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几个月过去了,我的眼前仍不断地闪现出一张写满沧桑的脸。这是一位45岁的女人,她把13个青春年华留在大西北那片广袤的大漠里。婚恋上的风雨磨难使她对人生的感悟太深太厚……她曾数次拒绝我的采访。我以我的诚心终于打动她,她向我诉说起她那段往事的时候,她的丈夫打回了电话,她双眼笼着泪雾,用

  • 标签: 大西北 农场 丈夫 幼儿园 父亲 女知青
  • 简介:在中国当代史上,有一场运动曾书写了一个时代,同时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这场运动正是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发展高潮、浩浩荡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知青"自此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名字,成为一代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中国数百万知青来说,他们的前半生大多经历过身份上极具反差的变化过程:从城市里热血激昂的"红卫兵"小将、怀揣革命理想的初高中学生。

  • 标签: 知青文学 精神价值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当代史 流变 人的命运
  • 简介:这幅画被作为知青美术创作的典型,(12)关于速写在黑龙江知青画家中的影响及其当时的兵团美术创作情况,所以画洪水是为了表现英雄

  • 标签: 大有作为知青 知青美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这幅画被作为知青美术创作的典型,(12)关于速写在黑龙江知青画家中的影响及其当时的兵团美术创作情况,所以画洪水是为了表现英雄

  • 标签: 大有作为知青 知青美术
  • 简介:热血代言--写就"知青福音书"我出生在地灵人杰的湖南湘潭,是1965年上山下乡、1979年回城的老知青,在湘中山区当了14年农民.1979年回城之后,作为职工家属招工到株洲331厂的幼儿园工作.

  • 标签: 知青生活 萧芸 司马南 作家
  • 简介:2014年7月12日上午,由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和美国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知青学术研究座谈会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举行。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金大陆主持座谈会,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程洪、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图书馆对外咨询服务部主任薛燕、加州大学尔湾校区东亚馆藏主任张颖、伊利若伊大学香槟校区图书馆亚洲馆中文研究馆员蒋树勇、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馆员吴宪、乔治亚理工大学人文部教授卢汉超、江西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汤水清、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刚、部分知青代表以及复旦大学、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部分师生等围绕知青研究资料搜集整理、知青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 标签: 学术研究 座谈会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知青 美国加州大学 历史文化研究
  • 简介: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这年9月。知青农龄普查工作在全国展开,从此8000万知青的农龄全部变成了工龄。后来,这封改变了知青命运的信被人们称为“知青福音书”。斗胆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叫萧芸,她自人生历程颇富传奇色彩……

  • 标签: 女知青 福音书 胡耀邦 湖南省 工龄 传奇色彩
  • 简介:知青”影视作品作为当代文化热点,不时地拨动着社会的审美神经。影像艺术化的“知青”历史与“知青”历史文本的“间性”,“知青”历史真相的政治化书写、个人化书写以及人性化书写,都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知青”运动40年后再次聚焦此地,成为触发当前对“重述历史”这一美学现象思考的契机。

  • 标签: 历史重述 “知青”运动 艺术化的历史 历史文本 文本间性
  • 简介:1969年我初中毕业,由于母亲是右派,成分不好,没得书读,便下放到乔司农场。不久乔司农场改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随着阶级斗争不断升级,有一天我突然被打成所谓“现行反革命”。什么原因?那是1966年“文革”初期,外语学院的红卫兵到我家抄家,发现了我用英文写的不合时宜的议论。当时我才15岁,也没有对我怎么样。

  • 标签: 忘年交 画家 知青 生产建设兵团 初中毕业 阶级斗争
  • 简介:2015年友谊阿波罗杯中国·韶山老知青围棋赛历时四天.10月27日在湖南韶山宾馆落幕.18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的17支劲旅62名棋手参赛.其中业余6段2人.业余5段27人。八九十年代在中国业余围棋界赫赫有名的韩启宇、姚建科、朱泓、许鸿霖、王新洲、范玖林等都披挂上阵.整体水平高于上届。

  • 标签: 棋赛 知青 业余围棋 九十年代 阿波罗 自治区
  • 简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成立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政治运动,全国大约有1700万城镇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早在1965年,上海便有零星人员前往黄山茶林场,开始了他们的采茶、农耕生活。10余年间,近万名上海知青,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播撒在那片土地上,他们体验着农村的辛劳,忍耐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在理想主义的热血与对家乡的思念之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他们之中,有曾经养尊处优的高干子弟,有响应领袖号召的热血青年,也有饱尝生活艰辛的黑五类子女。他们来到茶林

  • 标签: 茶林 上山下乡运动 持续时间 农耕生活 农垦局 毛主席最新指示
  • 简介:知青子女周洁,父母留在云南,中学在上海祖父母家度过,大学毕业后一人在“原籍”上海打拼。目前月收入6000元,住房与朋友全租,她该如何理财?

  • 标签: 保险计划 上海 收入 投资 住房 理财
  • 作者: 罗谦心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8-18
  • 出处:《知识-力量》 2017年第8期
  • 机构: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群众解放的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知青戏剧具有较强的政治话语功能。其政治功能的强化、消解与时代语境下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不无关系。在文本内涵方面体现为由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向人性悲歌、边疆风情的书写转变。

  • 标签: 知青戏剧 政治话语 强化 消解
  • 简介:一、女知青未婚而孕是政治事件1973年7月的一天。上午,我在公社大批判组誊抄《红旗》杂志上那篇上海知青朱克家的文章《我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抄写这篇文章,我内心很复杂。此时,公社副主任陈玉和正在县里开招工招生会议,公社党委李书记指示我把文章上墙自有意思。朱克家想扎根云南西双版纳一辈子。

  • 标签: 知青 夏雨 《红旗》杂志 政治事件 西双版纳 文章
  • 简介:第75封:“我的态度从来没有动摇过”1968年,两个刚刚认识不久的哈尔滨青年被“上山下乡”的洪流分隔两地。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第一封信是崔积宝写给李桂茹的。当时,崔积宝对李桂茹的称呼也是规矩得有些刻板的“李桂茹”三个字。

  • 标签: 情书 恋人 知青 1968年 上山下乡 哈尔滨
  • 简介: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李玉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知青日记选编》和《知青书信选编》引起关注。两本书收录了1968~1979年知识青年写的400余篇日记和100余封信件,从不同层面真实再现了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 标签: 社会转型 上山下乡运动 研讨会综述 知青情结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问题研究
  • 简介:<正>景颇山,我认识了关肃霜不管看没看过她的演出,大凡昆明人都知道关肃霜的大名。我也是从小就知道有个关肃霜,而与她相识却是在德宏州的景颇山。那时我和另外7个同学在景颇族、德昂族聚居的潞西县三台山公社插队。三台山,如今听起来颇有几分五台山、少林寺一类的宗教寺院神秘味道,而当时三台山在德宏“外五县”的确也远近闻名,在全省文化界也很有点“知名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台山是电影《景颇姑娘》、现代京剧《黛诺》的生活原型地。那时,这些艺术的光环并没有给那里的父老乡亲带来安宁与富庶,而我们被远远近近的知青称为“七条半好汉”(因七男一女而得名)的8个同学也在像殉道者一样,虔诚地在灵魂的炼狱中、在严酷的环境中经受着百炼成钢一样的磨炼。

  • 标签: 关肃霜 插队知青 潞西县 现代京剧 三台山 上山下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