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1992AAPG国际会议和展览于8月2日至5日悉尼会议及展览中心举行,会议由澳籍MurrayJohnstone主席主持。开幕式上,澳大利亚石油勘探协会主席RobertA.Laws发言,HarrisonL.Townes代表AAPG致词。会议主题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勘探新领域,主要技术活动有4种:A.会议交流(宣读论文),B.技术和资料展览,C.学习班,D.野外地质考察。

  • 标签: 1992年 AAPG国际会议 悉尼 油气勘探 澳大利亚
  • 简介:EP11-1-1、PY4-2-1、EP20-3-1等3口井油气层发现,证明恩平地区存在富生油凹陷,特别是PY4-2-1井钻探成功,揭示了残留文昌组生油凹陷为富生油凹陷。文中结合1997年探井钻前钻后成果,对恩平地区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长期活动大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文昌组为主要油源岩,珠江组上段为良好储盖组合层段,T2以前圈闭形成是成藏关键。

  • 标签: 恩平地区 成藏条件 富生油凹陷 成油体系
  • 简介:该系统采用国际通用高级分布式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制定实用系统标准《开发数据库逻辑结构和填写规定》及《开发数据库建设规范》基础上,利用Internett/Intranet技术,按通用工业标准TCP/IP协议形成网络拓扑结构,建成了江汉油田开发数据库网络体系。同时采用先进Web技术,研制了开发数据库Web查询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数据库查询及常规应用系统、地质报表及采油报表制作系统。基本完成了开发静态、开发动态、储量管理等12大类、300多个子库开发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已广泛地应用到开发生产和科研管理之中。

  • 标签: 油田开发 数据库系统 应用 设计 网络配置 软件开发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98年莺歌海盆地进行了首次海上多波地震试验,得到了分辨率和信噪比都较高纵、横波资料,利用多波地震资料进行烃类检测效果很好,解决了许多常规纵波地震所不能解决油气勘探问题,通过对多波地震资料认真解释,发现和验证了几个规模较大气藏和岩性亮点。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 烃类检测 效果 莺歌海盆地 亮点 含油气盆地
  • 简介:世界石油需求将随世界经济增长而继续增加。根据统计和预测,全世界石油消费1990~2010年将以每年1.3%速度增长;中国从1989年到1995年石油每日消费量低于本国供应量或持平,1995年后每日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本国供应量,预测到2010年每日供应量将低于消费量50万桶。从这一数字看,中国石油供应从现在起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立足本国石油资源,加强勘探,增加可供开采石油储量;二是从国外进口石油,这将花费大量

  • 标签: 国际石油 投资环境 石油消费 石油供应
  • 简介:绘制深度剖面和构造发育剖面,是石油地质研究油气圈闭和油藏形成条件重要手段之一。通常采用手工绘制,既麻烦、费时又极易出差错。本文介绍应用微机SDH系统来绘制,可少时、省力、提高绘图精度,又可减少解释人员繁锁手工劳动。

  • 标签: 微机绘制 深度剖面 构造发育剖面 地震勘探
  • 简介:总结埕北油田从试采到全面投产期间多次防砂措施失败和成功经验,说明油井防砂重要性以及砾石充填防砂方法先进性。探讨了确定充填防砂井生产压差、采液强度,采油速度等指标,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防砂井对泵型要示。对埕北油田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埕北油田 防砂方法 效果 生产压差 采液强度 采油速度
  • 简介:珠江口盆地砂岩油田油井生产能力均高于我国陆上砂岩油田。对珠江口盆地砂岩油田高产能原因,重点从储集岩均质性和底水厚度两个因素做了调查、对比和研究。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砂岩油田 产能 孔隙结构 底水 驱油效率
  • 简介:介绍了洛伦茨曲线分析方法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讨论了应用该方法分析油藏吸水状况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用相对吸水量和相对注水时间制作油藏吸水状况洛伦茨曲线,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油藏储层吸水状况以及注水对油藏储层吸水能力影响.

  • 标签: 洛伦茨曲线 油藏工程 注水开发 吸水剖面
  • 简介:平湖油气田是我国东海发现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复合型油气田,其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平湖组和花港组.纵向上油气藏分带特征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正常原油带、含油凝析气带和轻质原油带;平面上不同区块油气分布组合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这种复杂油气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盖层质量、构造(尤其是断层)分布以及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所引起蒸发分馏作用.

