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数值研究了不同重力场下液池内耦合热-溶质毛细对流流动特性,模型中考虑了热毛细效应和溶质毛细效应相当这一特殊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当重力加速度较大时液池内存在周期性迁移的对流涡,而当重力加速度较小时,液池内的对流涡迁移消失,因而重力加速度能够促使热-溶质毛细对流失稳。随着重力加速的减小,监测点的温度和浓度振荡幅度减小。常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速度分布受浮力对流控制;微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随着重力加速度减小自由表面速度略微减小。

  • 标签: 热毛细对流 溶质毛细对流 重力 双扩散 水平温度梯度
  • 简介:利用传热模拟计算,研究了地源热泵(GSHP)地能利用中群井系统初态因素对温变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地下初始温度、井群基本构造尺寸等对地下土壤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指出土壤初始温度是决定土壤源热泵运行的重要因素,初始温度提高1倍,系统运行时间和输出总热量增加约24倍.小井径对负荷因素影响更加敏感,相同的热负荷下,热流密度高,温度场变化剧烈.对于大井径而言,温度场变化相对平缓,但更易于发生井间传热交互影响.初态因素是强化地能利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此合理布置大区域群井意义重大.

  • 标签: 地下 土壤源热泵 地源热泵 传热 重大 土壤温度场
  • 简介: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和离散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东方电厂某300MW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不同负荷的数值研究。采用非交错网格的SIMPLE差分格式对流场进行求解,得出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况二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较为合理。

  • 标签: 切圆锅炉 负荷 气固两相流 数值研究
  • 简介:通过CFD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分别对支管无附加结构及支管有附加结构直管、渐扩管、减缩管四种结构的T型管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大涡模拟,获得了管道内部的瞬时温度。将各结构温度云图与速度矢量图、无量纲时均温度及无量纲均方根温度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附加结构的添加使管内流体流型由冲击射流变为偏转射流,显著减小了T型管壁上的温度波动;缩管结构的无量纲均方根值比其他附加结构更小,表明缩管结构更适合用以减小管壁的温度波动。

  • 标签: T型管道 混合 热波动 大涡模拟
  • 简介: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高压加热器疏水对凝结水泵容量选择的影响,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并为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修改提供一些数据。

  • 标签: 容量 加热器 疏水 凝结水泵
  • 简介:介绍了钙基吸收剂结构特性对脱除SO2的影响.认为在适宜的孔径范围内,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且孔形类似盘状的小粒径吸收剂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同时,颗粒内孔隙之间的连接方式对脱硫效率也有一定影响;添加一定的辅助剂以及烧结对吸收剂的结构特性有很大影响,使脱硫效率发生改变.

  • 标签: 孔隙结构特性 脱硫 比表面积 孔隙率 SO2 钙基吸收剂
  • 简介:研究了载气体积流量对颗粒填充床内固态同步酶解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气体积流量的增加,基质表面生物膜内的乙醇浓度显著降低,包埋颗粒填充床乙醇发酵效率得到提高,但载气体积流量继续增加,则载气对生物膜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引起生物膜部分脱落和生物膜内水分减少,导致填充床酶解和乙醇发酵的效率显著下降。在载气体积流量为30mL/min,最大纤维素消耗量为10.47g,得到最大乙醇平均得率0.02g/g纤维素基质,填充床反应器的孔隙率减小了31%。颗粒填充床有效的避免了基质坍塌现象,增强了载气在反应区域的流动过程并及时载出反应生成的乙醇,消除了乙醇对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同步酶解发酵消除了葡萄糖对糖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同步酶解发酵 载气 填充床 稻草秸秆
  • 简介: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双燃料燃烧室重整气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蒸汽回注比对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出口温度最大不均匀度和出口NOx体积分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汽回注比的增加,火焰筒中轴线的回流速度增大,燃烧室内火焰长度先缩短后增大,出口温度场最大不均匀度先降低后增大,出口NOx体积分数不断降低;燃烧室燃用重整气时,快速型NOx体积分数要多于热力型NOx体积分数。

  • 标签: 重整气 数值模拟 蒸汽回注 NOX排放
  • 简介:为提高气体机稀薄燃烧时的燃烧性能,解决天然气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情况下点火能量高以及火焰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利用强氧化性的臭氧对燃料进行改质,进而提高天然气燃烧性能的思路。通过Chemkin软件研究臭氧添加对甲烷滞燃期的影响,并对改善燃烧的化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某些重要基元反应的温度敏感性、自由基和中间物质的浓度和出现时间发生较大变化,进而改善了甲烷的点火特性。

