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搜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中,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513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有占37.04%。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症状有复视(52例)、视力模糊(48例)和视野缺损(43例),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体征是眼球震颤(63例)和眼球运动障碍(52例)。导致神经眼科的神经外科主要疾病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51例,脑出血43例,颅骨骨折37例,颅内压增高33例,脑疝21例,原因不明确者5例。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有37.04%的患者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神经外科患者的神经眼科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等。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
  • 简介:摘要患者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四肢麻木物力,深浅感觉丧失,肌力弱,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首先考虑周围神经损害,结合临床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感觉神经受累明显重于运动神经,并有神经根受累。

  • 标签: 感觉神经元 分析 讨论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神经眼科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论文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由于神经眼科疾病,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并且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复视是神经内科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症状中作为常见的,其次是视力持续性下降。结论复视和持续性视力下降,在神经内科中的神经眼科临床症状中是最为普遍的,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来。

  • 标签: 神经内科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疾病主要指的是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出现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障碍,在对这种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其方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很多患者都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了神经活检术,在手术之后,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疾病行神经活检术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活检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 标签: 胶原蛋白 神经导管 京尼平 川芎嗪 神经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中枕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颈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星状神经 枕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创新应用,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脑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神经影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神经刺激仪定位 单独应用以及联合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 30 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神经刺激仪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更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用于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60例患者,选随机抽取30例作为A组,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其余30例则作为B组,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进行神经阻滞,对比2组临床结果。结果:对比2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示B组高于A组,P<0.05;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显示B组均优于A组,P<0.05;对比术后2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均显示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建议临床对此方案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超声 神经刺激仪引导 坐骨神经 股神经 神经阻滞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欧洲神经病学会/周围神经协会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CID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新指南更加贴近临床实用,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CIDP的临床分型、电生理诊断标准以及免疫治疗、周围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测和神经活组织检查在CIDP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对抗郎飞结和结旁抗体、抗髓鞘相关糖蛋白抗体的检测也提出了建议,建议对CIDP患者常规检测M蛋白;并对目前CIDP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在此文中对其更新之处作一介绍。

  • 标签: 多发性神经根性神经病,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A组(32例,使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B组(32例,使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采用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局部解剖学实验当中发现很多正中神经的结构变异,正中神经分为正中神经高型、低型、结合型、丛状型及内侧型,其中正中神经高型是比较常见的变异类型。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人体正中神经变异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完善国人各种变异资料,同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可防止没有必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