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害草,目前已入侵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方法】通过定点调查与线路踏查相结合方法,调查豚草在广东发生分布与危害状况;通过种子在系列温度下萌发试验和发生地定点定期观察,掌握豚草在广东生长发育特性。【结果】目前,豚草在广东广泛分布于北部韶关、清远和东北部梅州一带,东部汕头、汕尾和西部肇庆、湛江有局部分布,珠江角洲一带尚未见分布。在广东发生豚草,种子没有休眠性,成熟种子落地后遇到适宜环境即可萌发。一年中豚草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是春季3~4月、秋冬季11—12月,幼苗可越冬生长;在湿润生长环境下,不同生育期豚草可共存,且部分豚草开花结实后地上茎叶干枯,茎基和地下根部存活,形成丛生状亚灌木。刈割试验表明,留茬高度和茎节数对豚草再萌生新枝能力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豚草在广东省正逐渐向中南部扩散,对珠江角洲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各部门关注,以控制其进一步扩散。

  • 标签: 豚草 分布 生长发育 广东
  • 简介:【目的】开展稻水象甲卵巢发育、扩散能力和防治药剂筛选研究,为云南稻水象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成虫采用卵巢解剖法,确定卵巢发育进度和产卵期;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和染色法明确扩散范围;采用浸叶法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苗期,稻水象甲Ⅱ级卵巢达100%,Ⅲ级卵巢平均抱卵量为8粒·头-1,最大抱卵量为23粒·头-1。秧田返栽田幼虫、成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大田,秧田返栽田幼虫虫量是大田4.82倍,第一代成虫是大田6.50倍。烯啶虫胺、毒死蜱、辛硫磷、唑磷、锐劲特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在96.11%以上。【结论】滇中稻水象甲自然传播范围小,随稻秧移栽是稻水象甲主要传播方式,秧苗揭膜1周后至移栽前是化学防治关键期,建议选用烯啶虫胺、辛硫磷、唑磷、锐劲特在此期间开展田间防控。

  • 标签: 稻水象甲 卵巢发育 扩散能力 药剂筛选
  • 简介:【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物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泽兰实蝇 寿命 温度 补充营养
  • 简介:生物入侵对世界经济、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传统海关检验方法存在鉴定缓慢、准确率低、鉴定专家稀缺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鉴定率高、操作简单和快速方法对入侵植物繁殖体进行精确鉴别。DNA条形码是一种基于DNA序列差异进行物种鉴定技术,鉴定结果只受样品组织内DNA保存状况影响,不受形态学性状保存状态影响,只需掌握简单分子生物学技术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对未知样品鉴定,在入侵植物检疫鉴定中有很大应用潜力。根据入侵植物进化快、变异多特点,可优先考虑种间、种内差异度高ITS基因作为核心条形码,再以matK和rbcL基因为辅助条形码。本文分析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及其衍生出超级DNA条形码和metabarcoding技术在入侵植物鉴定中应用潜力,提出构建入侵植物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与智能植物志(iFlora)相结合,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入侵植物进行快速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DNA条形码 入侵植物 超级DNA条形码 metabarcoding 智能植物志
  • 简介:【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子坚蚜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4种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椰子坚蚜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mg·m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而4种提取物对椰子坚蚜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子坚蚜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mg·m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物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 标签: 薇甘菊 椰子坚蚜 提取物 毒力
  • 简介: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主要载体。由于特殊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时期传入该地区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 标签: 新疆 西北荒漠绿洲 一带一路 外来入侵生物 潜在风险 综合防控
  • 简介:实蝇类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是世界果蔬产业最重要害虫类群之一,严重影响了发生地果蔬生产和出口贸易活动。昆虫不育技术(SIT)是一种物种特异和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多种实蝇类害虫防治、阻截和根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昆虫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可对SIT进行改进,提高其防控效果并扩大应用物种范围,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害虫遗传控制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通过受四环素调控tet—off基因表达系统来实现昆虫“不育”基本原理和在果蝇及其他几种主要实蝇类害虫中建立不同类型遗传控制体系,以及类似体系在其他农业昆虫中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在橘小实蝇遗传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对该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尤其是实蝇类害虫防治中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遗传控制 实蝇 昆虫不育技术 tet—off基因表达系统 致死品系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在区内传播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
  • 简介:[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趋势。对入侵害虫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 标签: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 简介:长期大量实践说明,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杂草传统生物防治方法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一条切实可行有效途径,但对其潜在生态风险——对本土生物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传统评价方法预测候选天敌生态风险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寄主专一性测定过分依赖室内进行生理寄主范围测定结果,对生态寄主范围(实际寄主范围)问题重视不够,后者指在新环境中一系列物理和生物条件下寄主利用预测;(2)在生理寄主范围测定中,过分依赖完成生长发育可能性,对行为、遗传性状以及系统发育关系重视不够;(3)在风险评估中,过多强调对经济作物风险,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风险重视不够。对此,建议:(1)鼓励对已释放天敌进行回顾性跟踪研究,从而为杂草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生态学理论支撑;(2)在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对付外来入侵杂草实践中,建议采用“有害推论”预防性原则,以避免在面临入侵生物重大威胁时草率做出释放天敌决策;(3)在评估候选天敌风险中重视生态效应风险评估。

