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张梅在自己的创作中以反讽叙述揭示出理想主义的荒诞处境,其中多种声音同时奏响,多层意义同时交织。无根的现代都市人产生了追寻故园和精神根基的冲动,作家抱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文化寻根。

  • 标签: 理想主义 反讽叙述 浪漫主义 广州 岭南文化
  • 简介:王蒙的短篇小说《来劲》受到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这种影响基于作家对毕加索艺术创新和"破坏精神"的深刻理解。其小说人物形象神似毕加索那些五官错位、面貌模糊、脸孔多棱、影像叠加的画中人物,小说运用立体主义"叠卡片"的方法表现了对人物行为一个对另一个的覆盖和否定;运用立体主义的拼贴方式把社会万象拼贴在一起,呈现了一个多元时代的自由多变、浮躁嘈杂而又令人困惑的社会特征,表现了作家对那个充满探索和疑问的社会的复杂情感。

  • 标签: 王蒙 《来劲》 毕加索 立体主义 影响
  • 简介:物化的概念和根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社会历史学的解释,也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物化或拜物既有19世纪末盛行的唯美主义背景,更有20世纪初滥觞的现代主义背景。本文主要借用物化的概念,并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经典作品为个案展开分析,来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较为普遍的物化景观,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所遵循的独特的物化——反物化模式。

  • 标签: 物化 反物化 拜物 后现代主义小说
  • 简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代表之作,J.K.罗琳也凭借这一系列长篇魔幻小说成为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的作家。小说自出版以来,受到了无数读者的追捧。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一系列小说应当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品,但是这部魔幻主义色彩的小说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因而就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哈利·波特》 魔幻主义 社会 批判 现实主义
  • 简介:《失乐园》的主题、风格和语言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争论的热点,而其思想性受到忽视。本文从思想性出发,诠释《失乐园》,力图籍此阐明弥尔顿的宗教思想,即以基督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为特点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 标签: 弥尔顿 《失乐园》 人文主义 基督教人文主义
  • 简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与关系也随着文本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主义作品主“说”(telling),话语的权力由作者控制;现代主义作品主“示”(showing),作者隐退到幕后;后现代主义主“思”(反思,self-reflective),作者由突前而隐退而消亡,读者则由受控而介入而积极参与。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读者 文本
  • 简介:召唤新现实主义——威廉斯小说观述评殷企平当代西方小说陷入了僵局!英国文坛巨人雷蒙德·威廉斯(1921—1988)曾经发出过这样的警告。他是在《漫长的革命》(TheLongRevolution,1961)一书的第7章“现实主义和当代小说”(Realis...

  • 标签: 威廉斯 新现实主义 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观 社会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 简介:奈保尔的《河湾》是一部充溢着悲观主义色彩的小说,既深受欧洲文学传统中非洲形象的影响,又源于作者本人对非洲的实地考察,更是作者基于悲观主义历史观的话语构建。在奈保尔描写的非洲形象中,民族解放运动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文明的倒退。本文认为,尽管故事的叙述者萨林姆所讲述的一切的确说

  • 标签: 奈保尔 悲观主义 后殖民社会
  • 简介:本文选取了冯内古特不同创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猫的摇篮》(1963)、《五号屠场》(1969)和《囚鸟》(1979),分析了作家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现冯内古特对基督教体系和基督教思想的态度迥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体现了冯内古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

  • 标签: 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五号屠场》《囚鸟》 宗教
  • 简介:生命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对象,并且是传统文学和西方哲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语境却赋予了生命迥异的内涵,宗教存在主义思想则更注重揭示生命的过程和本质。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宗教存在主义视角下对生命、存在与界限等问题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本文以托氏作品中对生命描写为基本线索,探讨作家的存在主义意识、人道主义思想以及生命的内在涵义。

  • 标签: 托尔斯泰 宗教存在主义 生命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诗学场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有着一套独立且系统的诗学理论体系,这套诗学理论的建构源于诗学主体对于中西诗学资源的双向采撷和创造性整合。具体而言,一方面横向汲取西方有益的诗学资源,另一方面则从纵向吸纳中国传统诗学资源,继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中西诗学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从而实现西方诗学资源的本土化和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化转型。

  • 标签: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 资源配置 横向整合 纵向承继 创造性转化
  • 简介:<正>1980年3月26日苏联《文学报》登载了马尔科夫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章,摘译如下: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实质的争论早就存在,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这一争论更为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以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验为依据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极广泛的可能性;另一种观点虽然也承认这些可能性,但实际上却把这些可能性理解得很窄。我的看法接近第一种观点。我们的同时代人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是积极向上