  • 标签: 平湖油气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盖层质量 断层分布 蒸发分馏作用
  • 简介:对于常规转换横波速度分析,正常时差难以用直接方法求取,目前采用前苏联多项式展开一阶或二阶近似公式,大炮检距与小炮检距两个极端情况下计算误差大,但它具有计算速度快优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速度快且能满足精度要求迭代算法,以适应不同观测系统要求。

  • 标签: 转换横波 迭代法 快速速度分析 地震勘探
  • 简介:惠州26-1、涠11-4N、锦州9-3、20-2N2和BZ29-3等油田(或含油构造);SZ36-1原油储量进一步落实并有所扩大.从而认识到东沙隆起周围具有'隐蔽'油藏前景;进一步证实珠三拗陷文昌A凹陷油气资源丰富,该拗陷南侧可能是找油主要方向;涠西南凹陷涠洲组被证实是该区另一目的层;辽东湾北段可能成为高产油气区。这些都是具有指向意义认识.

  • 标签: 1988年 海上油气勘探 含油构造 隐蔽油气藏
  • 简介:研究烃浓度盖层形成地质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扩散屏蔽作用两种模式,即完全屏蔽模式和部分屏蔽模式。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天然气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对昌德气藏天然气扩散具有部分屏蔽作用,可使其扩散损失量减少近2/3。证实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扩散具有重要屏蔽作用。

  • 标签: 天然气 上覆盖层 烃浓度盖层 屏蔽作用 昌德气藏 青山口组泥岩盖层
  • 简介:取换套管工艺是随着油水井套管老化及腐蚀损坏而开展一项新修井工艺技术。江汉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引进和应用该技术成功地修复了两口因套管腐蚀穿孔而停产油水井。取换套管施工过程,对工具配套准备、套管割、铣工艺及套管回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两口井经试压均达到了甲方要求,已恢复了生产。

  • 标签: 江汉油田 取换套管工艺 套管损坏 套铣工艺 机械式外割刀 套管修补
  • 简介:用于烃类二次运移与聚集评价专家系统,共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1)以专家系统方式,建立运移与聚集知识库,以此来适应油气运移理论与认识不断发展;(2)综合运用构造发育史、沉积史和生排烃史等地质资料对烃类二次运移方向、运移规模以及聚集进行三维状态下评价;(3)半定量地给出评价区内区带与局部圈闭油气聚集规模,为局部圈闭评价有效地提供油源方面的重要参数,并且取代使用排聚系数求取聚集量方法。

  • 标签: 资源评价 油气动聚 专家系统 计算机模拟
  • 简介:利用岩心封堵实验、压汞实验、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了污泥调剖机理、污泥封堵影响因素、污泥封堵参数优选等实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并适合于江汉油田污泥调剖注入工艺及堵剂系列、油层保护、效果分析评价等配套技术。选用污泥作为调剖剂,其耐盐、耐温、耐冲刷性能优异,具有选择性堵水作用。污泥调剖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解决了常规化学调剖剂现场应用存在一些问题。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污泥 调剖工艺 水质 调剖机理 堵剂
  • 简介:马东东地区深部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形成与分布是影响本区深部储层物性主要因素.其中,沉积环境对深部储层物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岩石组分、结构和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影响,成岩作用铁白云石沉淀和硅质增生是导致深部储层物性变差重要因素,沉积物中有机质大量生烃以及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酸性水溶解作用是产生大量次生孔隙重要因素,而深部异常超压存在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重要条件.

  • 标签: 马东东地区 深部储层 物性 影响因素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简介: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交叉叠合。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特点,对油气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剧烈断裂和断裂活动始于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成熟烃源岩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基本特征。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KP11-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地区。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油气聚集条件 断裂活动 断裂构造带 运移
  • 简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平均引用率期刊具有相对较高引频次数和影响因子.对反映影响力、地位、学术交流程度和科学生产能力有关评价指标作了统计分析.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引用率高,期刊影响力就高;平均引用率相差不大时,引频次数决定着期刊影响力;较低引文量对期刊影响力有负面影响.

  • 标签: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引文分析 科技期刊 引频次数 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