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级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在其《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结果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自学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等调查指标结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 标签: 专科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来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相关流行病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0年4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共计42例)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发生部位等进行统计。以t检验分析确诊年龄与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X2检验分析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42例胃癌中,男性占76.19%(32例),女性占23.81%(10例)。平均年龄为59.68岁(32~79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26例),占61.90%,印戒细胞癌(10例)占38.46%。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居多(15例),占38.1%,贲门胃底癌(3例)占7.14%。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②在确诊年龄上,高度恶性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平均年龄58岁)与低中度恶性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平均年龄6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体癌(56.67岁)与胃窦癌(61.13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胃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以低分化腺癌、胃窦部多见,印戒细胞癌有逐年发病增多的趋势,未见贲门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②在胃癌患者中,病理类型恶性度较高者,相对较为年轻;发生于胃窦部者,年龄相对较大。

  • 标签: 胃癌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手术中应用营养学理论对患者进行合理调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对A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对B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结果A组患者在恢复肛门的排气时间上同B组相较提前11小时,而在排便时间上提前14小时,并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是(32.66±4.86)g/L,而术后7天达到(38.74±4.97)g/L(P<0.05)。A组中4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对输注速度予以调整后其症状均消失,B组中2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予以肛门排气之后均缓解。AB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不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予以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既能够及时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够促进其肠功能的尽快恢复,不仅安全简便,而且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 标签: 肠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涂片报告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红细胞异常223例,白细胞异常325例,血小板异常218例,原始或幼稚细胞52例,形态正常者121例。结论重视外周血涂片检查,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形态学 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8-01
  • 简介:摘要:法医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需要对死者的死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其特殊性,使得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法医通过病理学尸检工作的展开,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临床治疗质量,对于一系列的事故发生也有着更加高效的判断方法,在更多的刑事案件以及处理工作中根据相关数据可以使得检查更加准确、高效。本文针对法医病理学尸检对于死因分析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对于其意义和方法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尸检死因 意义
  • 简介:2015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获得宝贵的机会远赴重洋,到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KUMC)进行学习交流。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包括护理学院、健康职业学院和附属医院,医学中心由50座楼组成,中间有连廊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2014年在全美5000家医院评比中,KUMC有12个专业进入前50强,骨科排名第33。

  • 标签: 美国堪萨斯 大学医学中心 附属医院 堪萨斯大学 护理学院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基础检验综合实验考核模式。方法现代的临床基础检验实验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一种合作式教学方法。学生依据学习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自身的技能来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自我改进和创新实验,最终达到完成实验的目的。实验结束完成以后,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讨论各自的实验,老帅进行指导工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实验1结果将学生进行调查和考核之后,临床基础检验综合实验的考评模式和教学的成果在学生群体中反响热烈,进行临床基础检验综合实验的学生相对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来说,前者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行临床基础检验实验成绩的评价模式为,采用老师的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以及全体小组的评价方式,老师的评价占据20%,小组成员的评价占据20%,全体小组的评价占据60%。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起到鼓励优生的作用,更加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结论在我国现代的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书本里面,增加临床基础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有助于强化医学实验的教学成果,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综合实验 考核模式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技术与医学遗传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了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在这里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提出,第二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第三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新意义,第四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远景,然后给出了遗传与医学遗传的研究,在这里主要是遗传的研究和医学遗传的研究。为生物技术与医学遗传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生物技术 医学遗传学 发展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免疫技术广泛运用于医疗机构的检验中,文中从荧光素标记的免疫测定,酶标记免疫测定等方面,探索了免疫检验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免疫检验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情况。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40例因多发肋骨骨折伤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伤者的临床资料、住院病历以及影像检查资料(X线和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前后X线和CT检查结果发现的肋骨骨折数量。结果:所有40例伤者共发生肋骨骨折84处,15例首次经胸部X线正斜片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36处,而经过再次复查,检查结果发现共骨折41处。其中5例首次计算肋骨骨折为13处,但经过胸部正斜片二次复查得出共有肋骨骨折15处;剩余10例伤者,肋骨骨折共有23处。经胸部CT二次复查发现,共有肋骨骨折26处;另外25例伤者经胸部CT检查,发现出现肋骨骨折共38处;经二次胸部CT复查,结果发现共有肋骨骨折43处。结论:在对多发肋骨骨折被鉴定人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好鉴定时机、既往病史以及复查情况,进一步明确被鉴定人肋骨骨折的具体数量,以免出现损伤认定不准确的情况。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学 X射线 CT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用中医阴阳原理认识到时空相互关系和它们的物理性是不变性。方法:通过太阳系空间反引力0.02759km/S2认识时空关系和它们的物理意义。结果:认识空间是时间的量化,时间是空间的分化这种关系不变性。讨论:提出时空有粒子正反性,是一种由正反相结合为一体的粒子,与光子相似。

  • 标签: 中医阴阳学 时空关系不变性与反引力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多样化鉴定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抽取我所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入的多发肋骨骨折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共68例;分别采用传统X线诊断法、采用CT诊断法,对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准确率及肋骨骨折部位诊出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多发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4.12%)明显较常规组高,误诊率(2.94%)、漏诊率(2.94%)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多发肋骨骨折伤者肋骨骨折部位诊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该组腋段骨折诊出率(100.00%)、前段肋骨骨折诊出率(100.00%)及后段骨折肋骨骨折诊出率(88.89%)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中CT诊断效果优于传统X线诊断,可切实保障法医临床鉴定准确率,为后续司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信息帮助;应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学 X线 CT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