  • 标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近二十年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艺术创作 可能性 艺术概括
  • 简介:萨义德从其批判意识出发,通过放大传统东方主义的某些侧面而在某种程度上重构之。萨义德的批判陷入了私人化,导致批判(所指)和批判主体(能指)分裂,因此批判就变成了萨义德自我建构的一种策略,而不再具有它所力图表征的意识形态特权。萨义德和西方之间实际上是一种雇员/雇主或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

  • 标签: 萨义德东方主义和传统东方主义 意识形态立场 共谋
  • 简介:美国当代著名女剧作家温迪·瓦萨斯坦在戏剧创作中有意识地对女性主义问题进行了探讨。她通过戏剧充分展示了现代知识女性的梦想和追求,再现了她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的困境,反映了妇女运动的成败得失,激发了人们对妇女权利、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的广泛关注。她使剧院成为表现妇女形象、呼吁妇女权利的场所之一,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国女性戏剧创作。

  • 标签: 温迪·瓦萨斯坦 戏剧 女性主义
  • 简介:库弗的长篇小说是用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创作的小说文本.作为后现代主义者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特点表现为,运用特殊的词汇单位和渲染过多的语义场,后者包括同化、加倍与排列、感觉、运动、机械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在句子结构上表现为句法不规范、句子因打断而意义不完整、句子语义前后矛盾、句子在印刷上被有意安排而呈现支离破碎的形式;在文本结构上则表现为摒弃连续性,运用间断、累赘、加倍(含重复)、增殖、排比等手法.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文学 小说文本 长篇小说 文本结构 创作 呈现
  • 简介: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不关注政治、战争和民族起义等本质要素,而注重文化、艺术和语言等要素在民族认同中的建构作用。詹姆斯·乔伊斯主要从灵显叙事、城市表征和多元文化等多维度建构小说中的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在故事层面,乔伊斯忽略了典型的民族英雄和民族情绪的宣泄,而是通过灵显叙事中的反英雄展现民族认同的“缺失”;在空间书写上,乔伊斯通过城市中随处隐现的英国殖民统治的“图腾”,表征爱尔兰民族认同的“消解”;在话语与文化层面,乔伊斯从不列颠“他者”文化和多元文化呈现爱尔兰民族认同的“杂糅”。乔伊斯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的核心思想是解构传统民族认同的“逻各斯”,实则是爱尔兰民族认同一种“缺席的”在场。

  • 标签: 詹姆斯·乔伊斯 民族认同 非本质主义 灵显叙事 城市表征 多元文化
  • 简介:作为“神话重述”系列之一,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重量》不仅在内容上安排背负苍天的阿特拉斯最终放下宇宙,让为生活所困的当代叙述者不断出走,为这些人物设想了放下重负的种种可能,而且在叙述实践上放下“宏大叙事”和“影响的焦虑”等重负,通过复调型私人叙事、杂语和时空体对话等异质化叙述方式思考存在的个体特异性和荒诞性、责任的必然性和自由的相对性,赋予了古典神话以当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 标签: 珍妮特·温特森 《重量》 神话重述 异质化叙述 存在主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全盛时代,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呈现出后现代的诸多特征.岛田雅彦就是这一时期受到瞩目的年轻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后现代文学特点的作品,除小说以外,他还涉猎音乐、美术、戏剧和解剖学等领域,堪称是一位"多媒体"作家.本文论述了岛田雅彦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指出岛田的作品涉及了大量后现代的主题.通过分析《彼岸先生》、《燃烧的尤利西斯》等作品,本文认为岛田的文学特点可以用"滑稽模仿"和实验性来概括.他在小说中对叙事手法进行了各种实验,展示了后现代文学的特点.进入90年代,岛田雅彦在强化小说的故事性的同时,继续对小说的叙述手法进行实验.他更加关注危机四伏的日本社会,通过作品对日本社会敲响了毁灭的警钟.

  • 标签: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 滑稽模仿 叙述形式 日本社会
  • 简介:美国后现代文学批评家伊哈布·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是从先锋派文学开始的,他认为先锋派是后现代主义这个交响乐中必不可少的前奏。他从古希腊俄耳甫斯的神话中揭示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学是"沉默的文学",是那些毁灭与创造并进的先锋派文学,而它们是后现代主义的先行者。

  • 标签: 哈桑 沉默的文学 先锋派 后现代主义
  • 简介:本文从超验主义的维度解读了的宗教思想.在超验主义思想的启示下,霍桑通过暴露了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性对立的灵魂,并进一步揭示了善恶相生的辩证关系,指出了犯下罪恶就是救赎的开始,从而为正视清教主义的罪恶找到了勇气.

  • 标签: 超验主义 灵魂 二性对立 善恶相生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