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衰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方法自2009年9月,我科收治急危重患者数百例,其中35例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需通过口腔气管插管予呼吸机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中毒者6例,器质性心脏病史10例,颅脑外伤11例,脑血管意外8例。13例患者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改善转至病房继续治疗。结果我科护士在护理此类病人时,认真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气管插管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将护理管理理论原则运用于急诊科护士的护理管理,认为运用“人本原理”、“动态原理”进行急诊人力资源的管理;运用“系统原理”在急诊科护士人才培训的管理;运用“效益原理”在急诊护理成本的管理。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全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应,才能使患者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快节奏的急救模式,消除护理隐患,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急诊救治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救治,给予有效地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结果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有效地急诊救治与护理后,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例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结论急诊救治的护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关键,有效的救治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救治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接诊后迅速进行抢救治疗,包括镇痛、吸氧、镇静、心电监测等,并对各项体征进行检测;对无心律失常、以及生命体征正常、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的患者进行PCI治疗,综合良好的术后护理干预。结果33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接受了良好的术后护理干预,无一例护理并发症,30例(91%)患者心肌梗死治疗护理成功,2例(9%)结论病情未获得好转而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在76~82岁,为高龄患者。

  • 标签: PCI 心肌梗死 术后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科通过观察及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抢救成功的经验。结果6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科经过以上急救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焦虑、恐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有57例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未发生意外,3例心跳骤停现场抢救无效死亡,3例因合并严重的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率96.7%。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达96.7%,为病人赢得了下一步的救治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产生因素,提出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危重患者及重点药物管理,完善医嘱执行制度,预防院内感染,优化运送环节。加强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 标签: 护理风险 急诊观察室 患者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情绪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以确保急诊护理人员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中,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情绪管理 急诊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有效地急诊救治,在救治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缓解疼痛等不适的各项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使多发性骨折的患者脱落了危险,得到及时的救治。结论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措施是抢救多发性骨折患者生命的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改善缺氧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病情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合并损伤,预防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急诊救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内科治疗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病情稳定,1例患者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必须进行急诊护理及积极治疗,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患者50例的救治过程与护理措施,护理提供了新的标准。方法针对多发性骨折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患者骨折部位包括四肢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颅脑损伤、骨盆骨折等,通过及时准确的快速急诊救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吸氧;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等,积极配合医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中38例救治成功。10例出现不同程度脏器衰竭经抢救后恢复治疗。2例因严重多发性骨折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多发性骨折急诊救治中,尽早正确给予救治和护理是抢救生命和进行手术的关键,所以通过全方面的救治和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愈合率。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及诊救治 护理措施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如何将急诊抢救工作效率进行提高。方法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意识与抢救技术,加强仪器、药品、物品的规范管理,将护理安全前后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过程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APN派班模式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尝试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使用APN派班模式进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管。结果重点岗位需要贯彻落实APN派班模式。结论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灵活执行APN派班模式,对重点岗位的护士进行重点在班时间管理,是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以持续执行、长久发展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急诊科 APN派班 优质护理 重点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急诊护理实习生管理工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实施、检查、纠正)。结果实习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错事故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使急诊护理实习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和持续改进

  • 标签: PDCA 循环模式 急诊护理实习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减少手术风险,促进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严密病情观察,发现15例在术中出现并发症,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抢救。结果14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转危为安,1例患者术后回病房24小时后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掌握严重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的急救护理知识,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实施护理措施,是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提前预知急诊PCI术后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把护理意外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2013年来行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结果预见性观察急诊PCI术后潜在的护理风险危险因素,有目的早期给予护理干预,是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意外危险事件的发生。结论采用预防结合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和疗效,也更加鲜明体现了预见性防护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 标签: PCI术后危险因素 护理风险 预见性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行胃镜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的现场急救护理,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得出急救护理的关键是准备,现场急救,护理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胃镜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重要性,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5例25人次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15例25人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急救止血成功14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全程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保持平稳的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强了止血效果。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诊内镜 硬化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室 医院 护理人员 工作场所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