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长物志》中关于居住环境、家居空间低碳设计部分进行考证,文震亨对朴素低碳设计观念理解,对可持续生活方式和理念推广,以及这种朴素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活方式和设计是有较大影响,这为今人从古代典籍当中寻找设计智慧,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长物志》 可持续发展 材料 生活方式 当代价值 空间
  • 简介:明末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较为发达时期,不仅园林数量众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园林名著和造园家。近些年来有关园林研究成果甚多,涌现出《扬州园林》、《说园》、《园冶注释》、《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长物志注释》、《苏州古典园林》、《江南园林志》、《中国园林美学》、《园林与中国文化》等许多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虽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却尚有许多值得研究地方。本文拟就当时江南园林发展及其美学思想等谈些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江南园林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园林美学 《园冶》 《长物志》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陈洪绶传世画论考察,提炼其绘画创作"师古"与"修正"理念,进而通过研究在他对周昉、李公麟、贯休和蓝瑛、丁云鹏等人作品风格、技法学习状况,考察陈洪绶对这一理念实践。

  • 标签: 陈洪绶 师古 修正
  • 简介:包世臣是推动清代碑学运动中坚力量,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碑学观念吸引了众多书法学习者,并凝聚成“包派”。那究竟什么是“包派”呢?为什么包世臣思想能产生如此大影响呢?文章从清代经世致用学术背景出发,挖掘包世臣经典碑学理论《艺舟双楫》中贯穿经世思想,并从包世臣本人出发,阐述他社会经历、人格魅力以及广泛交游在“包派”形成中关系网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传播途径特别是包世臣论著大量出版在“包派”形成中媒介因素。

  • 标签: 碑学 经世致用 出版业 包世臣 书法艺术
  • 简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明历史长河中,书画艺术以其独特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历史性嬗变过程。在北宋时期出现书家群体,对于中国书法史(尤其是明清阶段)有着深远影响。

  • 标签: 美学思想 书法艺术 米芾 中国书法史 中华民族 嬗变过程
  • 简介:中国画是一古老画种,其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历代大师都有所突破,有所变化,追溯其源流,从画理到技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天人合一,寻求自我80年代初,长期闭塞中国改革

  • 标签: 中国绘画 传统哲学 中国画 "天人合一" 艺术观 意象
  • 简介:东晋王羲之早期隐逸是身在庙堂、心在山林,魏晋南北朝郭象《庄子注》主旨是"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郭象庙堂和山林结合终究只是哲学体系上理论结合,现实中难以实现。王羲之自誓文之后远离庙堂彻底归隐。王羲之隐逸,不仅有郭象玄学理论背景,而且有江熙、沈居士、孙绰等众多人参与其中整个社会上层关于玄学山林和庙堂关系大讨论背景。

  • 标签: 王羲之 隐逸 郭象 山林 庙堂
  • 简介:钱大昕是清代乾嘉时期着名史学家,作为一代“通儒”,他在金石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在其着作《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潜研堂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大量书法理论观点,其书论大多以史家视角阐发书法史,以学术化态度回归“史”学科本位,对于後世书法史研究颇有启示。

  • 标签: 钱大昕 书法 金石佐史
  • 简介:中国绘画是与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因为民族精神是国民艺术血肉,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孤悬于天地之间.人类文明多姿多彩.汲取外来艺术思想之精髓滋补国民艺术,更让我华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徒恃滋补品而不加自己锻炼,欲求自发,无异缘木求鱼。傅抱石编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正是基于这样立场.建构了他自己对中国绘画变迁史,其实也是中国绘画民族性想象。他说:构成中国绘画要素不在绘画本身,

  • 标签: 中国绘画 人本主义思想 探源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艺术思想
  • 简介:卫俊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临习各种碑帖上记有大量横批和眉批。这些都是先生读帖时随手记录下零星感悟,因无意于示人,故用语简约,多非周详之论述。但真知灼见,聊聊数语,立判高下,使人阅之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足可窥先生书学思想之堂庑。

  • 标签: 卫俊秀 书学 临习 八十年代 使人 中国书法艺术
  • 简介: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优秀出版人.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画家。三十多年编辑生涯.使他积累丰厚.见识卓越.这在当代画坛是罕见。他能站在理性高度去审视传统.寻找规律.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对于中国画认识要深刻得多。

  • 标签: 程大利 艺术思想 外化 修养 绘画 知识
  • 简介:石鲁,本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著名大地主家庭。1940年1月在延安时,改名石鲁。15岁时,因逃避母亲为他包办一桩婚姻,他去了成都入东方美专学画,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据他在《思想自传》中讲,在成都时,他曾在一本被当局禁止杂志上读到《毛泽东自传》,毛传奇故事及其救国平天下理想,对他产生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石鲁 绘画思想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作题材
  • 简介:近代美育浪潮兴起与蔡元培首倡美育关系甚大。光绪三十四年秋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初专攻心理学,后来逐渐转向美学。民国元年,蔡回国就任教育总长,始倡美育。是年二月八、九、十三日连载于《民主报》《对于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教育五项方针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主张美育占全部教

  • 标签: 美育观 艺术教育 蔡元培 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国民教育
  • 简介:清代以前,文人士大夫们审美趣味确立了传统帖学在书坛正统地位。由民间书手写就代表民间意识书法由于不符合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而被冷落和尘封起来,直到乾嘉时期出于考古研究需要才被人们重新重视,并由文字学、金石学领域转移到书法领域。在清代碑学复兴形势下包世臣继承了阮元尊碑思想,他《艺舟双楫》继阮元二论之后进一步扬碑抑帖,对清代碑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包世臣 书学思想 文人士大夫 清代以前 审美趣味 民间意识
  • 简介:  远离都市阿坝高原画家群体,就是默默充当"艺术牧民"朴实角色,他们在自己土地上创作着自己本土作品,以阿坝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为养分,用饱满激情向观众捧上一份份精神美餐.……

  • 标签: 中的宗教 人物形象创作 再羌族
  • 简介:现代理性主义设计思想没有在上世纪影响中国,对于中国设计来说是一个极大遗憾。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迅猛发展,让人来不及对城市建设深思熟虑,来不及思考创建有别与西方现有经验,适合中国人文化、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社会形态城市结构。将城市容量与现在城市发展模式结合来看未来发展,那么一定给我们现实生活提出更大挑战,同时给我们后代以及城市未来带来更多忧虑。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节约型社会 生态建筑 传统建筑美学
  • 简介:杨维祯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全面的造诣。其著作《东维子文集》(即《东维子集》)三十卷及附录一卷,对文人画作了不少精辟论述,他和赵孟频、王冕等都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些有名观点,比如诗画同源说,气韵,意境等重要概念与杨维祯都有很大关系,他审美思想在中国文人画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 标签: 文人画 气韵 意境 审美思想
  • 简介:十二章纹是冕服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十二章纹是部族首领教学大纲,是"干部"考核文件,是儒家宣传单,是礼教教科书,是王权等级标志,有着梳理社会秩序、熏陶道德规范、强化统治责任作用。

  • 标签: 十二章纹 冕服 王权神授 礼教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