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根据意愿分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共27例,愿意进行动脉栓介入治疗者为实验组,共29例,观察两组患者病死率、治疗后复发率、治愈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病死率、治疗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讨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复发率,治愈率高,还可以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 标签: 常规药物治疗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梗栓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接受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栓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栓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高压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来本院接受高压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高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在接受高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5.00%)低于对照组(15.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高压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加认同这一治疗方式,给予充分的治疗配合;巩固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心理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碳/环复合材料横管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在进行第60次展开试验的过程中发生了开裂。通过弯曲试验、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金相分析等手段,对横管的破坏模式、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后续解决措施建议。结果表明:横管的破坏形式为弯曲破坏,其在收拢、展开过程中受反复加载的压缩-弯曲载荷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在变形集中区缺陷发生扩展并逐步形成分层开裂损伤,使局部区域刚度下降,在后续使用中分层开裂损伤进一步加剧,导致横管的整体刚度逐渐下降,最终在第60次展开试验中发生弯曲失稳破坏。

  • 标签: 碳/环氧复合材料 横管 弯曲破坏 分层开裂
  • 简介:思想品德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承载着培育和润泽学生道德心灵的强大效能,日常课堂教学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主阵地。然而,审视时下诸多课堂,教学单调机械、沉闷乏味,缺乏必要的激情与灵性,学科育德功能丝毫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践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笔者就思想品德学科现存症结及实施之策作如下解读,以期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良好功效。

  • 标签: 思想品德 补水 充氧 课堂教学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高压治疗。结果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治疗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正>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度工作会议,董事长蒋明的讲话、行政工作报告和党委工作报告都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开创杭转型升级新局面的要求。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概括起来有三种特征:增长速度换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经历着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常态化的发展;结构调整阵痛,经济发展要改变原来的粗犷式经济,更多向服务业转型;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不会有以前一样的高速发展,也不能寄希望于政府来拉动经济。

  • 标签: 行政工作报告 党委工作 增长速度 发展阶段 刺激政策 国产化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饱和度对断肢再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断肢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的血饱和度,探讨血饱和度对断肢再植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在血饱和度呈现下降趋势的时候,及时发现动脉危象1例;血饱和度在80%以下的时候及时发现静脉危象2例。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断肢。结论通过对患者血饱和度的探查,了解患者的断肢病情,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断肢再植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 标签: 血栓形成 微泡导入法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栓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5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8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栓治疗。按照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划分,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的为对照组,而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的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栓治疗成功的有28例,再通率为70%,有1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而观察组栓治疗成功的患者有38例,再通率达95%,有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对照组的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再通率,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及早行使静脉栓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再通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面推广和利用。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45-02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讨论了大剂量尿激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接受大剂量尿激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65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60/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5%(48/65),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与纤指标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应该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 简介:创设龋齿成因生活情景,引入课题,通过探究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现象及原因,引出溶解平衡的概念;通过对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回顾,引出难电解质也存在溶解平衡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难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应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龋齿成因)。体现以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标签: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堂教学 问题驱动 实验探究
  • 简介: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柳氮磺吡啶肠片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ProC18RS(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醋酸铵(冰醋酸调节pH值至4.8)-甲醇(60∶40),检测波长362nm.结果:柳氮磺吡啶浓度在2.9-735.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n=9).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柳氮磺吡啶肠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总结我院近2年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栓的经验,分享给基层医院,仅供参考和讨论。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栓和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肺栓塞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经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栓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由此可见,抗凝和栓综合应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凝单一治疗效果,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抗凝和栓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溶栓 抗凝 急性肺栓塞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使用爱通立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收集了我科2015-01/03共7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栓患者的资料,从护理的角度对使用栓药物的护理工作进行讨论。结果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中,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伤残评定为基本痊愈1例,显效2例,进步3例,无效1例,无恶化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栓治疗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在配合栓及栓过程中的病情观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爱通立 溶栓 脑梗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