  • 标签: 天然气 臭氧 滞燃期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简介:相变微胶囊功能流体所具有的相交区间是影响其强化传热效应和工程应用价值的主要因素。采用双流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层流条件下,双流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颗粒相体积分数、营径和Re对相交区间的影响。功能流体的相交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这三个因素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同时相变段长度还取决于入口温度和边界条件等因素。以直链烷烃为相变材料的功能流体在相变段的蓄热能力相近。但在同Re下,功能流体的相变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囊芯材料相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入口温度是影响相变材料熔化速度的重要因素。相交段的长度、总温井和总吸热量与流体入口过冷度都呈线性关系。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相变段长度与壁面过热度呈指数为负的幂指数关系,而相变段总温井和总吸热量都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对流换热 相交微胶囊 相变温度 强化传热
  • 简介:针对直接空冷凝汽器翅片温度可能低于环境温度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得知空气流经空冷凝汽器翅片区可产生2~5℃温降,据此分析利弊,并提出适当调高空冷凝汽器冬季保护环境温度及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大风危害的建议。

  • 标签: 空气流动温降 计算 分析 建议
  • 简介:为了缓解埋管区域土壤的热量堆积问题,提出了埋管换热器按内中外、块状、间隔三种分区运行的策略,利用CFD软件建立了10×10的井群换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在三种分区与不分区运行策略下运行十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分区运行策略对土壤温度分布和土壤热堆积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可知:不分区、内中外分区、块状分区、间隔分区四种运行策略下埋管区域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5.23、23.31、23.06、23.28℃,最高温度分别为40.62、32.77、40.65、38.93℃;分区运行较不分区运行可以有效缓解热堆积作用,埋管区域整体温度较不分区运行时降低了2.00℃左右,内中外分区策略可以显著缓解埋管区域热堆积。

  • 标签: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热堆积 分区运行
  • 简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体在不同板间距的正弦型波纹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的特性;探讨了板间距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e相同的条件下,通道内所形成旋涡的尺寸随相对间距λ/H(波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 标签: 波纹通道 板间距 数值研究 热影响 内流动 数值模拟方法
  • 简介:保温是脱硫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虑不同保温状态塔壁散热的情况下,参考多级喷动烟气脱硫工艺模化脱硫塔建立物理模型,经过合理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了塔壁保温对脱硫塔内温度场及喷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在-30-25℃时,脱硫塔保温热阻小于2(m^2·K)/W,塔内温度场受保温热阻变化影响较大,不能按绝热处理;脱硫塔保温热阻大于2(m^2·K)/W时,塔内温度场随保温热阻变化很小,可以看成绝热处理。

  • 标签: 脱硫塔 保温 喷水量 温度场
  • 简介:对稠油集输伴热管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伴热管道轴向温度计算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伴热效率的定义,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温度分布及伴热效率的影响,为稠油集输伴热管道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保温层对伴热效果影响最大,当聚氨酯保温层厚度从10增加到40mm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了15.6℃,伴热效率增加了7.2%;其次是伴热热水流量,当热水流量达到油质流量的4.5倍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7.6℃,伴热效率增加1.5%,进一步增加流量,影响非常小。不利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伴热管道结水垢,随着水垢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及伴热效率都降低;其次是油管结蜡,随着油管结蜡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有所增加,但伴热效率降低。

  • 标签: 伴热 稠油 集输 管道 温度 效果
  • 简介:针对自行研制的一台二冲程压缩空气发动机,采用热力学理论分析和(火用)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该基础上构建SIMULINK模块和GUIDE模块混合编程,进行仿真计算。经过试验验证后,分别探究了储气罐压力、进气提前角及进气持续角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持续角保持在80℃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提前角为15℃A;在进气压力为3MP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持续角为70~90℃A。

  • 标签: 压缩空气发动机 (火用)分析 SIMULINK 仿真 能量利用率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的三种回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的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的工况下,二级回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的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回热系统和二级回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的COP和制冷量,但一级回热器对涡轮进口含湿量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针对SiO2气凝胶高温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隔热性能的影响,主要利用扫描电镜、BET氮吸附仪、红外光谱仪对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SiO2气凝胶结构和组分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400~900℃时,气凝胶中小孔隙坍塌,而大孔隙增多,其骨架结构未被破坏,固相热导率仍能维持较低值;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1100℃时,气凝胶中二次堆积颗粒逐渐增大且相互融合,固相热导率将显著增大;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200℃时,气凝胶骨架结构遭到明显破坏,其隔热性能将会失效。

  • 标签: 气凝胶 隔热材料 高温结构变化 隔热性能 烧结
  • 简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项目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对原烟气污染成份数据定值不严谨,原烟气和净烟气热力特性数据与锅炉燃烧系统热力计算数据不能精确相符的问题。本文以通用的燃烧系统热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典型煤种烟气数据的计算,对完善现行环保技术法规中有关烟气特性计算方法和数据定值标准等提出了建议。

  • 标签: SO3% SOx% 排放浓度折算 过量空气系数 干基含氧量 烟气定压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