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在理论界中争议较多,本文对商誉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最后对于自创商誉的确认提出了自己的一看法。

  • 标签: 商誉 范围 性质 自创商誉确认
  • 简介:国际护士节那一天,各大媒体都报道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信息:我国临床一线的护士数量仍严重短缺,护士人才的流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看到两种衡量护士供需的方法。其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由此推算,我国目前护士的供给缺口为数百万名。其二,按照医疗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生与护士的经验比应为1:2。

  • 标签: 国际护士节 供给缺口 临床治疗 新闻发言人 卫生部 总人口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因素特别是家户特征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状况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别持续扩大,但按可比标准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状态。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结构转换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收入差别 家户特征 经济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但同时也加剧了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所以,在新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决定着国家在各领域的资源开发方式与管理体制改革方向,而仅存的国土资源也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开发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的短缺现象日益凸显,进行土地统筹规划就给城乡规划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 关系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差距拉大、基金筹集困难、增值保值渠道不畅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开拓筹集途径、拓展增值渠道和实行多层次监控。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望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难题,提升基金的管理水平,为农民老年人提供更可靠的养老保障。

  • 标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基金管理 困境与对策
  • 简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无锡市早已运筹帷幄,谋划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的举措。特别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无锡市更是提出了比全省平均步伐更快一步的倍增目标。

  • 标签: 倍增计划 居民收入 无锡市 “十二五” 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
  • 简介:许多经济变量由于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都呈现出非平稳性。协整是用于检验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文章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了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收入的关系。检验结果说明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此检验基础上建立了ECM模型,并分析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 标签: 消费 收入 协整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多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还与城镇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都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居民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程度 量化关系
  • 简介: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状况、基本生活状况、生活消费结构、财产来源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社会保障的制度性缺陷、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的供给不平衡、个人所得税制的设置不完善以及财产税体系的不健全。为了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应建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公平服务社会;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创新个人所得税设置,充分发挥个税调节功能;开征有效的财产税,激励青年一代工作热情。

  • 标签: 城乡居民 收入分配 财税政策
  • 简介:本文采用1990年-2003年间的江苏省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与GDP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变量数据间的内在关系,以期发现两者间是否存在动态均衡关系。

  • 标签: 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根检验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同时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转变,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但消费率却低出近20个百分,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消费不足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针对辽宁省居民消费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才能提高辽宁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 标签: 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 消费现状 存在的严峻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使用全国城乡家庭消费和收入微观数据考察间接税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平均来看,全国居民负担的税收占收入的比例是10.6%;不论在全国范围来看还是分别在城乡内部来看,间接税负担都呈现累退:低收入的负担率高于高收入的负担率。在城乡之间,城镇居民的税收负担率高于农村居民的税收负担率。间接税增加了城乡内部不平等,降低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间接税主要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略微恶化了整体收入不平等。

  • 标签: 间接税 税收归宿 投入产出分析
  • 简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长期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要启动农村市场,首先必须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湖北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并讨论了当前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措施.

  • 标签: 湖北 农村居民 消费 农民收入 市场
  • 简介: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政府转移性收入之间的关系,与获得政府转移性收入后相比,农民的边际消费水平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尽管消费欲望强烈,但是并没有摆脱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考虑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水平较低的状况,政府应当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进一步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 标签: 政府转移性支出 农民消费水平 补贴收入
  • 简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为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本文在定量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各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对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社会保障 地区差异 居民消费
  • 简介: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16年间,我省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据全省1350户城镇居民抽样调查,1994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11.48元,计比1987年增长了21.1倍,年均递增17.4%。比上年增长31.3%,是我省近几年增加额最大,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近些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大部分兄弟省区比较,差距不断拉大。一、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偏低状况的剖析(一)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位次下滑。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

  • 标签: 城镇居民收入 生活费收入 吉林省 平均水平 偏低 差距
  • 简介:本文通过构造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模型,发现股市收益波动是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子,而股市收益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股市正财富效应的发挥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经济风险大小;并依据模型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实证研究证实了模型的结论,且发现股市收益产生的影响随着时滞的增长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 标签: 边际消费倾向 股市财富效应 实证分析
  • 简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有权享受的公民权,是受助对象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我国城市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贫困人口中能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口累计已有1320万人。我国政府早在1999年10月1日就正式施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本文试就施行这一《条例》过程中政府的责任、资金来源、对象界定、保障线测定以及救助金发放与管理体制提供一孔之见,为的是正确实施这一《条例》。

  • 标签: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保障对象 保障线 保障资金 中国 城市居民
  • 简介: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和短期的动态变化。陕西省政府应该转变一直以来主要以刺激居民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启动消费、影响投资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 标签: 因果关系检验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误差修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