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梅等8种中药颗粒剂对耐药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机制。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乌梅、五味子、薄荷、赤芍、黄连、艾叶、连翘、黄芩颗粒剂悬液对耐药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效果(MIC)测定其抑菌前后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改变,检测其对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乌梅、五味子、薄荷、赤芍、黄连、艾叶、连翘、黄芩颗粒剂悬液对耐药不动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MIC依次为:3.2、3.2、51.2、51.2、51.2、51.2、51.2、204.8 mg/ml,MBC依次为:6.4、6.4、102.4、102.4、102.4、102.4、102.4、409.6 mg/ml。除赤芍外,其余中药颗粒剂ALP抑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梅和五味子作用后更明显。结论8种中药颗粒剂对耐药不动杆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是破坏细胞壁、改变细菌的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实现的。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体外抑菌机制 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不动杆菌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多重以及耐药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绝大多数细菌基因及其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为耐药不动杆菌,而此类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得耐药不动杆菌呈现出天然的耐药性,使其发生感染后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舒巴坦复合制剂、多粘菌素E、碳青霉烯类作为首选,本文就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院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12.01—2014.11.30期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的临床标本分布中,排在首位的是痰液,占81.7%,其次是分泌物,占11.7%;在不同的临床科室分布中,神经内科ICU和呼吸内科病房所占比例最高,占38.3%,其次是神经内科,占16.7%;神经内科ICU病区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呼吸内科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性相对低些;但两个病区的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均在80%以上,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我们应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连续不断的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避免耐药菌株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统计其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标本,占79.2%,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病区分布广泛,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抗药性 细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 756株,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株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株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标本来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2015年我院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变迁,从而将其作为依据为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标准为依据判定结果。结果在四年内我院一共分离了1618株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是其主要来源,所占比例为92%。分离株数也不断增多,从2012年的116株到2015年的696株,其标本分离株数增长到了原先的6倍。在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后,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是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药物,其从38.4%上升到了最后的56.2%。耐药率高于50%的抗菌药物有6种,且其耐药率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结论双重耐药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甚至有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出现。治疗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就是多粘菌素E、舒巴坦/头孢哌酮。对不动杆菌耐药变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对其造成的感染进行的临床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动杆菌的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的研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我院细菌室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动杆菌的科室迁徙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5年共分离出573株不动杆菌,按标本种类分前三位依次是痰,创口分泌物及尿液;按科室分布前三位依次是ICU,呼吸内科和烧伤整形科。3年来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像左旋氧氟沙星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32.9%,42.8%,56%。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舒巴坦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年内的耐药性分别为25.5%,35.5%,50.1%。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曲南完全耐药。结论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 标签: 医院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外排泵adeABC基因携带情况。方法127株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扩增外排泵adeA、adeB、adeC基因。结果109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株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株。结论本地区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外排泵adeABC基因为本地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泵 adeABC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不动杆菌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广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宝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61例广泛耐药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ICU治疗期间,61例患者中34例存活,29例死亡。死亡组中年龄≥70岁、男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6分和有创通气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16、7.050、14.722、10.938,P值均<0.05);存活组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比例高于死亡组患者(χ2=5.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HR=1.214,95%CI:1.067~1.463,P<0.05)、男性(HR=1.565,95%CI:1.042~2.383,P<0.05)、有创通气(HR=1.448,95%CI:1.154~1.974,P<0.05)、APACHE Ⅱ评分≥26分(HR=2.879,95%CI:1.348~3.018,P<0.0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ICU观察期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532,95%CI:0.335~0.763,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广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式。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ICU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动杆菌交叉感染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为主,分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优质护理),比较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ICU不动杆菌交叉感染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 标签: ICU 鲍曼不动杆菌 交叉感染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探索正确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2月80例住院病人的不动杆菌感染情况,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不动杆菌感染的改善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前,80例住院患者中深部痰培养发现不动杆菌感染11例,表明移植ICU不动杆菌感染密度以深部痰培养最高,达到13.75%。经对症护理后,2013年5月间移植ICU住院82例患者,深部痰培养仅4例出现不动杆菌感染感染密度下降为4.88%。结论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和控制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全院2009年1月—12月不动杆菌感染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对病房环境、物品消毒情况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感染途径。结果不动杆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较长的住院时间并伴有基础性疾病等有关。结论通过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使感染得到控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病房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方法对ICU病房的空气、护理用具、医务人员的手等加强消毒管理。结果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结论不动杆菌交叉感染可以控制但每一个环节都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探讨耐药不动杆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625株,了解其临床感染分布特点及比较其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变化情况,并对近两年耐药菌株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跟踪。结果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占47.84%,其次为肿瘤科;各科室痰液标本分离率最高,其次为各种分泌物标本。并且耐药不动杆菌菌株检出率不断上升,对CLSI规定的可选15种药物中平均耐药率均超过了50%,其中耐药率最低的亚安培南耐药率从2007年的34.3%上升至72.6%。对随机抽取病历资料显示耐药感染者结合营养支持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者。结论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广泛性耐药菌株检出率不断上升,改变细菌感染就一定得用抗生素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并采用多种治疗方案以便有效遏制耐药菌株感染者病死率上升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4月-2015年4月136例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细菌药敏结果、血培养时的体温、血常规、深静脉置管、治疗及转归。结果136例患者均有至少一项基础疾病,多数基础疾病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实体肿瘤、创伤、急慢性胰腺炎等。病程中体温正常12例(8.8%),发热119例(87.5.%),低温5例(3.7%);白细胞减少36例(26.5%),中性粒细胞减少28例(20.6%),其中粒细胞缺乏者19例。136例患者所获细菌的药敏结果中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3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31.6%)、亚胺培南(30.1%)。136例患者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多重耐药24株(17.6%),广泛耐药及全耐药77株(56.6%)。48例患者在血培养前有深静脉置管,其中有38例导管血培养不动杆菌阳性;血培养阳性后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相应药物治疗,主要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死亡27例(19.9%),因病情较重而放弃治疗者30例(22.1%),好转79例(58.1%)。结论本次结果显示,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及粒细胞缺乏是引起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热是其常见症状及预警信号,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