  • 标签: 生物入侵 生物防治 杂草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安全性,为更好地协调蚜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一定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mg·L^-1)处理24h后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致死率,LC50为859.541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安全性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影响较显著,处理组僵蚜与对照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在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 标签: 矿物油乳剂 烟蚜茧蜂 触杀 胃毒
  • 简介: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和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茶树新梢全氮、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茶树碳氮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但施氮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施氮促进根对氮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和新梢总糖代谢,过度施氮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氮比和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根含氮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新梢硝态氮和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施氮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施氮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生长。

  • 标签: 乌龙茶 氮肥 生长 生产力 生理
  • 简介:[目的]木薯单爪螨是新入侵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螨,主要危害木薯,也可危害橡胶。近年来,该螨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扩散范围不断增大,目前已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重要木薯产区发生并加重危害,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木薯减产40%-60%。湿度是影响木薯单爪螨发育和繁殖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比较了不同湿度条件下木薯单爪螨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当湿度为75%和85%时,卵孵化率均达100%,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达49.22和43.67粒,雌成螨寿命分别为21.00和22.00d;当湿度为55%和95%时,卵孵化率和后代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显著缩短;当湿度为65%时,卵孵化率、平均每雌产卵量以及成螨寿命均与75%和85%湿度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结论]75%和85%是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适宜湿度条件。

  • 标签: 木薯单爪螨 湿度 发育 繁殖 生态适应性 监测
  • 简介:大劣按蚊(广义)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高效传疟媒介,其复合体不同成员种传疟作用尚未清楚阐明,探索近缘种正确鉴别为蚊虫生物分类重要基础。本文报道对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Anophelesdiruscomplex)生物分类研究结果,应用染色体核型、卵扫描结构、核糖体DNA间隔2区序列及PCR鉴别检测等方法,确认该复合体A种分布于海南省,D种分布于云南省。文内并对蚊虫生物分类发展方向及其对疟疾防治重要性作了讨论。

  • 标签: 中国劣 分类研究 劣蚊
  • 简介: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等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植物病毒8种,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一,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和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各地理区域和不同寄主来源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等作物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入侵 朱槿 黄秋葵 棉花 垂花悬铃花
  • 简介:【背景】目前,烟粉虱已成为世界性入侵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烟粉虱抗药性增长迅速,以非化学防治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成为控制烟粉虱重要手段。近年来,茉莉酸作为与损伤相关植物激素和信号分子,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外施茉莉酸可激活植物防御系统,诱导其产生次生防御物质,从而影响包括烟粉虱在内多种害虫生长发育、繁殖与存活等。【方法】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照L:D=14:10条件下,通过在番茄根部和叶部外施茉莉酸,研究茉莉酸诱导番茄上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在茉莉酸诱导番茄上,烟粉虱发育历期以叶部诱导(shootJA.induced,SJA)番茄上最长,平均历期为27.3d,与对照组(control,CON)番茄上25.7d和根部诱导(rootJA-induced,RJA)番茄上25.8d差异显著;在SJA和CON番茄上,烟粉虱世代存活率分别为47.17%和55.57%,而在RJA番茄上烟粉虱存活率为81.13%,后者与前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烟粉虱成虫在CON、RJA和SJA番茄上平均寿命分别为25.1、23.6和18.7d,即在JA诱导番茄上烟粉虱成虫平均寿命明显缩短;在产卵量方面,对照番茄上发育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大,为132.8粒,SJA番茄上发育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小,为107.9粒,两者差异显著;RJA番茄上发育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为118.1粒,与前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利用茉莉酸诱导番茄可对烟粉虱发育、繁殖和存活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且诱导部位不同产生影响也有很大差异。本结果对探索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防治新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烟粉虱 入侵生物 茉莉酸 生物防治
  • 简介:【背景】福寿螺因其食性杂、抗逆性和繁殖力强以及自然天敌少等不断扩散,侵害农作物,被列为我国首批外来人侵物种。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对其防治与监控。自然界中福寿螺存在2种壳色——黄色和黑色,壳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广东省福寿螺多以黑色为主,福寿螺倾向于与不同壳色螺交配。壳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交配选择性,但2种壳色福寿螺繁殖力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关于这2种壳色螺在形态学上差异鲜有报道。【方法】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研究2种壳色福寿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结果】2种壳色福寿螺体质量、层高变异系数较大,且黄色比黑色变异系数大。对黄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依次为壳高、口宽;对黑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依次为口宽、层高。【结论与意义】2种壳色福寿螺在形态性状方面差异显著,可以将壳色作为特征标记,为福寿螺监测与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形态参数 通径系数 决定系数 体质量
  • 简介:【背景】土壤微生物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中国本地土壤微生物对美国入侵种乌桕净生长效应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乌桕成功入侵机理。【方法】以本地和入侵2个种源多个种群乌桕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源乌桕幼苗生长影响。【结果】土壤微生物对入侵种乌桕具有正效应,与本地种相比,入侵种乌桕幼苗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度、根冠比以及总叶面积、叶面积比、比叶面积等生物学指标在新鲜土壤中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种源和土壤处理间存在交互效应指标显示土壤微生物去除对入侵种乌桕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与土壤自然天敌逃逸假说相背,入侵种乌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本地种更强土壤微生物利用能力,在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入侵种乌桕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证实土壤微生物可能对乌桕成功入侵具有不可忽略作用。由于该试验在乌桕起源地进行,结合在乌桕入侵地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入侵贡献作用;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入侵植物互作关系有助于对入侵物种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减少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破坏。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植物入侵 种源 乌桕 灭菌 种群
  • 简介:【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一种重要手段。【方法1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发生数量。在3a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绵蚜 种群动态 品种抗性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一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