参考。

  • 标签: 生石膏 解热' 解热物质 机理
  • 简介:补体系统非正常激活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高效、低毒、专一补体抑制剂。国内外已完成部分天然产物筛选,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某些多糖、黄酮、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本文对天然产物类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已发现活性化合物化学结构以及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天然产物类补体抑制剂应用前景。

  • 标签: 补体抑制剂 天然产物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红花籽油被广泛用作优质食用油,且已产业化发展。研究显示,红花籽油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如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油酸、磷脂等,而且具有抗炎、降血脂、减肥、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针对目前红花籽油应用前景广阔、基础研究较少、产品优势缺乏等现状,本文对红花籽油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应用范围等内容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红花籽油提供参考。

  • 标签: 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 简介:海洋生物中富含大量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化合物,是药物研究中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本文结合海洋药物发展现状,探讨以海洋生物为资源进行药物开发思路。

  • 标签: 海洋生物 天然产物 先导化合物
  • 简介:梓木草(LithospermumzollingeriDC.)为紫草科紫草属植物,一般用其果实入药,称为地仙桃,具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之功效.根、茎也作药用,功效同果实[1].近年来研究发现梓木草具有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作用[2,3].在进行梓木草抗结核新药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共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Ⅰ),陈皮苷(hesperid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Ⅳ),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

  • 标签: 梓木草 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