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13日发生在宝鸡的次阵风锋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阵风锋的移动方向与对流风暴的移动方向有约90。夹角,接近于垂直;阵风锋从生成到结束移动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阵风锋过境时气象要素出现较大变化,表现为温度降低、湿度增大、风速增大}阵风锋的强度与对流风暴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阵风锋 对流风暴 趋势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1年1月6日冀南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南下的冷垫上爬升是降雪发生与维持的有利条件;暴雪过程以回流降雪为主,后期为西来槽降雪;暴雪发生时,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较大的水汽输送与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尤其是正涡度平流的增强为暴雪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雪区对应;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大致判断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在回流降雪阶段出现对流性不稳定。

  • 标签: 暴雪过程 高空急流 上升运动 湿Q矢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θse场、单站总温度和卫星云图几个方面对宝鸡1999-04~26日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久早转雨预报要着眼于大环流调整分析,此次过程就是在乌山阻高重建及东亚环流由纬向经向过程中产生的。

  • 标签: 天气形势 连阴雨 春季 短期预报
  • 简介:主要介绍了降水概率预报的事件概率回归方法,1997年试用表明这种方法有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降水概率预报 概率回归方法
  • 简介:引言在浙江省,秋季是强对流天气的少发季节,而1993年9月17日傍晚至18日凌晨在浙北地区出现了6个站的雷雨大风和8个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在9月中旬末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历史上亦属少见。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着重从预报角度进行分析,发观本次过程有如下特点:1.强对流天气与低层辐合中心相关,低层辐合中心在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指标。2.中低层冷空气是浙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3.中尺度系统活跃。

  • 标签: 强对流天气预报 天气过程分析 低层辐合 中尺度系统 浙北地区 辐合中心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NL1°×1°格点资料,对2015年12月26日凌晨宁波机场发生的次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雨雾和高空西南急流的输送为此次大雾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中低层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的弱高压控制则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温度露点差(T—Td)对湿度的衡量有定的指示意义;中高层冷平流的控制,致使宁波机场天况转好,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近地面层的负涡度和中高层的正涡度,这种垂直配置能确保大气低层的湿空气不外流。

  • 标签: 大雾 温度露点差 温度平流场 涡度和散度场
  • 简介:有复杂天气出现时,应防止“漏组、错码”等差错。但事实上,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出现差错的次数仍存在,其主要原因有:第,有些复杂天气年中偶尔出现,且“生、消”突然。使致观测员发报时措手不及,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而造成差错。第二,由于国家基本台站担负的报类多,所涉及的技术规定错综复杂,容易混淆,而造成差错。为了避免各种形式的差错,笔者根据本局业务,制作了复杂天气测报工作顺序表,简称表—Ⅰ。

  • 标签: 天气现象 天气条件 冰雹 偏北大风 大风标准 观测员
  • 简介:通过对1994年8月11日海南地区中-大雨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各主要影响系统的移动及分布特征;并指出对高原降水具有重要作用的西南水汽通道之外,来自东南方向的另支水汽输送通道,对高原东北部的大降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海南地区 水汽输送通道 青南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降水 影响系统
  • 简介:气象记录是进行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获取准确的记录,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但是为准确作出天气预报打好基础,更是我们测报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记录的误差。常见的记录误差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两类,而偶然性误差,主要是仪器设计制造时本身的不完美和气象测报时疏忽造成的。判断记录误差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

  • 标签: 系统性误差 实测 天气预报 记录误差 气象测报 气候分析
  • 简介:结构调整是气象部门的项长期任务,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涉及气象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既是项长期任务,又要有分阶段的实施目标,必须进步动员起来,提高认识,统思想.、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了适应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开拓服务的需要,近几年来省局在结构调整方面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如省局的W1、W2和M1、M2工程,分别进行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调整了台站的业务布局,减少重复劳动,改变了"小而全",改革了业务流程;通过开展专业有偿服务、兴

  • 标签: 气象现代化建设 结构调整工作 管理体制改革 有偿服务 动员起来 业务布局
  • 简介:猎手裕强死了,由于死的突然,谁也不相信。他的死在段时间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说起裕强,那可是苏勒草原响当当的人物。手好枪法使他每次打猎回来行囊不空,大的有熊、麝香、狍鹿、马鹿,小的有兔、鸡、鸭……直叫那些父老乡亲眼馋。长时间的瞄枪,裕强的左眼常常紧闭,时间长了,无论干啥,也总是睁只眼,闭只眼,就连走路也闭着只眼。打猎时,极少浪费子弹,常常将猎物枪毙命。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姓焦的裕强叫成了“就枪”。

  • 标签: 草原 时间 打猎 马鹿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次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TBB及NCEPFNL1°×1°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四川省眉山地区次暴雨过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由两个中-β尺度的MCS在眉山地区合并加强所致,暴雨中心刚好位于两个中-β尺度MCS的合并交接地带的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和再次加强阶段。(2)高原切变东移南压和副高东退是影响这次MC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辐合和弱冷空气配合是此次MCS的触发条件。(3)暴雨中心在降水前期处于高能高湿对流不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MCS的生成和加强

  • 标签: 暴雨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总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总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总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性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性,剔除非均性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目前,不少工矿企业对“天气警报接收机”不但要求能自动开关,而且要求能与扩音机连接,实现天气警报收、扩全自动。对于备有“录音”插孔的“天气警报接收机”(如上海环流牌“气象警报接收机”),实现自动扩音方法比较简单。因为这个“录音”插孔本身已具有自动开关的功能,但由于原设计器件容

  • 标签: 天气警报 中间继电器 电源插头 电源开关 高压开关 二根
  • 简介:日本和法国合作的项新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约年前,印度洋表层水温会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利用人造卫星监测印度洋表层水温和其上空云团的变化,提早年就可预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厄尔尼诺现象 预报 表层水温 研究人员 卫星监测 印度洋
  • 简介:建瓯局测报股有台电脑,主板为NT机型,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类似发动机样的轰鸣声,直消除不了。为了让这台电脑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笔者打开机箱进行检查,仔细倾听噪音的发声部位,发现噪音来自主板CPU。该CPU采用台小风扇来进行散热降温,观察风扇叶片,只见上面沾有厚厚的层灰尘,

  • 标签: 故障排除 噪音 计算机 风扇叶片 工作状态 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