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1例怀疑由免疫球蛋白G(IgG)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溶血。患儿ABO血型为O型,Rh血型分型为CcDEe,其母亲ABO血型为A型,Rh血型分型为CCDee,排除ABO、RhD溶血。对患儿外周血进行新生溶血三项实验,发现存在与患儿不相容的抗体,对患儿血浆、患儿红细胞放散液及其母亲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均为IgG-E。该患儿溶血由母体的IgG-E抗体引起,且因产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而未被发现。提倡孕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预防或早期诊断新生溶血,早期干预,减少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溶血 免疫球蛋白G 产前诊断 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新生Kidd血型不合溶血(抗Jka)患儿,经蓝光光疗后治愈出院。Jka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常引起轻中度溶血,临床需密切监测。对生后早期出现皮肤黄染、无ABO或RhD血型不合基础的新生,还应警惕其他血型系统导致的溶血

  • 标签: 婴儿,新生 血型不合 抗Jka抗体 Kidd血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ABO溶血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用微柱凝胶法(MGT)检测新生ABO溶血同时用抗人球蛋白试管法(TAT)作对照。结果121例作直接Coomb,s试验对照MGT法阳性有31例,TAT法阳性为18例;游离抗体试验MGT法阳性61例,TAT法阳性为55例;抗体释放试验共有126例作对照MGT法阳性为74例,抗人球蛋白试管法阳性为59例。结论MGT法比传统的TAT法检测新生ABO溶血阳性检出率高,结果判断直观可靠,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管法 新生儿ABO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ABO新生溶血(ABO-HDN)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12月中394例怀疑为ABO新生溶血病患儿送检样本,对性别、年龄、血型、新生溶血三项实验等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检测样本中,证实为新生溶血的有287例,阳性率为72.8%,放散实验是三项实验中阳性率最高的实验;男性患儿诊断阳性率(69.0%)低于女性患儿诊断阳性率(76.6%),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型患儿诊断阳性率(79.4%)均高于B型患儿诊断阳性率(67.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76.1%)均高于>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45.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溶血检测对ABO-H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ABO-HDN在不同的血型、不同年龄患儿之间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性别之间无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直抗实验 游离抗体实验 放散实验
  • 简介:新生溶血(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ABO系HDN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B)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高效价(>1024)IgG抗-A(B)引起HDN者较少见,笔者遇到13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病例来自市直各医疗单位,年龄25~36岁(平均26.9岁).13例产妇中,有流产史者12例,占92.3%.13例患儿中有9例是G2P1,3例G3P1,1例G1P1.生后1天以内出现黄疸有7例,2天的3例,3天的3例.所有患儿均为足月顺产,平均体重3.2公斤,其它生命体征正常.

  • 标签: 抗-A HDN 新生儿溶血病 效价 ABO血型不合 母婴血型不合
  • 简介:新生溶血(HDN)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的免疫性溶血反应,本文从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查和新生溶血筛查两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床上关于HDN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方法,希望能够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妇幼保健院普及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查和具有确诊价值的新生溶血检查。

  • 标签: 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分析1例怀疑由抗-Dib抗体引起的新生溶血(HDFN)。患儿出生两天,诊断为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父母均为O型,RhD阳性,排除ABO、RhD溶血。患儿母亲抗体鉴定实验结果怀疑为抗-Dib抗体引起的HDFN,由于市面上缺乏检测Dib抗原的试剂,导致抗-Dib抗体引起的HDFN不易被发现,使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及父母Dia、Dib抗原。结果显示该患儿血型为Di(a+b+),患儿母亲血型为Di(a+b-),患儿父亲血型为Di(a-b+),该患儿所患HDFN为罕见抗体抗-Dib抗体所致。

  • 标签: Diego血型 抗-Dib 新生儿溶血病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在HDN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病人的溶血三项试验,不规则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264例ABO-HDN患儿中,溶血三项试验结果以放散实验和游离抗体实验两者均阳性占67.2%,放散试验阳性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占11.2%,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预测HDN常规产检项目,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作为预测HDN的有效依据,新生溶血三项试验是诊断HDN最有力的证据,新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HDN诊断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溶血。此例报道,即属于这类情况。患者入院时有重度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给予输血治疗时发现交叉配血试验不符,随后进一步鉴定患儿母亲的血型以及患儿本身血清学检查,发现是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溶血

  • 标签: RH血型溶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犁地区新生溶血实验免疫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自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产科和儿科1000例怀疑为新生ABO、Rh溶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三项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直抗阳性、游离试验阳性、放散试验阳性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犁地区AB0溶血阳性率为28.67%,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AB0溶血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Rh溶血阳性率显著低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伊犁地区新生溶血实验免疫学调查发现,该地区新生溶血具有一定发生率,Rh溶血发生率高,需对患儿进行及时干预,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 标签: 伊犁地区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免疫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血三项试验在新生ABO溶血的早期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303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观察患儿溶血三项试验阳性检测结果、观察出生日龄≤4d和出生日龄>4d的患儿试验阳性检测结果。结果:观察患儿溶血三项试验阳性检测结果,A型患儿的各项试验阳性率均大于B型(P4d的患儿试验阳性检测结果,出生日龄≤4d的患儿各项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出生日龄>4d(P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线粒体(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ABO溶血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ABO溶血新生8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对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ABO 溶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新生溶血检验标本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指向新生的采血技术。方法:2021年2月-2022年4月,将180例新生选做调查对象,遵照新生在接受血液检验前是否发生溶血问题,将其具体划分成研究组60例(已发生溶血)和参照组120例(未发生溶血),测算对比两组新生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结果:研究组新生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与参照B组新生未见差异(P>0.05);参照A组新生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均低于参照B组新生(P<0.05)。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颈部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手背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以及足内踝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P<0.05)。结论:在指向新生开展血液检验过程中,采集获取静脉血液检验样本,能支持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具备充分准确性。

  • 标签: 新生儿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影响作用 新生儿采血技术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血清IgG亚类含量与新生溶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对疑有新生溶血母婴血样作ABO、Rh(D)检测,并对IgG亚类含量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得到HDN母亲组13例,HDN患儿组13例,正常母亲组15例。结果三组IgG亚类含量的比较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两两比较。HDN母亲组血清中IgG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亲组(P<0.05),HDN患儿组血清中IgG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亲组(P<0.05),HDN母亲组和正常母亲血清中IgG2含量显著高于HDN患儿组(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1、IgG2含量与新生溶血的发生有关,测定孕妇IgG亚类含量可以早期预测新生溶血的发生。

  • 标签: IgG亚类 新生儿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