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性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低压喷射抗衰老技术项目作为不开刀、不打针的生活美容项目,以非手术美容挑战整形手术效果,科技和理念领先,安全和效果卓越,风靡北美、欧洲和亚洲,专为尊贵人士打造龄肌肤和完美曲线,成为懒美人和后天美女极速蝶变的私家秘笈。

  • 标签: 抗衰老 喷射 低压 美容项目 技术项目 手术效果
  • 简介:设计一款双波长血红蛋白浓度监测仪,可实时监测人体血红蛋白浓度。总体设计分为软硬件设计及算法研究。软硬件设计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选择MAX30100作为传感器,使用LCD液晶屏显示实时波形,使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算法研究主要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脉搏波进行滤波处理,采用PCA算法和RELIEF算法相结合对提取的27个时域特征参数筛选筛选出12个特征参数,利用PLS建立血红蛋白模型。本次研究中,选择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艾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MissionHB便携式血红蛋白分析仪作为对照仪器。同时,随机选择31名志愿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对31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728,均方差为0.9416g/d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波长血红蛋白检测模型对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红蛋白 双波长 RELIEFF PCA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性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56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治疗顺利开展,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 标签: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性正压通气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肺交互 超声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原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脉搏指示连续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首先12 μg/kg负荷剂量在10 min内静脉注射,之后按0.1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1 h后按0.2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24 h;对照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在治疗24 h后采用PICCO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观察神经体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功能指标包括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CVP、GEDVI以及EVLWI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90.26 ± 12.61)次/min比(97.82 ± 12.58)次/min、(9.85 ± 1.14) cmH2O(1 cmH2O = 0.098 kPa)比(11.63 ± 1.37) cmH2O、(759.53 ± 62.47) ml/m2比(867.21 ± 63.24) ml/m2、(7.95 ± 1.56) ml/kg比(9.01 ± 1.78) ml/k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高于对照组[(3.58 ± 0.74) L/(min·m2)比(2.37 ± 0.86) L/(min·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NE、Ang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284.64 ± 52.85) ng/L比(312.57 ± 48.92)ng/L、(92.34 ± 16.31)ng/L比(105.67 ± 18.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 ± 5.93) ml比(54.42 ± 6.14) ml、(41.62 ± 4.19)%比(36.87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61.52 ± 15.41) h比(89.56 ± 17.63) h],观察组肾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 d病死率、心脏破裂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体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30 d病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休克,心原性 血流动力学 左西孟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原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脉搏指示连续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首先12 μg/kg负荷剂量在10 min内静脉注射,之后按0.1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1 h后按0.2 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24 h;对照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在治疗24 h后采用PICCO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观察神经体液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功能指标包括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CVP、GEDVI以及EVLWI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90.26 ± 12.61)次/min比(97.82 ± 12.58)次/min、(9.85 ± 1.14) cmH2O(1 cmH2O = 0.098 kPa)比(11.63 ± 1.37) cmH2O、(759.53 ± 62.47) ml/m2比(867.21 ± 63.24) ml/m2、(7.95 ± 1.56) ml/kg比(9.01 ± 1.78) ml/k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I高于对照组[(3.58 ± 0.74) L/(min·m2)比(2.37 ± 0.86) L/(min·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NE、Ang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284.64 ± 52.85) ng/L比(312.57 ± 48.92)ng/L、(92.34 ± 16.31)ng/L比(105.67 ± 18.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2 ± 5.93) ml比(54.42 ± 6.14) ml、(41.62 ± 4.19)%比(36.87 ± 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61.52 ± 15.41) h比(89.56 ± 17.63) h],观察组肾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 d病死率、心脏破裂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体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30 d病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休克,心原性 血流动力学 左西孟旦
