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7.5%。结论实施有效的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常规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急救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急诊PCI术前的常规护理,急诊组实施急诊PCI术前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依次是82.2%、88.9%、80.0%,急救组依次是95.6%、100%、93.3%;急救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急救组是95.6%,急救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急救护理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与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 PCI 术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物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出结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以胸痛为首要症状,均将AAD误诊为AMI;经过超声心电图检测,9例确诊,其他7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即患者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AAD合并AMI患者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对AAD合并AMI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的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在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上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视觉评估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梗死节段的血流灌注状况。方法将20只清洁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A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采集术前及术后10、45min心电图,并在术前及术后20min、2h、6h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综合评估分析兔急性心肌梗死后造模节段血流灌注情况。实验结束后取出造模节段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均表明缺血后不同时间点造模节段运动幅度显著改变,心肌组织学有显著改变,表明成功建立了日本大耳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同时心肌声学造影视觉评估表明A组造模节段心肌血容量及灌注速度均显著低于非梗死节段及S组对应节段,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心肌声学造影的视觉评估能够准确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的状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

  • 标签: 心肌声学造影 视觉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路径指南制定健康宣教单对患者的作用。方法两组均为急性心梗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实验组按照路径式宣教单给予宣教,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金额,并发症及出院时自理能力。结果对比出院病人自理能力,住院时间及金额,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依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指南制定的健康宣教单对病人作用极大,可大大提高患者出院时的自理能力,减少住院时间及金额,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路径指南 健康宣教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偱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64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偱证护理,将两组护理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实验,实验组采用偱证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并发症产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情况良好。结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用偱证护理方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促使医院护理水平有效提升。

  • 标签: 偱证护理 心肌梗死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循证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先后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从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卧床時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临床护理实施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护理实践。结果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患者在临床治愈率、焦虑、胸痛、睡眠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拓展了护理范畴,为治疗赢得时间,能积极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实施效果
  • 简介: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有率76.3%高于对照组39.5%,Ⅲ级占有率7.9%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的心率、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45.1%,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根据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小于对照组,生存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的缓解,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9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左心衰竭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是28.9%,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4.4%,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再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 HAMA( 10.25±2.16)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4.29%)均低于对照组( 16.75±2.33)分、( 15.71%),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00.0%)要优于对照组( 9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循证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2月~ 2017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每组 40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心律失常率为 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5%,试验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耗时显著少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率,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出现,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字】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8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5.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是77.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85.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接受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9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左心衰竭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是28.9%,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4.4%,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溶栓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溶栓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