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争论,在道德生活的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的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
  • 简介:关注和研究现实伦理问题,既是当代伦理学应用特征的表现,也是伦理学发挥其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和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也是城市居民学习、工作、居住、娱乐的家园。毋庸置疑,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抑或说与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休戚相关。显然,现代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空间的物质性规划,更是一种以决策——实施为导向的公共政策和以一定价值目标为前提

  • 标签: 城市规划 价值重估 伦理学 伦理反思 现代 批判
  • 简介:普遍原则是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中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一切有效规范必须满足的条件。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凸显了社会道德规范有效性要求,普遍原则为有效性规范的产生呈扬了新的伦理致思向度,以人为本和民主协商应成为规范有效性生成的双重维度,共时体现实质普遍与程序普遍。这也必然成为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逻辑基础。

  • 标签: 社会道德规范 普遍化 以人为本 民主协商
  • 简介: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之关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论题,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现代美学家曾以“人生艺术”等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观照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再创造,并成为其人生哲学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宣扬了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追求内在超越的人生境界。其“人生艺术”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

  • 标签: 朱光潜 人生艺术化 真善美价值同构 幸福体验 道德理性先验本质
  • 简介:"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之体现,在近现代的研究中经历了宗教神秘化解释、理性文本化解释、审美与伦理化解释、生态维度解释的存在论转化历程,反映了作为世界观的天人合一原初观念在被赋予现实指向后逐渐转向方法论的整体趋势。众多学者在对天人合一的生态化解读路径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问题与争鸣,集中于天道与人道关系问题、国学传统的生存体验与精神境界问题、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矛盾问题、反生态化解读天人合一问题。在学者们针对天人合一的生态化解读问题进行反复讨论的过程中,生态方法论原则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关键领域,其初步表现为非认识性、同感性、可持续性、伦理规范性、双向适应性几种特征,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思路。

  • 标签: 天人合一 生态理念 主客二分 生存体验 生态方法论
  • 简介:<正>“第三者”插足已成为我国目前婚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人们——包括理论界和文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很不相同,电影《谁是第三者》的拍摄及其放映后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就是一个证明。根据社会学工作者的调查,人们对“第三者”插足问题大体上有这样三种看法。

  • 标签: “第三者”插足 爱情 婚姻家庭 婚姻关系 第二者 自然型
  • 简介: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社会陷入“经济增长环境危机”的悖论之中: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因此,必须实现伦理学范式转型,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标签: “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 工具理性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 标签: 美德伦理学 现代身份 基本方法论 “现代身份”确认 指控
  • 简介: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是一种互容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道德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吸纳和培育反映社会大生产要求的进步理念和道德资源,为其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要顺应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始终朝着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健康发展.入世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但要吸纳WTO规则的合理因素,而且要在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其特殊作用.

  • 标签: 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 互容互动 入世
  • 简介:社会公正是一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的诸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与之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社会 中国改革 伦理学研究 人类社会 自由和谐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的基础。道德法律是立法中的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的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的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性和国家强制性的特征。从道德法律的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的法律和道德权利的法律,以及道德的公法和道德的私法。在道德法律的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演变成一种制度性的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代孕,无论在生命伦理学界还是在生命法学界都引发了巨大争论。在代孕应否合法问题上,学术界存在"应合法说"与"不应合法说"两种针锋相对的学说,这两种学说都基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相应的论据。立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角度,伦理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对于代孕的定位应取决于伦理对于代孕的定性。而在伦理上,代孕是一种违背人类天性的不合理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应当予以禁止。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孕规制立法来看,代孕应当为立法谨慎规制。当前,我国对代孕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但在具体制度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代孕 合法化 人性 规制
  • 简介:罗尔斯的契约论强调公民是正常而充分合作的社会成员,而且它还假定他们的种种天赋才能处于正常范围。在可行能力思路看来,由于这样一种契约主义的方法论,那些具有严重能力缺陷的人不能从正义原则中公平受益,他们甚至被排除在正义原则的选择过程之外了,因此这种理论没能真正保障每一个人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但在罗尔斯的契约论中,作为正常合作成员之基础的两种道德能力应当被理解为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而正常能力的假定意在排除能力差异在原则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而它反而是包容性的。在组织有序的社会中,有能力缺陷的人的一些特殊需要确实没有被当作一个基本正义问题来对待,但这一点乃是平等的政治自主性的代价。

  • 标签: 契约论 可行能力思路 正常能力 能力缺陷 政治自主性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裕,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相悖的社会问题,其中“诚信缺失”或“信用危机”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目前,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关系到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学术理论界着力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都从各自的角度,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诚信建设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我国伦理学界近几年来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社会信用体系 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伦理学
  • 简介: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导致其公正观有所差异,但中西公正观都与当代医学公正伦理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都是处理当代医学公正问题的理论基础。当然,中西公正观是分别蕴含在以各自特有的概念系统构筑成的整个伦理体系之中的,两者的基本特征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化的公正诉求是以美德为中心的个人正义,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架构。西方公正观则强调德性和制度,完美的德性赋予人以善和正直,因而人人都拥有公正之完美德性,分配行为和交往行为都互利互惠,如此必然形成公正的社会秩序,使公正得以真正实现。讨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公正观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的表现,在当下应该聚焦于这样一个基本视角:医学公正是一个社会最基本、最低限度的道德,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医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卫生保健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医疗秩序的最低标准和必要条件。合理安排医学公正制度,有利于消弭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减少医疗纠纷,增进社会和谐。

  • 标签: 美德 德性 公正观 医学公正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私营企业在其发展中,多半采用家族的企业形式.这种企业形式,还有继续发展、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存在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或动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伦理原因或动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私营企业 家族企业 伦理动因 中国 所有制经济
  • 简介:经济全球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现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观 多元文化
  • 简介:食品具有伦理属性,食品安全传播应受安全、健康、文明三个伦理维度的制约。但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与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报道方式与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与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传播 伦理维度 公信力
  • 简介:在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中,充斥着知情同意不完全。尊重儿童作为潜在人类尊严的道德律令要求允许儿童参与试验的同意决定。与此同时,由于儿童自身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基于“最佳利益”将代理权让渡其父母或监护人。而为了确保代理同意和试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需伦理机构介入审核,以起到维护“公共健康”的作用。由此构造出“知情同意’’的条件及其判定的“儿童一代理人一伦理审查机构”的权力三角关系。

  • 标签: 儿童非治疗性医学试验 知情同意 最佳利益 公共健康 权力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