  • 作者: 王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3-01孕期对胎儿的胎心心音听诊是最早的胎儿监护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预防和减少胎儿死亡生产率、降低围产儿发病率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胎心监测用其守护宝宝健康是全家人都应该普及的知识。1胎心监测发展历史胎心监测最早始于1818年,主要用耳朵贴近腹部来听到胎心;从1821年开始,木式听筒开始用于胎心听诊;上世纪50年代末,电子工业的发展,为胎心监测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就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各类型的胎心监测仪在世界各国开始迅速普及。1958年,美籍华裔Edwrd,Hon教授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胎心率评估》论文,在文章中首次阐明并解释了电子仪器记录瞬时胎心率及子宫收缩对产时胎儿窒息评估的重要性。此后,随着胎心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软件技术和胎心拾取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胎心电子检测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2胎心监测的作用胎心监测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可视化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是能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胎儿没有危害,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家配置简易的胎心检测仪,自主进行检测。胎心监测能够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及胎儿受宫缩影响的状态。可通过这种方法在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宫内急慢性缺氧、胎盘功能不全、脐带脱垂或隐性脱垂等危险状态,而且还可以检查胎儿宫内储备状况。但是这种判断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测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当产妇发生宫缩时,就不能听取胎心率,需要在宫缩停止30秒后才可以开始听取胎心;此外,宫缩时或宫缩刚过后的胎心率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也就难以鉴别这一阶段的胎心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性变化。但胎心监测仍然是最重要的判断胎儿在孕期健康状态的方法,需要准妈妈们不能因为麻烦而忽视对胎心的监测,需认真耐心的坚持。3胎心监测必备知识(1)胎心监测开始的时间孕妈妈在自身身体状况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在孕期第36周就可以进行胎心监护了,建议之后每周保持一次监测。如果孕妈妈在自身就有疾病或孕期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从孕期第28-30周开始胎心监测。(2)胎心监测前的注意事项孕妈妈在准备做胎心监测前,需特别注意以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技术的定义还未明晰,但微是一种观念、一种原则,是通过微技术达到微目的,达到微创效果。任何技术都要以临床诊治的“四化”为准则——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微技术更是以“四化”为准则,甚至于其已内化于“四化”之中。应该以规范化做引领,完成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而又以人性化为宗旨。我们要掌握适应证、非适应证和禁忌证这三个不同的概念,要强调四个因素——病人及其罹患的疾病,与医生和医生所给予的治病方法。我们要学习和应用好真实世界研究,更好地发展微技术,造福于妇女和人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技术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低危产妇。对比实验组法和对照组传统法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法本院于2013年7月引进国际分娩助产技术,对助产士进行该技能的逐一培训指导。在2014年本院产房全面开展助产技术,实行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严格限制会阴切开,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自然分娩的3967例产妇进行了无接生。传统法在未开展接生的2012年1月-2013年1月自然分娩的5583例产妇,则采用传统的方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结果采用传统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的会阴侧切率平均为24.6%,采用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的会阴侧切率仅为6.4%。结论两者比较,助产技术的开展明显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减轻产妇分娩痛苦,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无创助产技术 会阴侧切 临床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低排量的危险及临床诊疗。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7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14例患者行根治术后并发低排综合征(LCOS),行导管检查分析并发LCOS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结果14例并发LCOS患者经IABP治疗后,3例死亡(21.4%),治疗前SBP为78.7±1.8mmHg,CI为2.11±0.54L.m-2.min-1,尿量为34.7±1.5ml/h,T3时间段SBP为112.3±3.5mmHg,CI为3.76±1.07L.m-2.min-1,尿量为80.3±2.7ml/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能显著提高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LCOS患者的心脏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该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低心排量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博恩富克第三代脑水肿及颅内压检测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与影像CT表现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其在神经外科领域颅内压监测的价值。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个不同时间节点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同时完善头部CT计分及临床表现GCS计分,通过比较颅内压值与CT计分、临床表现GCS计分证明其相关性,不同分组的颅内压、CT影像计分、临床GCS计分进行组间比较了解有无显著差异。结果ICP值与CT计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R=0.856、P=0.008<0.05),与GCS评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0.675,P=0.015<0.05)。不同等级的ICP(正常、轻度增高、中重度增高)与不同等级的CT计分、临床表现GC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水肿颅内压监测作为一种颅内压监测手段,能有效的反应颅内压变化,其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创脑水肿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有血压监测在抢救重症患者的作用。在ICU危重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可能提供不到可靠值。采用有血压能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血压调节升压药物,并随时监测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较血压相比,有血压更加精准,直接,能及时根据病情及时处理,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结论在抢救患者时建立有血压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有创血压 护理 体会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的冠状动脉是否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狭窄病变冠状动脉功能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这种技术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型比率 冠状动脉造影